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2013-09-25邱绍姬黄鷁飞
邱绍姬,黄鷁飞
(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参与到学校过程中,负责控制诸如学习时间、频率、进度、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等学习因素”[1]。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加其自主学习能力”[2]。随着这一要求的实施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但是,当前国内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或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而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实证研究所占比例极少。听力是对话的前提,只有听懂了对方的话才能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但听力又是当前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网络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不仅能为教师设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听力的新型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学习效率和英文口语交际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拟解决以下2个问题:(1)网络自主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策略是否会产生影响?(2)网络自主学习是否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福建农林大学非英语专业2011级三级班的350名同学。其中创新实验班179人,普通三级班171人,他们所交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三)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有3个:听力策略调查问卷、听力测试试卷和学生访谈。听力策略调查问卷是基于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分类基础上设计的。问卷采用利可特量表,要求被调查者在一个五级刻度表(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从中选择与自己情况或观点最接近的选项。通过SPSS 11.5的信度与效度分析,问卷的 Alpha值为0.8915,证明该问卷科学有效。听力测试分别采用2006年6月和12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因为试卷年份较早,受试学生没有接触过这些题目,而且四级真题保证了实验前后试卷难度相当。为了进一步确定实验效果,笔者根据需要拟定访谈提纲,并从各班中选择高、中、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各2人进行访谈。
(四)研究过程
实验前,先对2组学生进行听力策略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以保证他们的听力策略使用和听力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然后在2011-2012学年(下)展开为期3个月的实验研究。创新班进行“网络+课堂”的新型听力教学,即将听力训练基本安排在网络上进行,而课堂上主要进行听力策略讲解和为学生答疑。普通三级班为对照班,进行传统听力教学,即以课堂听力练习为主,在讲解练习中导入听力策略。实验结束后再次进行听力策略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所不同的是听力测试实验前使用200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实验后采用2006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一周后进行访谈。
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研究目的,将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 11.5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一)实验前创新班与对照班英语听力策略使用和英语听力成绩对比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到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创新班与对照班在听力策略使用和听力成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都大于0.05)。因为问卷中选项是按五级分的,所以平均值高于3则表示学生经常使用该策略。表1中各变量平均值表明:实验前创新班和对照班同学经常使用准备、集中注意、选择注意和推测等策略,但对于其他听力策略,受试学生都不常使用。英语听力测试平均值说明受试学生的听力水平都较低。
表1 实验前创新班与对照班英语听力策略使用及英语听力成绩对比Table 1 Contrast of listening strategy use and listening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he experiment
(二)实验后创新班与对照班英语听力策略使用和英语听力成绩对比
对实验后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表2),总体上,创新班与对照班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上都存在显著到极其显著差异。在具体策略上,创新班与对照班在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联想和目标语资源策略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准备和归类策略上存在较为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和情感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从正t值可以看出,实验后创新班比对照班更多使用这些策略。从平均值看,实验后对照班频繁使用的听力策略数量与实验前基本不变,而创新班实验后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计划、自我管理、联想、目标语资源等4类听力策略也新增为常用策略。听力测试结果显现出极其显著差异表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更大 幅度提高受试学生的听力成绩。
表2 实验后创新班与对照班英语听力策略使用及英语听力成绩对比Table 2 Contrast of listening strategy use and listening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he experiment
三、讨论
通过实验前后创新班与对照班英语听力策略使用和英语听力成绩对比结果,笔者将从网络自主学习自身的优势以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其对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策略与听力成绩的影响。
(一)网络自主学习对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影响
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具体策略上,实验后创新班与对照班在多种听力策略上呈现出显著到极其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说明网络自主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策略的使用。这主要是由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自身的优越性。(1)大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听力资源。学习计划、作业系统和考试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模态、多级别的学习和测试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我管理,并且轻松地从网络平台获得目的语听力资源。(2)网络平台任务完成时间的可控性不仅让学生在听力前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如事先研究听力文本的生词注释,而且让学生在反复听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操练课堂上老师讲的联想等听力策略。同时,网络平台上提供的成绩为他们进行评估和总结提供了依据。(3)网络学习平台设计让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完成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这对那些有学习动机但自控力不强的同学进行了有力的督促,鼓励他们做好学习计划,按时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4)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的“视听新闻”、“英文歌曲赏析”、“影视赏析”等栏目使学习内容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提高了其学习兴趣。而且,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必担心课堂上没听懂被老师提问或因为问题回答错误而被其他同学嘲笑。这些都积极推动了学生情感策略的使用。对创新班同学的访谈进一步证实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积极影响。有80%的同学很高兴在课后有可选择的材料进行听力训练,而且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程度反复听同一材料,直到听懂为止。他们尤其对网络平台中的视频、英文歌曲感兴趣,喜欢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但在传统听力教学中,参与访谈的对照班同学都认为听力很重要,却不知道课后该听什么。他们的听力几乎完全依赖于课堂训练。课堂上的听力材料基本是单一枯燥的声音资源,材料数量有限,听的次数也由教师控制,听懂听不懂都得过,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也没有机会对教师课堂上讲的听力策略进行深加工。所以,实验前后对照班同学在听力策略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网络自主学习对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从平均值上看,实验后创新班与对照班的听力成绩虽然都有所提高,但实验后2个班在听力成绩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这说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这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分析。
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3]。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学生是主要“参与者”,而教师只是“指导者”。网络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在自主学习平台提供的生动教学情景刺激下,有效地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主动参与空间非常狭小,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机会很少,因此,他们所构建的新知识有限。
2.网络听力学习资源遵循听力习得规律,根据语速、词汇、语言清晰度等进行难度的适度递增,符合Krashen的i+1输入假设理论。Krashen认为,外语的习得是通过理解传递的内容或获取“可理解的输入”进行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既要有趣,又要关联,而且要非语法程序安排,还要有足够的量(i+1)[4]。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能够充分保证知识足够量的输入和可理解输入。
3.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听力元认知策略频繁使用促进学生听力成绩显著提高。O'Malley等研究证明,元认知策略的地位要高于其它学习策略,它有助于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成绩呈现出正相关。成功的学习者能基于元认知策略,对特定认知策略的操作提供有效控制和管理[5]。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即掌握语言知识技能、使语言知识技能内化、达到自动输出语言的效果。使用元认知策略能加速这一内化过程[6]。创新实验班在使用网络听力学习后,元认知策略成为常用策略,这在帮助他们最终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方面有积极影响。
4.情感策略使用的改进有助于学生听力成绩的提高。情感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情绪、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个体因素来影响语言学习[7]。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以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摄入,因而阻碍语言学习或习得。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担心被提问,害怕被别人嘲笑,这种过度焦虑情绪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而枯燥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被动接受知识也让学生对听力逐渐失去兴趣。在网络自主听力中,网络听力资源的多样性与可选择性让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应付考试的外在学习动机逐渐向内在学习动机转化。而且,网络自主学习也帮助学生避免了与人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极度焦虑感。这些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听力成绩。
四、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优越性对学生的听力策略使用产生积极影响。在总体上,网络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多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在具体策略上,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频繁使用准备、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联想、目标语资源、归类和情感等听力策略。同时,网络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提高听力成绩,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与Krashen输入假设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而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提高。
[1]BUR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2001:2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
[3]刘勇士.建构主义教学观视域下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3):115 -116.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158 -205.
[5]ERNESTO M.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72-74.
[6]杨芳,潘玲.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A].见:外语教学面貌观[C].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64 -71.
[7]朱厚敏.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