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13-09-26王晓红
王晓红
(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相对扩大的现象,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为突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一是研究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二是研究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在此将探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便于寻求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办法,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文献综述
西方经济学中,古典经济学家早就关注到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卫·李嘉图明确指出:“没有积累的动机就没有积累。”而农场主和制造业者的“积累动机会随着利润的每一减少而减少,当利润低落到不足以补偿其用于生产的资本所必然碰到的麻烦和风险时,积累动机就会全然而止”①[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3页。。由此可见,李嘉图的基本观点是: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平等。由于收入分配不利于资本家利润的增长,从而严重制约了储蓄与资本积累,最终影响了经济增长。西斯蒙第是从总需求的角度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观点是: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和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增长。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者——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收入分配两极化的变化趋势,他指出资本主义的这种极不平等的财富(收入)分配方式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源于其特定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这种极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方式反过来又必然制约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2页。。
二战以后,发展经济学家一直关注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20世纪50、60年代,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达到了繁荣时期,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剑桥学派,该学派创立了著名的新剑桥模型,把收入分配引入到增长模式中,并主张要实现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目标,应该重视调整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关系。库兹涅茨 (1955)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了收入分配在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倒U型趋势变化的规律和特征,提出了“倒U理论”,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推向高潮③[美]库兹涅茨: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page 1-28.。20世纪80年代,新增长理论提出的内生增长模型开始应用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关系问题的研究。Romer(1986)首次论述了与传统增长模式不同的增长模式,即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他强调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④Romer,P.,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 - run growth,JPE,1986,94,page 1002 -1037.。Alesina and Rodrik(1994)建立了一个考虑公共投资的内生增长模型,由劳动和资本的相对禀赋决定收入分配,这样就确立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高,经济增长率就越低⑤Alesina.A and Rodrik D,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page 465 -490.。同期也有一部分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以Li和zou(1998)为代表,他们在短期和中期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总体水平上的收入差距拉大与潜在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样本、变量定义和模型设定上得到了强化①L i,H.and Zou,H.Income Inequality is not Harmful for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2,page 318 -334.。Barro(2000)用10年期的面板数据考察两者的关系,结论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在贫穷(人均GDP低于2070美元)的国家会阻碍经济增长,而在富裕(人均GDP高于2070美元)的国家会促进经济增长②Barro and Robert,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A Panel of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0,5.。
我国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从国内研究状况看,赵人伟(1985)是较早开始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人收入分配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的,他在《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若干变化趋势》一文中,初步探讨了我国劳动者收入分配的结构形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揭示了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构以及相应的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具有的重要影响③赵人伟:《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若干变化趋势》,《经济研究》,1985年第3期。。陈宗胜(1991)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发展条件下收入分配差别的理论,并在《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一书中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差别的变动趋势和特点。陈宗胜研究发现,在低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较小且变动速度不大,这与私有制社会相类似;在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变动速度加快;在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收入分配差距开始缩小且变动速度相对缓慢④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出版,第31-50页。。林毅夫(1999)认为,我国如果推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丰富这一优势,并一如既往地实行社会政策来关注收入分配,就可以有效避免倒U结果⑤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45页。。尹恒等(2005)运用一个政治经济模型研究发现,在经济均衡时,随着税率的增加,经济增长率先升后降,即经济增长率与税率呈倒U型关系;在政治均衡时,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实际资本税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库兹涅茨倒U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⑥尹恒等:《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我国有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前期研究侧重于规范分析,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刘霖、秦宛顺(2005)利用1982-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与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数据,对居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阻碍了经济增长⑦刘霖,秦宛顺:《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钞小静等(2009)运用我国1978-2005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非常显著⑧钞 小静等:《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5期。。同时,也有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陈安平(2009)运用1980-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一个新古典增长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只是短期效应⑨陈安平:《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已不存在疑义,但这种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文研究与国内外学者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1)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其中涉及的数量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指标,另一类是收入差距的指标。根据分析的需要,参考有关文献,本文选用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我国人口众多,GDP总量的增长部分是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形成的,因而要体现实际的经济增长效果,人均GDP优于GDP总量。对于收入差距指标的选择,实际解释居民收入差距可用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部收入差距、省际间居民收入差距等指标。结合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解释总体差距,因此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分析中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家庭纯收入之差来表示城乡收入差距。(2)选择的样本数据与时间跨度有所不同,本文依据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
