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小城镇的城乡贫富差距研究:以孝感市为例

2013-09-26邓春晖唐佳丽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孝感市贫富差距小城镇

邓春晖,唐佳丽

(湖北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中部地区呈现出“中部塌陷”状态。[1](p33)

目前国内有关“中部塌陷”的原因分析归纳起来为历史性因素、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教育性因素等,主要是从外部性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拟从内生性因素进行探讨,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从小城镇的城乡贫富差距状况对我国“中部塌陷”现象提出一个解释,在探讨小城镇的城乡贫富差距现状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缩小小城镇的城乡贫富差距,促进中部崛起及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城镇城乡贫富差距的实证研究

孝感市地处湖北省东北部。全市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364万亩,总人口508万,农村人口390万,是一个典型的以发展农业为主导方向的小城市。

孝感市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收入差距。

表一反映了近9年来孝感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变化轨迹。其中,城乡绝对差额逐年增大,已由2002年的年均3756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年均8935元,差额之比达到了2.38;虽然城乡收入之比变化不大,但也一直稳定在2.50以上。此外,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等并不为农民所享有,实际的城乡差距必将超过上述比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02—2010年间,我国城乡收入之比分别达到了 3.11、3.23、3.21、3.22、3.28、3.33、3.32、3.33、3.23。结合表一,我们可以看出,孝感市在相同时间段内城乡收入之比的变化趋势与全国的变化趋势是基本相符的,且比值均于2007年达到最大值。可见,小城镇的城乡贫富差距依然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全国城乡贫富差距变动情况的一个缩影。

表一 2002-2010年孝感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变动情况

表二反映了2002-2010年孝感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情况。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都在逐年增长,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20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4878元,增额达到了8678元;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从2444元增加到了5943元,增额仅为3499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额。

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年增长率来看,在2002—2007年间,农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基本上都低于城镇居民,从2008年开始,农民收入开始实现增长速度的赶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且普遍偏低,最低仅3.74%,最高也才18.42%;相比较而言,孝感城区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最低为6.74%,最高已达到25.85%。而且,2002—2010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率为11.94%;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每年仅为10.36%,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孝感市城乡贫富差距依然比较突出。

表二 孝感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对照

2.消费差距。

据2009年中国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10年,并且这种差距一直处于扩大状态。由表三我们可以看出,近7年来,孝感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同样落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依然相对较低。如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52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14元,相差3513元;而到2010年这一差额扩大了近一倍,为6521元,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508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987元;而2004—2010年孝感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例也一直徘徊在2.57左右,2007年达到了最高2.87。也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接近于三个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表三 孝感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变动情况

此外,孝感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200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9%,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2%,相差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重要高于城镇居民。本文主要采用了2010年3月和2011年12月两个时间段的数据来对孝感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支出进行对比分析。由表四可以看出,2010年3月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差额仅为1325元,但一年时间不到,2011年12月这一差额已经达到5399元,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具体从各个消费种类来说,在食品支出上,2010年3月出现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例低于城镇居民4.49个百分点的少见情况,到2011年12月,形势已经扭转,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比例上升到46.79%,高于城镇居民1.37个百分点;在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农村居民的支出比例在2010年3月分别为16.47%、7.83%,2011年12月分别为15.71%、6.86%,均大大高于城镇居民;但在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农村居民的支出比例在2010年3月分别为 9.55%、6.09%,2011年12月则分别下降至5.43%、5.56%,而且同类比例都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另外,在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方面,农村居民的支出比例明显上升,分别由2010年3月的3.55%、8.19%上升至2011年12月的7.57%、8.57%,已有赶超城镇居民的趋势。除表中列出的消费支出项目外,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差异还体现在休闲方面,如外出旅游等;当城市里的孩子假期苦恼着去哪儿玩时,农村里的孩子正在农田里帮爸妈干活以筹集学费。

由此可见,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主要还是集中在食品及住房这类基础性消费,极少将收入用于休闲娱乐及文化教育此类发展性消费。不过,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及不断完善,以及“家电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上的支出大幅增加。但总体而言,农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城乡贫富差距依然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表四 城乡居民收入支出比较

