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散打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2013-09-26刘献伟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散打可持续发展

刘献伟

摘要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套路:套路属于武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表演性质居多。二为散打:散打是中华传统武术中以打击为主的部分,其实战性占主导地位,以制服或击倒对手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散打发展的各方面原因,以及现在已经出现的问题,对福建省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找出福建省武术散打运动的限制因素,不断改善其发展条件,寻求加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中华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

现代散打作为体育的竞技项目已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成功:首先,散打成为独立的技术体系是现代体育科学与理念的力量所致;其次,散打的确立是对传统武术进行拯救性、系统性、整合性的继承;其三,散打的结果是一次理念更新和思想超越传统的典范。然而,我们目前致力于的散打项目,绝非仅仅只是为了从过去引向现在,而更应该将其从现在导向未来,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沉浸在已有的成功之中,必须关注和研究当前散打的发展状态,用更为前瞻的眼光去审视散打,用更为拓展的思路去规划散打,用更为有力的体制行为去助推散打走向辉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福建省各地市散打队的教练员与运动员;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等地业余体校的武术散打教练员;泉州南少林武校、西山文武校、剑影武校的教练员;省内武术散打知名裁判员;部分省内外武术散打专家。

1.2研究方法:遵循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教练员调查问卷》、《裁判员调查问卷》和《专家调查问卷》三份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专家对效度评价结果为:教练问卷8.825分,裁判问卷8.926分(10分制打分)。在福建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期间,发放裁判员、教练员问卷进行调查,当面收回;并向武术散打界的专家提出制约散打发展的一系列相关疑问。另外,还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等方法。

2 福建省散打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福建省散打发展总体趋势平稳,运动员水平保持良好。现有各地市体校十余所,业余武术院校三十余所,开展散打项目的高校有4所。总体发展平稳,运动员素质不断提高。但优秀运动的选拔和本省散打的普及都存在严重不足。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目前散打国内发展得非常好的占5.6%;认为发展得好的占30.6%;有52.8%的人认为发展的一般;认为发展得差的没有。由此表明,大多人认为散打在国内发展的一般。

2.1生源现状分析:对福建省武术散打生源状况的调查表明,有14名教练认为生源“一般”,占调查总人数的43.75%;有9名教练认为散打生源“较好”,占总人数的28.10%;有8名教练员认为“很差”,占总人数的25.05%;只有一名教练认为“很好”,占总人数的3.10%。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散打运动员的生源不太理想。

2.2后备力量培养状况分析:近年来,福建省武术散打主管部门以开始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每年都要举办“福建省青少年散打锦标赛”,而且每年参赛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尽管如此,福建省散打队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2.3家庭因素影响孩子练习散打的积极性分析:通过对省队学生家长、高校学生家长的访问调查了解到,学生家长对孩子练习散打具有一定的抗拒性。通过图1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练习散打持保留态度,这极大的影响了孩子对散打运动的热爱。

2.4福建省散打与其他武术大省比较分析:福建省位于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其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份,受传统文化所影响,习武之风盛行。一个比较贫穷的菏泽市就有大小武馆院校300于所,由此可见传统武术在中原地带发展较为广泛。而福建省因地处边境,对外开放较早,外来文化渗透丰富,传统武术文化就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使之普及程度不及中原地区。

3 福建省散打发展方向

3.1积极发展各地市队伍建设,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优秀的教育体系,促使孩子健康、全面发展。教育系统如果和竞技体育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散打训练的生源问题就迎刃而解。而目前对福建省各地市散打队训练条件的调查结果显示:53.25%的教练员认为“很差”。20.00%的教练员认为“差”,15.75%的教练员认为“一般”,11.00%的教练员认为“很好”,可见,福建省武术散打的训练条件是很艰苦的,改善训练条件是促进福建省武术散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发现在漳州市出台了特殊的政策:“凡参加体操训练可跨区到中心小学读书”,这一举措是漳州市少体校充分利用了教育系统资源的结果。使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上好学校,还培养了体操后备人才,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体操队训练。试想,如果这一举措能够应用到散打项目中,并推广至全省,那福建散打的后备力量自然会逐渐强大起来。

