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理论分析新范式*

2013-09-27周敬青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政执政党治党

周敬青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 200233)

执政党治党理政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为了有效地从事政治竞争、实现政治目标,执政党在内部要形成良好秩序与政治合力,正确处理党内关系,首先使政党自身有效地运转起来,即治党问题;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过程,即理政问题。“治党”反映的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要素构成、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问题;“理政”所揭示的是执政党执政的资源结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的问题。本文围绕着执政党治党理政的基本维度、执政党治党理政的能力要素研究、执政党治党理政的三维空间研究三个方面,构建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理论分析新范式。

一、执政党治党理政的基本维度研究

在逻辑关系上,“治党”与“理政”的对象范围、内容特征及其价值指向的不同,决定了它们的区别所在,但两者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相影响、紧密关联、辩证统一的。“理政”是“治党”的归宿和目的,“治党”是“理政”的基础和前提。

1.执政党“治党”的基本维度

治党是指由政党内各级领导机构与普通党员多个主体参与、上下互动、共同管理党务的一种动态性、多层次的政党建设过程。执政党治党水平体现在对自身的总体工作以及各项党务工作管理的技能与本领,通过不断提升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凝聚、党内民主、防治腐败、制度规范以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所代表阶级利益、价值观、政治倾向等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纲领、行为取向的理论依据,是政党统合党员和凝聚民众的思想、纲领和口号,是政党的灵魂。不可否认意识形态和执政理念固有的阶级性和继承性,但作为执政党,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使执政党意识形态能够反映且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信息化时代,执政党应树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传播新理念,实现传播方式的即时性、形象性和互动性,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实效性。

执政党的组织建设的内聚性。组织建设是政党执政的硬件基础,涉及党组织设立与发展,组织结构与组织原则的制定,涉及到党内精英录用、培养与擢升,对社会精英的吸纳与整合,主要包括组织原则、组织运行机制、党员吸纳和干部选拔等方面。

执政党的党内民主的互动性。党内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源泉。在政党政治实践中,党内民主必然涉及党内民主理念、党内选举制度、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党内民主发展路径等方面。执政党建设离不开党内民主,它既是党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也是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党内民主发展直接承担着推进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功能,对执政党决策、领导和监督等活动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执政党的防治腐败的纯洁性。不论是强规范型政党,还是弱规范型政党,有效防治腐败,自我纯洁,赢得民众信任和支持是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重要政治保证。执政党防治腐败要确立和强化防治腐败的理念、防治腐败的制度体系、防治腐败制度的执行力。

执政党的制度建设的规范性。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执政党的核心价值,即实现政党制度化,以保持自身发展的稳定以及生命力的延续和持久。执政党为适应客观环境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不断对纲领政策、组织结构、领导体制、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进行调整,使政党运行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2.执政党“理政”的基本维度

政党理政是指由一个政党单独或几个政党联合执掌国家政权、运转国家机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党的治国主张、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等,以谋求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党的价值追求。执政党理政是一个关于执政党“如何执政、怎样执政、为何执政”的体系,这一体系是条件与目的、过程与结果、工具与价值的统一。从执政党理政的实践角度看,执政党理政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维度:

确立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它包括对党所处社会环境的认识、对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对所负历史责任的认识等。执政理念解决的是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具有宏观的引导性,决定各项微观执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夯实执政基础。任何一个政党执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执政基础之上的。执政基础是指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管理社会所必备的根本条件和前提,包含着保持和维护执政地位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性的基础。主要包括政治基础、物质和经济基础、文化思想理论基础、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等。

选择执政方式。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手段、方法、形式,解决的是执政党如何执政的问题。执政方式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党介入国家权力系统的方法、途径;党与国家权力系统的关系;党在国家政权系统中的权力运作模式;行使权力过程中的防错纠错机制等。

调动执政资源。执政资源指执政党为了提高执政效能所能调动和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它具体表现在执政党运用执掌的国家政权,宣传主张、执行政策、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进而巩固执政地位所依靠的客观和主观、物质和文化、制度和观念、历史和现实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优化执政环境。执政环境包括国内环境,也包括国外环境、执政党的党内环境,即世情、国情、党情。执政环境从不同的方面制约着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影响着执政效果,是执政活动中不得不研究的重要问题。

把握执政规律。执政规律指执政党在控制和行使执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执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规律。执政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和必然性的特点。一个执政党自觉遵守了执政规律,就能大大降低执政的成本和提高执政的效率。

“治党”和“理政”是维系执政党生命发展的两根重要支柱。当两者并行发展时,政党发展就呈上升趋势;当有一个支柱偏斜或颓缩时,政党发展就会逐渐失去衡态,党的力量退减;当两个支柱都倾斜或萎缩时,政党便势必加速衰退。一些执政党“治党”和“理政”危机并发,两者交相作用,恶性循环,导致政党发生危机,甚至最终导致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乃至政党的衰亡。

二、执政党治党理政的能力要素研究

执政党是在党情、国情、世情的内外环境的互动中,提高自身的主导力、平衡力、整合力、适应力和自组织力。

1.执政党的主导力

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一些强权国家以“民主化”、“自由化”和“人权”对其他一些国家进行组织渗透、外部干预,甚至发动战争。这一状况构成了一些执政党治党理政的国际环境。执政党意识形态具有主导力,标榜政党形象,引领政党前进,是一个政党立党、执政的根本所在。一个具有崇高与务实、进步与科学、真诚与开放的政治价值观的政党,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世界性浪潮冲击,以及外部干预和渗透时,能够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从而驾驭这一趋势或者抵御住外部影响,并在理论上予以回应或建立法治化的思想对话平台。党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要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对社会各阶层的政治诉求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表达,实现政党意识形态和人民意志的契合。执政党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成为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2.执政党的平衡力