二、孝感市城乡贫富差距的成因分析

1.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

从前面的现状分析可知,孝感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造成孝感市城乡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孝感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从表五可见,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家庭经营收入(占49.65%)和工资性收入(占45.94%),这两块收入统称为劳动收入。其中家庭经营收入中大部分来自务农所得,工资性收入中有一大部分则来自外出打工所得,这两类收入都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目前孝感市农村的从业人口中有48.84%在第一产业,而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劳动生产率低,即使在第二、三产业中,由于农村居民整体素质较低,从事的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技术含量和收入都很低的工种,收入上不去也是很明显的。

据孝感市经济调查队对该市100户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的上半年,孝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7.1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86.48元,增长33.5%,而股息和红利收入的大幅上涨对其收入增长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调查表明,在可支配收入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7568.16元,比重为86.82%;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4.6%,主要是受政策调整等影响增长较快。孝感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也大幅增加,为437.32元,比重为5.02%;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14倍,主要受居民家庭收入中利息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大幅上涨的影响,其中股息和红利收入增长63.2%。

与城镇居民相比,孝感市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仅占其收入的1.26%,转移性收入仅占3.2%,收入主要来源于辛勤的苦力劳动,而这也正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五 2010年3月孝感市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及构成

2.教育的不公正。

“知识创造财富”是社会大众所公认的一个真理,而知识的获取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但教育的不公正很可能使一个人丧失受教育的机会,进而难以获取必要的相关知识,难以参与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他的收入水平也必然很低,这自然使他与其他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43%的劳动生产率;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108%的劳动生产率;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可以提高300%的劳动生产率。”[2](p16)

一项 “2011年孝感市18-34岁农村青年的受教育状况调查”显示,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58%;具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村青年占9%,而具有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各仅占 19%、14%。[3](p29)总体而言,孝感市农村青年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绝大部分只具有初中或小学及以下学历,孝感市农村青年的受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农村青年作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其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家庭的收入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农村的教育状况低下会进一步加剧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使农村在教育和收入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进一步加大城乡贫富差距。

另外,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也会制约低收入群体所享有的受教育机会,进而加剧教育的不公正程度。尽管大部分的低收入群体渴望通过教育摆脱贫困,但贫困却使他们无力支付教育费用,也制约着他们应该享有的教育机会,从而影响教育公正。目前,孝感市还有100万左右的贫困学生,他们的学费大都是靠政府的扶助。众所周知,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虽然不缴学费,但是依然要负担书本费、寄宿费和杂费等。贫困家庭因交不起这些费用,只能让孩子中途辍学甚至不上学的现象更是屡屡发生。据了解,孝感市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因贫困没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他们都很羡慕别人能够上学读书。入学机会的不均等直接导致了教育的不公正,也使贫困家庭无法通过受教育来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当前市政府应该立足于教育,使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贫苦家庭的人,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以摆脱贫困。正如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如玉倡导的那样:“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这也是西方税务专家普遍推崇的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2](p16)这就要求政府对于农村教育要给予极高的重视,增大对于农村的教育投入。

3.农产品价格不稳。

近年来,孝感市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民不断开辟其他增收渠道,农业兼业化趋势逐步显现,稳定粮食生产面临更大的压力。一是农资价格、粮食价格与务工成本同步上涨,农民种粮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加工、制造等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加快,粮食生产的劳动投入则日益减少。根据调查,2011年上半年孝感市主要农化肥普遍上涨,且增幅较大。其中,碳铵8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80元/吨,上涨11.1%;尿素237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770元/吨,上涨48.1%;12%含量的磷肥56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80元/吨,上涨16.7%;钾肥335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400元/吨,上涨13.6%;25%含量的复合肥15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310元/吨,上涨26.1%;45%含量的含氯复合肥275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600元/吨,上涨27.9%。农用农药、农膜价格有所上涨。地膜价格12.5元/公斤,上涨18.8%,农药草甘磷、农达涨幅达20%以上。农资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极大地冲击了惠农政策的效应,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农产品生产效益。二是农副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而大幅上涨,水稻等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而涨幅较小,致使农民在收益相对较高的农业领域投入大量劳动力,而粮食生产方面却投入不足。据调查,目前种1亩粮食纯收入只有300-400元。而一般水产养殖的亩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特种养殖在1000元以上。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影响农民收入,从而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