3.2促进散打的大众化发展:武术散打作为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跻身于世界体坛,而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大众散打的开展工作却远远不够,在很大度上制约了武术散打的全面快速发展。武术散打的大众化开展应该顺应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当前青少年的渴望与需求。学校散打教学课程的开展与改革不仅是竞技散打推广普及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大众散打推广与发展的突破口。针对在教学中暴露和存在的问题,推广一种大众散打新形式,这种大众散打运动形式应产生于竞技形式的散打,以竞技散打为基础,同时它又与竞技散打一起构成武术散打的两种形式,使武术散打运动沿着竞技和大众两个方向健康发展。同时应该突出这种散打运动形式的健身和娱乐功能,运用武术散打简单实用的运动形式,体现其丰富的技击内涵和文化底蕴。

3.3使传统武德与现代武术相结合:传统武术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社会下中国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与传统武术的融合,自给自足闭关锁国的社会大环境使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社会发展的今天,各国间的接触日益密切,文化冲突加剧,现代技击理念的冲击为传统武术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发展,就不能一味地遵循传统,又不能全盘否定地撇弃,需要传统文化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促使理念的转变。武术散打正是这种背景下的“新生儿”。纵观武术散打发展的历程,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些自成体系的理论指导,但还不能成为真正科学、系统意义上的武术散打理论体系。一方面是,对于传统武术理论的继承仅只是资料的整理和堆积,缺乏对中国传统武德的考究与归纳总结,缺乏传统武德与现代技击的有机的结合。1995~2000年全国各地和各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拳种、拳械、散打等技术套路图示书籍528种之多,而有关武德方面的却不足10本。时至今日用于武术散打的学习教程,依然在武德方面表现泛泛。相反,对于近几年刚传入中国却风靡一时的跆拳道来说,书籍、光碟处处可见,内容精细易懂,且重点突出跆拳道礼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武术科研人员是武术理论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工作成果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理论制高度。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我们在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比较多,而对于武术散打技法与传统武德的有机结合等有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需要科研工作者更为认真精细的思考研究。

3.4明确目标,做精做强:福建省与其他武术大省相比,散打运动开展较为缓慢,人民大众对散打运动的了解较少,从而引起了青少年等后备力量的不足。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就应该抓重点、评优秀。福建省本就不是个体育强省,所以不要贪大,要做精做强,重点培养顶尖选手,为福建省散打发展起到领军作用。使之带动散打大众化、专业化两种模式齐头并进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福建省散打发展离不开后备力量的培养,而现在各地市后备力量培养机制严重不足,场地设施陈旧,二线运动员的选拔与训练存在隐患。

4.1.2学生家长对孩子练习散打的支持性不高,对孩子练习散打持保留态度、甚至阻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优秀人才的培养。

4.1.3传统文化观念不够深刻。传统文化思想是人类发展的精神源泉,福建省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不够强烈,需求感不够。

4.1.4福建省与其他武术大省相比,散打运动开展较为缓慢,人民大众对散打运动了解较少。

4.2建议

4.2.1应加强建设各地市队伍,更换陈旧的训练设施。

4.2.2加大教育体系与运动体系与教育系统的结合,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各高校应多开展散打项目,提高孩子体育运动能力,并为家长提供孩子的发展方向

4.2.3加强散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发展中国特色、民族特色。使散打运动更具中国化,加强礼仪、武德、精神建设。

4.2.4要做精做强,不要贪多。培养顶尖选手的实力。为散打运动的全面发展起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华,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J],广东警官学院学报,2009,21(3)11

[2]杜振高,散打发展论[M],中国公安出版局,2008

[3]俞杰,探究高校武术散打发展趋势[M],集美大学出版社,2012

[4]卢元振,中国体育社会学说[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浩,现代散打运动发展的文化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2

猜你喜欢

散打可持续发展
关于散打教学方法的研究
东莞高校散打课程的现状与调查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对提高散打击打力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