政治平衡是衡量政治活动有效性的基本标尺,保持平衡力是执政党必须把握和处理好的基本问题。当今世界,各主权国家不同的经济、科技、文化影响力和政治地位,带来了一个非均衡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得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发达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和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拥有不同政治体制、文化和经济地位的主权国家在全球化中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利益诉求。这些不同的利益诉求,都要求执政党有高超的政治平衡战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世界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中审时度势,正确地把握时代要求,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全方位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又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的竞争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获得充沛的发展资源和较高的认同度,增大“话语权”,做有责任、有气魄的执政党。

3.执政党的整合力

整合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执政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盘考虑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与利益矛盾,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之目的。利益关系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既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国家权力机关、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还包括社会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执政党在社会整合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缓冲器”,担负着保护民众和巩固政权的双重使命。因此,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保障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正,即保护民众的功能;二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即巩固政权的功能。

4.执政党的适应力

适应力是指执政党适应环境挑战的能力。一个国家特定的政治体制、经济背景、社会结构以及历史阶段中的政治组织,构成了该国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特定国情。执政党与国内环境的核心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公民社会的成长以及媒体的进步,通过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政治民主的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发展、平等和参与的愿望,进而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特别是在国家经历其经济体制、经济成分、组织形式迅速转型,利益格局、思维范式、社会阶层、政治文化日益革新且多元分化的同时,执政党使其体制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促使其政党组织的结构变迁与演进更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对环境的变化作出最具挑战性的反应。

5.执政党的自组织力

自组织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组织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成熟的政党一定是能对变化的环境作出较快回应的政党。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政党一定会被人民抛弃,这已被历史所证明。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直接原因是党的执政能力不强,执政成效不明显,丧失执政资格;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执政党的思维僵化,内聚性减弱,自组织力衰败,执政活动出现严重偏差时得不到及时纠正。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之中,执政党必须解决的是党员对组织的信任,领袖对政党的依附,党内精英的良性流动,党内监督的切实有效等问题,提高政党的自组织力,最终实现政党的内聚性。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执政党提高自组织力的重要途径,在内部形成学习纳新机制,才能保证在执政党或国家的政策出现局部性,甚至全局性错误时,执政党会具有自主修复能力、自我纯洁净化能力,从而及时对错误进行修正。

三、执政党治党理政的三维空间研究

执政党执政不是在执政党的单独行动中实现的。政党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桥梁、纽带,是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机制。对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研究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政党一维空间中,而需要在政党、国家与社会构成的三维空间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是一个具有内在规律的政治过程。从根本上说,执政党治党理政在于处理好政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政党、国家与社会顺畅、有效运行的体制和机制。执政党的治党理政研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执政党与社会关系

其核心是要解决好执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问题。执政党通过其社会工作的运转,构建社会各阶层与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整合机制及社会服务机制。执政党特别要妥善处理国内的民族宗教、文化以及社会流动性问题。执政党对社会的引导能力是基于政党干部党员人格的感召力、政党意识形态导向力和政党实践说服力而产生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政治影响力,其本质是建立在令人信服、向往和遵从之上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化力。

2.执政党与国家关系

其重点是执政党如何规范及协调其与政府、立法、司法机构等的各种关系,国内的党际关系以及国际的政党外交问题。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政党与整个政府的关系问题;政党如何协调行政、立法、司法的关系;政党以何种方式执政。政党执政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党代政或党政不分、实行以党治国;以党领政,党政有所区分,但执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以党辅政或以政领党,执政党配合、辅助执政团队执政。和谐的政党关系能够优化、整合政党的各种政治功能,促进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协调、高效发展,同时也能够保持与促进各政党的协调发展与共同进步。凡是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政党关系,就是积极的政党关系;凡是有利于社会整合、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政党关系,就是和谐的政党关系。执政党外交能力指的是执政党在对外交往中呈现出来的技能与本领,它作为党的综合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治党和理政能力在政党外交中的体现。

3.执政党内部关系

作为核心系统的执政党要引导与影响其他系统和领域,发挥执政党的核心功能,首先必须保障执政党系统自身处于优化状态,增进执政党自身建设,为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奠定基础。

执政党治党理政是在社会、政党、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中展开。执政党治党理政必须考虑如何将自身建设与整个国家及社会的建设契合起来,在治国理政、公共管理、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全面发挥其功能与作用,通过不断巩固社会基础、协调政党与国家关系、强化自身活力,从而确保长期执政的地位。

通过构建执政党治党理政的理论分析范式,可以为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提供有益启示。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的实践,相对于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而言,总体上是适应的。面对新的执政目标、新的执政环境和条件,治党理政方面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问题已很现实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适应历史性的转变,能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取决于治党理政的水平。提高党的治党理政水平是党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回应时代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迫切需要。只有科学把握治党理政的规律,提高党的主导力、平衡力、整合力、适应力和自组织力,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经受考验、化解危险,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王韶兴主编.政党政治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国外政党专题研究报告(第三卷)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一些主要政党的组织发展趋势研究[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国外政党专题研究报告(第四卷)国外一些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研究[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4][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主编,史志钦等译.政党与政府——自由民主国家的政府与支持性政党关系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匈]玛利亚·乔纳蒂著,李陈华、许敏兰译.自我耗竭式演进:政党-国家体制的模型与验证[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6]李琪等.中国和平发展与中国共产党[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7]胡伟、孙伯强.政党模式的理论建构:以西方为背景的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5).

[8]刘长江.政党的转型与政党的卡特尔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理政执政党治党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坚守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
在夯实组织保障中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