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课堂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与教师语言运用的对策

2013-09-26侯丽雪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中学生心理

侯丽雪

摘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中学生教学课堂上师生是是一种双边的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增进师生间的情谊,促进师生教与学上的共同进步,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本人认为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负责人的教师需要在熟悉、掌握中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具体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可以巧妙地借助良好的教学语言来达到以上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行为表现;教学语言

1 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复杂多变,这使人们获得的信息呈现来源和渠道多样化,及方便快捷化。外界的变化影响、促使了高中学生心理上的早熟。作为初长成人的中学生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及表现欲的同时也有求平等、受尊重的要求。但他们本身作为未成年人或是刚步入成年人行列的小大人,缺乏一定的分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所以一旦他们的欲望和要求实现不了,他们就极容易陷入迷惑、茫然、好动、不安、孤僻、沉默之中,从而增强、凸现了他们这一特殊时期的叛逆性。加上他们这一时期自身的自觉性、自律性,自我控制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教学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违规违纪或者冷场的行为和现象。

担当“传道、授业、解惑”之职的教师如果不能正确了解学生的心理,没及时解决或只是用简单、粗暴、压制的方式予以解决都是不利于教学的。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语言的魅力”来解决。

2 教师教学语言的魅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从某个意义上去理解这句话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善于言传身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本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言有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之分,有声语言指的是一种借助一定的语速、语调、语气、情感等进行传情达意的口头表达方式。无声语言指的是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嘴型、肢体、符号等来传递信息的表达方式。优秀教师的教学上的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运用都饱含学识与文化修养,能够折射出其独特的人格与品格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对学生、职业的热爱和责任,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声引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能够开启学生的智慧、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师生间的灵犀相通,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教学上的互动共进,增强良好的教学效果。毋庸质疑,教师良好语言的运用是一门展现智慧的技巧,更是一种凝聚爱心的力量。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掌握、运用良好的教学语言。

3 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原则

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首先是人,而且是与教师人格平等的人,然后才是受教育者,所以对学生“体罚”或者“语言伤害”都会侵犯学生的人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有损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最终不利于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学有声语言的运用不能讽刺、挖苦、侮辱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投其所好,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应该在其规范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情景、捉住教育契机,使用情感性、启发性、激励性和商讨性的语言,及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甚至可以运用自嘲性的语言。同时可以充分配合运用具有亲切亲近性、饱含鼓励宽容性的教学上的无声语言,比如微笑、点头、举手投足、在学生中间的走动、驻留等等。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段的努力地锤炼、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

4 中学生课堂具体行为表现及教师教学语言运用对策

针对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的心理及其具体行为表现,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结合教学情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要善于调动、利用班上的“社会舆论”予以施加适当的压力,促使高中学生思想上的自我醒悟和行为上的自觉自律性的提高。

4.1学生在课堂上睡觉

方法一:教师应该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其跟前,轻轻拍打其桌面,以示其自醒。这时学生应该会抬起头,继续听课。

方法二:(故意停顿,望着某个学生,流露真诚)有些同学很令老师感动,身体不舒服仍然带病上课,其学习精神可佳。我们知道他只是眼睛休息,但他的耳朵和大脑没休息。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不过我们平时得要多锻炼和爱护自己的身体啊,毕竟身体是我们的“革命的本钱”啊。

方法三:(故意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让我们轻轻地读书,免得吵醒了我们班里沉睡的雄狮。要知道连伟大的拿破伦都不敢侵犯东方沉睡的雄师啊。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啊。方法四:(故意停顿,作欢喜状)没想到我一大把年纪了,我的声音竟然还那么好听,以致于有些同学以为是美妙的小夜曲,从而忍不住睡着了。我真谢谢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欣赏和肯定我的声音。

4.2学生玩弄笔发出声音,或者站起、过位、走动:(故意停顿,看着调皮的学生,面带微笑)哈哈,有些学生很聪明,会寻找一些特殊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对他们的注意,果然……如愿了,老师记住你了,聪明的小家伙。但是,希望以后最好不用这种方法哟。现在的这个问题就由聪明的你来回答吧。