4.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

和我国绝大多数乡村一样,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化结构特征明显,孝感市还没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存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着诸如覆盖面窄、保障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等问题,农民仍以家庭自我保障为主,国家、集体和社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资助;再加上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来就高于农村居民,在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也享有比农村居民更好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从而在事实上不断拉大孝感市城乡贫富的差距。尽管近年来市政府响应国家、省社保政策,实施诸如减免农业税、给予农民粮食补贴、减免农村儿童学杂费等惠农政策,这对缩小城乡贫富差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没能从根本改变目前孝感市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例如,孝感市卧龙乡目前的医疗卫生状况还很不乐观。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卧龙乡还十分普遍。据卧龙乡一位40来岁的妇女反映,家里比较困难,自己身体不好,也没钱看病,就任其发展。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在学校吃的菜还都是从家里带去的咸菜,家里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此外,全乡只有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室31个,私人诊所36家(其中不包括未登记的),全乡共计卫生员112人。还有很多未登记在册(即未办理执业许可证)的私人诊所。在一所卫生院中,病房5间,病床15张,医务人员约20人,其中乡村医生12人,护士3人,其中医科院校专科毕业的2人,其他均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私人诊所的构成大多为乡村土郎中,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三、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对策

1.鼓励农民多渠道创收,破除小农观念。

由上文可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从事第一产业,即以务农为主,收入形式比较单一,农民增收困难。政府应鼓励农民破除小农意识,适应目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寻找各种合法的创收渠道,而不再单纯地依靠土地为生,如鼓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农家乐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农村土地负担,即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从而增加农民工资。另外,政府还应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工作机会,也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本地转移。

2.积极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培养新型农民。

受教育程度低导致收入低是造成孝感市城乡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美国经济学家D.Gale.Jolxson分析,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以增加3.6%-5.5%。如果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水平,城乡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4](p278)孝感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技能。比如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一门或多门农业实用技术,使农民成为懂科学会技术的新型农民。同时,政府应大力普及农家书屋,实现一村一书屋;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普及文化知识,让读书、看书成为农民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及整体素质。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稳步发展。

农产品的价格不稳定对农业的稳步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实现农业稳步发展很有意义。目前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农业的稳步发展。据市农调队抽样调查,2004年在本乡地域抽样的农户中,其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这些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中,60%来自于农产品加工业;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中,80%来自于农产品初加工。为龙头企业定点提供农产品的纯收入,占当年家庭纯收入的20%以上。汉川市福建达利食品每天需鸡蛋15―20吨,带动了新河镇养鸡业的发展。2004年,新河镇蛋鸡存笼已达15万只,养鸡户人均增收500多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每年工资收入近5亿元。可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实现农业稳步发展非常有益。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医疗保险,为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创造条件。[5](p134)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除此以外,还应加大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建设。全面推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镇和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村居民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这样将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

四、结语

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大省的聚集地,中部地区的农村人口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的三分天下。除武汉、郑州等少数大城市外,中部地区的人口及经济版图主要还是集中在小城镇。所以,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是打破“中部塌陷”局面的重要突破口。孝感市作为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导方向的小城镇,是我国中部地区大量小城镇的一个典型代表。城乡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不仅仅是孝感市,也是中部小城镇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不起来,“中部塌陷”的局面就难以改善,“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也将无从谈起。只有不断缩小小城镇的城乡贫富差距,加快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塌陷”问题,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中部地区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1]勒系琳.中部崛起:立足中部区域自身层面的思考[J].求实,2007,(5).

[2]颜玉凡.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1).

[3]彭华.农村青年政治认同研究——基于湖北五县、市(区)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4).

[4]万元.浅析我国城乡贫富差距[J].现代经济信息,2009,(23).

[5]严琳霞.浅议我国贫富差距[J].商情,2011,(12).

猜你喜欢

孝感市贫富差距小城镇
孝感市:出台《孝感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励精图治 领翔高飞——记孝感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明军
报告
资本占有量差异、收入机会不平等与财产性收入增长——基于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