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平台的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8-08陈艳平
陈艳平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0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部“校校通”工程的实施,计算机网络引入到教育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使得师生间跨时空双向交互,学习资源共享等有极强的发展前景。所以,如何搭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平台下高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网络媒体(校园网、因特网技术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运用和调控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形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1]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师传递信息,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交流,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习者可自主监控学习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自主使用网络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学习资源,调整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过程以达到学习目标,它具有以下五大特点:[2]
(1)辅助性。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教师可将课程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开放性。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使用。开放性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和个性展示,也促进了信息化教育的普及。
(3)自主性。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者可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情况,选择学习资源,自控学习进程,变换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4)重复性。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重复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撑,学生可通过上传的课程视频、课程资料,重复学习未掌握的内容,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5)交互性。网络平台利用各种交流工具改变师生、生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让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学生间跨越时空进行学习交流,增强参与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2.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平台是为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程学习、师生课后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设计。依据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平台五大特性的设计要求,自主学习平台用户分为三级:管理员、教师、学生。此三级用户所拥有的权限由高到低,平台的基本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自主学习平台功能模块图
自主学习平台中,管理员用户具有添加用户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的功能,完成对教师和学生两大用户的权限管理。教师用户主要具有班级管理、考核管理、课程管理等功能。学生用户主要具有个人管理、课程管理、师生交流等功能。
三、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是指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高职生通过教师课堂内外的授课交流,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确定学习目标,掌握相应的学习策略和合理的学习方式,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使得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3]
自主学习意识可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
(1)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深入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会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否则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思维活跃,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可在课程管理—课程公告模块中了解本课程前沿内容,该模块设有讲座信息以供学生了解本课程最新动态;在课程学习模块中,可了解本课程在未来职业岗位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到本课程教学案例和学生作品,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意指学生热爱一位教师,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教师要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成朋友,使学生乐学、爱学。可借助平台中师生交流模块的在线论坛和留言薄模块增强师生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及时给与学生学习问题方面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习者除制订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外,还需要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策略可定义为: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4]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策略培养的目的帮助学生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学习,鼓励他们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和自我指导以实现学习自主。
在网络环境的课堂中,教师渗透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知识的学习,积极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尝试这些策略,指导学生遇到困难进行自我调节。
(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其教学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5]高职学生强调动手技能,而技能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地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平台中,可借助课程管理-课程资源模块学习,培养认知策略。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关键。其三个主要功能是计划、监控和评估,即要求学生有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计划,培养学习监控和评价意识。在自主学习平台中,可借助个人管理-个人空间-个人计划模块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制订个人学期计划,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的监控,利用考核管理-个人计划评价模块完成元认知的策略培养。
(3)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对学习环境和资源的调配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工具利用策略以及人际支持策略等。成功地使用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在自主学习平台中,课程相关信息诸如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在课程管理-课程资源模块给予公布,使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班级管理-班级规划模块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布置各组成员相应的学习任务,组内、组间可相互讨论,完成资源管理策略的培养。
3.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1)引导式学习。这种模式基本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即“教师—学生—教材”。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钻研教材,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6]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教师授课前借助课程管理-课程资源模块将课程各章节学习的目标和内容、重点和难点及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途径公开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提前了解和理解即将所学知识。
(2)研究式学习。这种模式是师生互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示范者,也是一名学习者,师生共同带着教材走向广阔的研究领域,去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是一种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探求知识方法的、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更先进的学习模式,可表示为“教师—学生—教材—未知”。[7]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授课教师可借助班级管理-班级规划模块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结成团队,学生可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寻求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
(3)任务式学习。任务式学习也称抛锚式学习,其实质是将教学“锚接”于(即安排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而且各个“锚点”(伴随的教学事件)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8]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撑,可以方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教学“锚点”,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多段任务模式,只有在上一个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才能继续下一个任务。在自主学习平台中,可借助个人管理-工作任务管理模块,学生可查询个人任务、小组任务和班级任务,按照教师的规定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并提交。
(4)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贯穿于其他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空间和时间的便利。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9]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授课教师可借助班级管理-班级规划模块将同学进行分组,在个人管理-工作任务管理模块,学生可查询个人任务、小组任务和班级任务,在教师或同学的协同下,通过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4.培养学生的学习评价与反馈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学习者自主学习评价的能力。即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对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的实施、方法的选择以及认知调控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做出客观地分析评定,以确定自主学习过程各环节是否有问题,查找出成因并加以解决。学习评价可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的目的来思考和计划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很有用的。[10]在评价过程中,贯穿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组内和组间)评价、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
(1)诊断性评价,有时又叫前测。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通过非正式地提问、纸笔测验、诊断性清单,教师根据诊断性资料调整教学策略。在此阶段,主要依靠教师评价来完成。
(2)形成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评价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从形成性评价中得到反馈,以及时调整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成果展示等给学生做出阶段性评价。在此阶段,主要依靠学生自我评价、小组(组内和组间)和教师评价三方面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告一段落之后评价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总结性评价常用于评定学生的等级以及后续的教学步骤。在此阶段,主要依靠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来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在自主学习平台中,师生可利用考核管理中的阶段性评价的月考核和终结性评价中的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模块来完成学生学习评价,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学生本人,使学生有效调节达到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目的。
[1]刘锟,李燕,刘军.创新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山东:齐鲁书社,2005:90.
[2][8][9]王志强,周隽,沈月琴.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孙成婧.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4][5]杨昭宁,井维华,韩仁生.现代心理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53-155.
[6][7]陆海云.网络学习:思维与策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27.
[10]刘力.研究性学习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