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自主”高效课堂基本流程解读

2013-09-26刘基华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训练课课型流程

刘基华

“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是建立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现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课堂,这种课堂改变了师与生的地位,改变了教与学的立场,优化了课堂教学生态,改善了“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动态结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狂欢”。2009年以来,通过三年的积极探索,北门中学将“生本·自主”高效课堂划分为新授内容的“新授课”、基础达标的“训练课”、阶段总结的“复习课”、试卷评讲的“评讲课”,四种课型构成了“以学为主,先学后讲,学练结合,自主生成”的“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并被中国教师报推选为“全国高效课堂‘新九大范式”。下面对这四种课型的基本流程作简要的解读。

1 新授课

根据课堂呈现形式,又分为四种子课型。

1.1自研课。自研课的主要形式是学生预习,其核心是独立学习。课前,教师依据对课标的解读、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理的研究和对教材的分析,认真设计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自主研读教材。主要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疑难反馈——问题汇总——总结反思。通过自研课,师生应明确学习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哪些问题需要在展示课上重点讨论。

1.2展示课。展示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通过合作探究达成学习目标。主要流程有重申目标——展示交流——互动生成——整理学案——当堂检测——总结反思。这是高效课堂的主体课型,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在这种课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1.3反馈课。这种课型的核心是“反馈”,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示课上生成的新问题或学生的新发现设计的一种课型,目的在于把一个个问题落实。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自我反馈——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1.4综合课。就是在一节课内呈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具体流程是明确目标——自主研读(主要是学生独立学习)——展示交流(包括“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当堂检测——学习反思。

当然,这四种子课型也可进行有机组合,以体现课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种组合的主要依据是学习项目(课题)的具体情况(如学习内容的容量大小、难易程度以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等)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包括学生学习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与学习情感等因素。

2 训练课

也称“习题课”,强调“做中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促进学生落实知识学习,提升智慧能力,侧重点在于训练和训练后的讲评。其基本流程是明确目标——问题导练——学情调查——问题汇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根据训练目的不同,训练课可以分为“精做训练课”和“速做训练课”。精做训练的目标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规范。一般两节课连排,第一节课学生自主训练,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发现典型错误,下课前5分钟通过小组交流找出典型错误和存在的问题,课间板书所有的错误。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课堂必须是“安全”(宽容和悦纳)的,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认知差错,板书错误后不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嘲笑和讥讽。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全班展示解决这些问题,提炼方法和规律。速做训练,目标是训练速度,难点是训练量的预设。课堂教学中,一般以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完成训练任务为准,其他学生虽然不能全部完成,但要弄清楚不能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是知识的缺漏,还是熟练程度不够。课间由学生板书做错的问题和因知识缺漏不能完成的任务,第二节课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这些问题。

训练课强调课前由师生共同精心选择训练题,训练量要适当;课中要求教师及时做好学习组织的培训,顺势做好探究方式的引导,穿插做好学习方法的点拨,认真做好学习情况的调查。一般说来,学情调查可以由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和学习小组收集问题等方式进行。

3 复习课

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老师为学生归纳知识要点,提炼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理解、记忆、再现这些规律,特别强调“记中学”,属于“机械学习”。这种“记中学”看似快捷、效率高,但实际上加大了学生记忆的容量,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生忘记的也越来越多。“生本·自主”高效课堂更重视让学生“做中学”和“悟中学”,即让学生经历运用、解释、推理、操作、拓展等过程,经历体验、反思、选择、定向、创造等活动,以获取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操作上,复习课按照“明确目标——知识梳理——探寻规律——能力拓展——达标检测——总结反思”几个步骤进行。课堂一般从问题(项目)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反对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体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树”——自我认知体系和心智模式;学生自主归纳、探寻规律,哪怕是不完整或有明显的缺陷,但只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都是很有意义的。在复习课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学主要是引起注意与预期、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等,通过指导和引导、点拨和追问,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4 评讲课

在试卷评讲课中,学情调查和问题汇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批阅学生试卷不仅仅是评判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试卷了解学生知识落实情况、能力层次和学习状况,并将问题一一归类分析,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主要流程是明确目标——呈现问题——错因分析——变式训练——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评讲一份试卷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上下勾连,选点突破”的方法,针对试卷突出的考点和学生掌握考点的基本状况选择几个点,重点突破这几个点,下一套试卷再重点突破另外几个点。这样做就能避免蜻蜓点水、重点不突出的现象,又能帮助学生不断建构知识体系。根据巴莱多的“二八定律”,我们可以这样预设:试卷中,80%的学生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不再让学生讨论和展示,否则就会阻碍学生发展;20%的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因为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些任务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那么,较多学生能够完成而未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则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展示和探究,自主探寻规律,做到触类旁通;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80%的学习任务。

上述四种课型的基本流程中,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总结和反思。体验,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总结,让学生将公共知识个人化,个人知识系统化;反思,让学生通过自省将知识内化为智慧。学习是不可以被替代的,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做到身动、心动、神动,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内在兴趣和快乐。

当然,任何流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个项目(课题)是需要一课时来完成的,那就要在一课时内整体呈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即上述综合课型;如果项目(课题)是需要两个课时完成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成自研课单设一节课,展示与反馈为一节课;也可以自研与展示为一节课,反馈单设一节课;如果项目(课题)需要三个课时,一般为自研课、展示课、反馈课,但也有自研课作为两个课时呈现,展示和反馈作为一课时呈现,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要灵活调整预习、展示、反馈的不同组合,时间分配也可以灵活处理。

总之,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学情和教师自身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科学组合,就能打造灵动的课堂,就能均衡配置课堂的学科深度和教育广度,阳光、欢笑和成长的喜悦就能洒遍每个学生的心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等特性也就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参考文献

[1]《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有效教学》,崔永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

[3]《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4]《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张海晨、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5]《转变教学方式是高效课堂建设的突破口》,靖国平,《湖北教育》,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训练课课型流程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被偷听的训练课
思维策略训练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课的结合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让训练课独好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