叶下珠片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
2013-09-28何国美
戴 薇 何国美
诸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浙江诸暨,311800)
我们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运用叶下珠片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汤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CHB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入选条件:①1×103拷贝/ml<HBV DNA<1×105拷贝/ml(我院正常值<1×103拷贝/ml);HBsAg(+),HBeAg(+)持续6个月以上;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均超过正常值;③无重叠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无并发血液、内分泌、肾脏、精神等疾病。④均有不同程度肢酸乏力,纳呆体倦,胁肋刺痛,舌下脉紫等气虚血瘀之症状。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31岁;病程8个月~28年,平均9年。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0~61岁,平均30岁;病程7个月~30年,平均10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叶下珠片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6片/次,3次/d;同时口服自拟益气活血汤 (黄芪、党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三七6g,水红花子10g,丹参20g)水煎服,1剂/d,分两次早晚口服。对照组患者仅服益气活血汤加叶下珠30g,早晚口服,1剂/d。均6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1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记录肝功能、HBV DNA结果,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肝区刺痛,舌下脉紫等症状,经治后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变化情况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HBV DNA转阴率、好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见表2。
2.4 不良反应 叶下珠片治疗的患者中,有两名女性患者出现月经失调,对照组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脘部不适,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均不经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疗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变化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ALT(U/L) AST(U/L) TBil(μmol/L)168.3±36.8 147.5±32.7 43.25±12.15(n=40)治疗后 45.6±28.2*△ 43.8±27.6*△ 27.18±4.02*对照组 治疗前 152.4±28.3 142.5±26.8 38.54±5.48(n=40)治疗后___治疗组 治疗前68.6±18.8 59.8±17.6 29.17±4.62__
3 讨论
随着核苷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很多CHB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但还有一部分患者,HBV DNA复制能力不是很活跃,未达到核苷类药物治疗标准,这部分患者我们采用叶下珠片联合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叶下珠片主要成分为多酚和可水解鞣质,其中没食子酸含量最高,是可水解鞣质的单体,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通过抑制磷酸酯酶A2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而具有抗HBV作用[2]。并发现其有保护肝脏及调节免疫作用[3]。自拟益气活血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党参有益气健脾作用,因CHB需长期用药,且多服清热解毒之剂,故脾胃虚弱者居多,且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说。CHB病情迁延不愈,久病易瘀,故用三七,水红花子,丹参活血化瘀。两组患者均用了叶下珠,不同的是治疗组采用叶下珠片,对照组用中药饮片叶下珠。两者治疗疗效却相距甚远,说明经提炼加工后的叶下珠片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和肝脏保护作用更强,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6):421-429.
[2]彭立生,贺劲松,童光东,等.叶下珠提取物抗乙肝病毒及乙肝病毒X基因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6):340-343.
[3]周世文,徐传福.叶下珠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1994,17(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