4.3住宿生上课迟到:(点头同意迟到的学生进入课室后,故意停顿,面带微笑)他迟到不是他的错,我不批评他,我批评的是……他的舍友,为什么他们不努力叫醒他?不和他一起来上课?以后不能那么了啊。

4.4学生上课讲话

方法一:(故意停顿,摇头晃脑,做谦虚状)老师确实老了,声音也不好听了,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静静地倾听年轻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

方法二:(故意停顿,作欢喜状,望全班学生)

果然“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生可畏啊,在声音上学生也不让老师啊。我不得不服老了啊。

4.5学生在课堂上看信、写信:(轻轻地走过去,轻轻地敲打其桌面,但目光却远望其他地方)老师我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不能也不敢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请你把你的信件收放好,别引诱老师我犯法啊。

4.6男女学生在课堂上打闹:(故意停顿,引起学生的注意后,看着全班的学生)在知识上懂得进取的人是聪明的人,同样的在某些方面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也是聪明的人。正所谓“善进者智,善止者亦智”啊(眼光快速、坚定而犀利地与打闹的学生对视)

4.7问题无人举手回答,出现冷场

方法一:(微笑地伸出手,做请状)为避免舍近求远,我总是遵循就近原则。啊,请离老师我距离最近,有地理优势的同学回答问题。

方法二:(无奈摇头,先轻叹气后微笑)老师我比较笨,不会激将,只能点将了。看我能否做一做伯乐,能否相对千里马。

4.8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过大或者过小:(故意停顿,微笑地大声地)人的声音的大小与人的自信的高低程度成正比。

对声音太小的情况。如果学生小声地回答对了,就说“这同学太自私了那么好听的声音都不说大声点,应该大声点,让我们大家来共同分享这美妙的声音啊。”如果他小声地回答错了,老师就继续问他如何看待自己的答案,然后说“哈哈,怪不得你说那么小声呢,原来你有自知之明啊”。

对声音大则给予鼓励、表扬。即使回答错。

4.9学生不交作业或者交空白卷:(先眼望全班、流露真诚谢意后表露惭愧)我要多谢一些同学。他们非常体谅老师的辛苦。为了不让老师劳累过度,他们就想方设法让老师多休息。你们大家说说他们用什么方法啊?(故意停顿)这些同学让老师的身体有了更多的休息,但却加重了老师的心理负担。(故意停顿)为什么?因为这些同学让靠领取工资为生的老师总有种吃回扣的惭愧的感觉。老师也是有责任心的劳动者啊。希望个别的同学不要只会减轻老师的劳动而增加老师的心理负担。

4.10学生注意窗外:(故意停顿,引起学生注意,教师也望窗外后面对学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所以你们中有个别同学抵挡不了诱惑。但也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为什么?因为缺少了“我”。(故意停顿)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我”你们能在社会上很好的立足发展吗?你们能说出“我是谁”吗?(摇晃着书本、并指向自己的脑袋)所以聪明的你们应该明白,先拥有了“我”才能拥有整个世界。

4.11无人擦黑板(站在讲台旁,眼光反复在学生与黑板间移动,微笑点头)我们学习了“三个代表”理论,也知道理论需要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我想知道哪个同学来勇于积极地践行这一理论。(学生擦完黑板后)(微笑点头)谢谢这位为人民服务、为同学们服务的好同学。

4.12学生看课外书(故意停顿,引起学生注意,望着全班,先用赞赏的语气后用羞愧的语气)一些同学的求知欲很强,已经不满足课堂上的知识了。对此,老师我很欣赏。但你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啊,这样会打击老师的啊。让老师感觉到很羞愧。老师我其实一直都在努力的学习,践行着“终身教育”。

4.13学生回答不出问题,表现出尴尬(走到学生中间,对站起的学生微笑)毕竟站起来后就凸显与众不同,难免会紧张哟!对此,我深有体会。(转向其他学生,微笑)那我们就请另一同学来进行人道主义帮助吧。

教师在熟悉、掌握中学生心理活动及其具体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还要熟悉教材、储备大量丰富的词汇,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倾注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关心,才能使教师良好语言的运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中学生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