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化学校创建促教育优质均衡
2013-09-26谭晓华
● 谭晓华
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秭归教育从实际出发,加快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逐步提升办学水平与现代化教育教学相适应,与全县人民都能享受到公平教育的目标相适应,使之为推动秭归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创建现代化学校意义深远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各级政府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的一项战略部署,是顺应民意、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对于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创建现代化学校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随着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快,教育已经成为秭归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但教育发展状况与现代化的标准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实施现代化学校创建,就是要通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提高秭归教育的层次和整体水平。
创建现代化学校是加快经济社会振兴的基石。今后几年是秭归县经济社会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三峡物流新县、全国旅游名县”,深入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适应科学发展新要求、增创发展新业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秭归经济社会振兴和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创建现代化学校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教育是民生之首,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强力推进现代化学校创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比照标准厘清现代化学校创建现状
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秭归县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投资近2亿元,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坚持夯实基础与重点突破兼顾,作风建设与管理创新同抓,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并举,实现了教育重心由“有学上”向“上好学”的逐步转型迈进,全县教育呈现出稳健推进、发展良好的态势,并于2012年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但是,秭归教育发展水平与国家、省、市创建现代化学校相关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仍然不均。全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较少,且分配不十分合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学校较“弱”,城区学校较“挤”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偏远农村中小学因办学规模不大,学生数减少,加之各种设施设备陈旧,安全隐患多,维修量大,甚至无法维持正常运转,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优。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分布失衡,小学教师严重老化,小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学校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学校管理思路不清,特色不明,水平不高。甚至,有少数学校安全管理力度不够,措施不严,安全教育形式化、公式化、简单化,师生安全行为习惯差,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明确思路、脚踏实地做好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
现代化学校创建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分年达标,全面推进、分类实施,分级负责、以校为主”的原则,明确创建思路,脚踏实地地开展创建。
抓投入促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办学条件现代化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基础。要科学把握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结合秭归教育发展实际,高位谋划,科学把握,着眼当前,放眼未来,为现代化学校创建融入秭归元素,体现秭归特色,满足秭归人民对现代化学校的客观需求,为提升全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绘就蓝图。要抢抓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三峡后续发展规划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教育发展扶持政策,统筹实施好农村初中改造、薄弱学校校舍改造、教师周转房建设、教育信息化装备配备等教育项目工程,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现代化学校创建步伐,确保10所学校在2013年通过市现代化学校创建评估验收,力争到2015年全县7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现代化学校创建标准,促进全县教育在更高的层面上优质均衡发展。
抓队伍强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水平的高低。“打铁必须自身硬,教书必须教师强”,教师队伍素质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关键。要强化校长引领。一名好校长就能办一所好学校,抓校长队伍建设就是抓学校未来发展。建立校长能上能下、届满轮岗交流、干部梯队培养的校长队伍管理制度;加强校长的任职能力培训,开阔视野,提升素养;同时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梯度培养学校管理人才,为现代化学校创建提供管理人才保障。要优化教师结构。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教师补充、教师培训、教师考评”管理模式,着力构筑充满活力、良性发展、整体提升的教师队伍成长机制。要提高教育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更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现代化学校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对“备、讲、批、辅、考、研”等教学工作各环节严格实行量化管理,夯实教学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强化目标管理,向结果要质量。加强对教学结果的管理,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学校和教研部门质量目标管理力度,加强质量考核,实行责、权、利挂钩,实行问责制。
抓管理建机制提升教育形象。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育形象的保证。建立和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变经验管理为制度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要结合实际,制订中小学校长管理、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学校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学校安全管理、教师调配、城乡教师交流等管理办法,全面提升教育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支部)政治核心、教代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形成完善的学校管理网络体系。探索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秭归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整合,提高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