我国统计部门历年来多采用城镇居民家庭全部年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生活费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等经济指标来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统计口径最为接近的一对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度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0年的19109.4元,翻了55.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10年的5919元,翻了44.3倍,数据表明城乡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经济增长所取得的成果。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数额也从1978年的209.8元增加到2010年的13190.4元,翻了近62.87倍,高于城乡居民各自收入增长额度。这说明伴随经济增长,城乡居民的贫富程度发生较大变化,这与我国收入分配所要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相违背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具体数据见表1、图1。
表1 1978~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表
图1 1978一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化轨迹
由此可见,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演变轨迹。
(二)数据来源和平稳性检验
我们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考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时,变量人均GDP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别用PGDP和URID来表示。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取值范围为1978-2010年。为了研究的方便,考虑对各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以后并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更具平稳性,我们对各变量数据作对数处理,处理后的时间序列变量分别记为:LnPGDP,LnURID。
在进行协整检验分析之前,应确保时间序列具有平稳性。这里的时间序列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有多种,如自相关函数检验、平稳性的非参数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其中单位根检验是最常用、较严格的检验方法。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方法,利用Eviews6.0软件,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从表2可判断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变量LnPGDP和LnURID都接受有单位根的假设,说明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lnPGDP和△lnURID在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单位根假设,说明LnPGDP和LnURID都是一阶单整的,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三)协整关系检验
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说明,一些经济变量虽然本身不是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有可能是平稳的序列。如果经过单位根检验后所涉及的时间序列确定为同阶平稳序列,且时间序列有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则这些时间序列之间有协整关系存在。只有存在协整关系时,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线性回归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对 LnPGDP和LnURID序列进行回归拟合时,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
一般来讲,由于经济变量常常具有滞后性,经济时间序列中自相关现象比较常见。由于DW值等于0.537687,所以式1的一阶自相关现象较为严重。要使方程能很好的反应经济变量的实际意义,就要解决模型的自相关性问题,这就需要在拟合方程中加入适当的滞后项。选择各变量的滞后期要根据AIC准则和SC原则,得到回归拟合方程如下:
从得到的新拟合方程来看,在加入合适的滞后项后,模型拟合方程的自相关性得以消除。同时根据R2,T和F等的数值可以看出,变量参数相对显著,回归方程统计性质良好,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令人满意。最后根据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残差序列ut做单位根检验。根据AIC和SC原则,利用Eviews6.0软件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从表3看出,ut是平稳的,残差序列ADF值小于临界值,因此,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有协整关系存在,可以利用式2将LnURID与LnPGDP之间的长期关系式求出:
方程式3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是正相关,并且比较显著,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是0.966213。
(四)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可以通过协整检验说明,但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因果关系,其作用方向如何,这需要进一步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来检验。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因为二者都是一阶单整的,且存在协整关系,根据Eview6.0分析得出的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LNURID与LNP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1~4的情况下,LnPGDP不是LnURID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很小,说明人均GDP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阶数4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双向的。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加剧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居民收入差距及扩大的趋势阻碍了经济增长。
(五)误差修正模型
运用协整分析只能说明变量LnURID和LnP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还需要对人均GDP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短期波动关系做出进一步的分析。根据Granger定理,如果两个变量之间有协整关系,则误差修正模型一定可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具体如下:
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的误差修正项ECM反映出来,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幅度从估计值来看,我国人均GDP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为30.4374%,并且是从反方向开始调整,对下年度收入差距产生影响。人均GDP波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则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的差分项反映出来。人均GDP对收入差距的短期弹性为1.1213973,这反映了人均GDP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滞后效应。
三、结论及建议
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有效需求,这一思想源于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因为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需求水平,从而影响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上述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理论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可以看出,就长期而言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因果关系存在。经济增长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扩大趋势则阻碍了经济增长。针对实证分析的结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从有利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化的户籍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一经济结构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因为现实中一系列基于短期目标的政策、措施而被强化,由此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顾海兵、王亚红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问题,不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过快,而是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过慢①顾海兵,王亚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适度”之情景设定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农村大批居民将承包的土地进行出租或使用权的流转,因农村土地流转未市场化,农业用地价值明显被低估,农村居民无法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应有的收益。而失地农民涌入城镇后,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工资收入较低,同时不能享受到购房、教育、医疗等城镇居民所有的“隐性福利”。在农村居民“双失”的困境下,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针对这一现状,可通过构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