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研究
2013-09-28黄小莹王亚萍
黄小莹,王亚萍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杭州310015)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富国强民的战略需要,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学科竞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笔者所在单位(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为重点,以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为着眼点的教学职能部门,坚持“面向需求、强化能力、突出应用、提高素质”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开发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人才和创新精神的职业化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构建并实践了“教学改革-学科竞赛 -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的内涵
“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以教学改革为背景,引导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相衔接,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引领学校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教改活动的有效实施添砖加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可以丰富创新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1],见下图:
图 “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
二、“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的实践研究
1.构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主旨,服务于学科竞赛的课程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大力推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积极实施教学改革。要想让教学改革取得既定的成效,就必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中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省计算机教指委的精神,经过对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全面梳理和对一批兄弟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设置的细致调研后推出了“A+X+Y”新课程体系,力图使其体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面向应用,培养创新”的意识。“A+X+Y”新课程体系中第一层次“A”课程是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第二层次“X”课程是计算机技术类课程,此类课程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三层次“Y”指中心开设的选修课,此类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大致分为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课件制作、网站制作和DV制作5个方向。该课程体系为计算机类学科竞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构建以应用为主线,融合学科竞赛主题的教学内容体系
中心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的发展动态,实时关注各类竞赛的主题,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学科竞赛主题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使竞赛主题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好的体现,具体策略为:(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中反映出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利用各种方法将这些知识和技术在自己执教的课程中有所体现;(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了解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的主题后,根据执教课程的特性,挑选一些合适的主题作为自己执教课程中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主题;(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佳作欣赏和点评”这一章节,收集各类学科竞赛中的优秀作品,以个人点评、小组点评等方式组织学生对这些佳作进行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取得进步。
3.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为了贯彻学校《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的文件精神,中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开展了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改革活动。本次教改活动以“以问题为中心”为导向,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为引领,以说课比赛和示范课活动为手段,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最终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中心根据现开设的课程,开展了以下两个维度的学科竞赛活动:一是和必修课相关的课程竞赛,即:《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竞赛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课程竞赛;二是和选修课相关的课程竞赛,即:浙江树人大学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竞赛已举办7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VB)》课程竞赛已成功举办3届,竞赛内容逐年注重实用性和开放性。浙江树人大学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以下简称校赛)已成功举办6届,参赛人数、参赛作品的质量逐届都大幅提高。
4.建立以过程评价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课程评价手段
课程评价手段是教改活动的“引擎”和“风向标”。[4]传统的课程评价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中心在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对已开设课程的评价手段进行了改革,具体策略为:(1)在学校推行的《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的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根据课程的特性,分批次、分阶段地将正在开设课程的考核方式由以前的“考试”改为“考查”。(2)改变以前评价手段的单一性,将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都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3)完善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集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创新型实验为一体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案,并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在实验成绩中的比例。(4)对于在校内外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的同学,依据奖项的不同等级在其课程的总评成绩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
5.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团体,构建学科竞赛实践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对教改活动的推动作用,中心积极组建各种大学生创新实践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目前举办的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团体是“大学生青年电视艺术协会”、“Iweb协会”和“互动新媒体创作实验班”(以下简称创新班)。“大学生青年电视艺术协会”是一个涉及与影视相关的各个艺术门类的综合性文艺社团。该协会以繁荣校园文化为目的,为影视类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Iweb协会”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学生团队为组织形式,以网站设计、制作和维护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网站设计、制作和维护的能力。创新班是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培育的一个改革试点,将对多媒体设计感兴趣的同学集中在一起,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学习、开展经验交流会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终实现培养互动新媒体创作人才的目标。
三、“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取得丰硕成果
“教学改革-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模式在学科竞赛、课程建设和学生的创新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创新班自2009年6月以来,代表我校组队连续2年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已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7项,并且连续2年获得优秀组织奖。2011年首次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竞赛,夺得一等奖。
近几年来,中心下属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教学实验中心,《新媒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校级人才培养示范区。中心开设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被评为校级品课程,《Flash动画制作软件》和《Flex技术的网页特效技术》选修课被评为校级核心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0余篇,编写《计算机基础实践导学》教材1部,2名教师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和浙江省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大学生青年电视艺术协会和Iweb协会代表学校参加各类DV类比赛和网站设计竞赛,获得了多项奖项,承担了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
[1]包秋燕,陈孝慧.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2]张同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