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2013-09-26兰海涛刘正忠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社会实践大学生

兰海涛 刘正忠

摘要 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重庆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创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积极作用。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建立社会实践工作长效机制,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 社会实践;大学生;成长成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辨析,轻实践锻炼”,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上社会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不仅是高校才人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让众多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长才干的重要手段。

1 重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背景和内容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重庆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重庆市委市政府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近年来,动员和组织全市大学生开展学习实践、创新创业、军事训练、带薪实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重庆市教育主管部门在社会实践内容上不断充实调整,创新实践育人形式。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主动提供大学生社会实践岗位、场所。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指派教师对实践学生进行指导和服务,各高校学生踊跃参与,纷纷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目前,重庆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各级党委重视、政府支持、高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实践育人新格局。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数十万大学生纷纷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熔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无可否认,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以其独特的身份接触社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认识社会,是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人生体验。“修身”与“成材”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而社会实践无疑是两者很好的结合点。

2 社会实践活动对重庆市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重庆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一种体验式、学习式的方式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知行合一,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新亮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扎实的实践过程正对重庆市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影响。

2.1大学生理论认知向实践认知转变:大学相对于社会而言是单纯和封闭的,这对于大学生安心学习文化知识是有利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学子获取知识来源的巨大变革,要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封闭的高等学府培育的莘莘学子必然会导致脱离社会,对社会现实缺乏应有的认识,对社会缺乏认同感,给大学生融入社会带来诸多困难与难以适应。正是见于此,重庆市率先在全市高校中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工作,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把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到现实社会中去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和充实,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接受访谈的学生在访谈过程中普遍反映,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了社会,培养了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亲自体验生产劳动,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升华了思想,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2.2大学生知识本位向知行统一转变:大学课堂里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实际工作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尽管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并不能很好的进入工作角色,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机关、企业把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喻为“没断奶的孩子”。这是因为理论知识不能代表实际技能,很多理论也无法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许多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知识难以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而社会实践正是锤炼大学生知行合一的最佳方式。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问题到决问题;从新问题产生到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过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动手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和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训练和提升,实际的工作能力会在社会实践中摸索、体会、感悟和总结中逐步提高。

2.3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训练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德育、美育、智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获取。社会实践走出了大学课堂教学,具有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属性,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是理论知识的实践化。重庆市组织大学生开展学习实践、创新创业、军事训练、带薪实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许多新的生活体验,培育了毅力和意志,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是一次难得的岗位工作角色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劳动纪律观念。不少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都表示,社会实践以后,自己身上原来那种时间观念淡薄、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等缺点正发生着很大的改变。

2.4开阔了大学生思想新视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会现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高校课堂教育的必然延伸和有益补充。重庆市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工矿企业基层、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深入街道社区一线,在实践中运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让学生身临其境完成一次全面的生活体验。大学生在实践的同时,科学地认识和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深刻观察和学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职业技能和处世风格,加深对工农大众、人民团体的认知和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自觉将党和政府的主张内化为个人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将党和祖国的需要同自身的努力接合起来,这无疑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

3 重庆市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论及建议

重庆市以社会实践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学习实践、创新创业、军事训练、带薪实习、勤工俭学、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突出活动的实效性、目的性、互动性,强化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上的育人功能,已对全市高校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影响。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高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和动员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重庆市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创新了高校新的育人机制和工作模式,这种机制和模式为全国首创,活动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全市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得到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逐步形成,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为更好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育人作用,建立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仍需要政府、高校、实践单位、大学生和所有组织者、参与者不断探索,按照“系统规划、分层安排、分类管理、无缝对接,全面推进”的要求,在建立配套机制、加强组织宣传、创新实践形式、改革实践内容、扩大学生参与、固定实践基地等上下功夫,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持久、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3]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Z],渝委发[2010]27号

[4]胡树祥、吴满意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页

[5]北京科技大学,探索社会实践长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7-02-13(2)

[6]索玉华,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社会实践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积极引导大学生士兵立志军营成长成才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