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茶服也醉人
2013-09-25姚佳文
本刊记者/摄 姚佳文
一个纯江南风格的村落,芦苇之中,野鸭戏水,候鸟低飞。漫步“乡间小路”,“荒芦”丛生,由沥青抑或青石板铺就的池边小路栈道,通向一处雅居。
11月的尾巴,阳光明媚,寻寻觅觅,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泊园茶人生活馆于龙井路茅家埠茅乡茶居2号开业酬宾。
推开玻璃门,十几根竹子排成的隔断,如君子般风雅。上方挂着“泊园茶人生活馆”的木牌;下方的池中,碧绿荷叶,粉红荷花,独自清雅。由天然上等的棉麻、丝绸和毛料制作而成的茶人服挂于麻绳吊起的竹架上,诠释着只属于泊园的闲适自然、清新淡雅。
在人心浮躁、觥筹交错的城市生活中,在愈快的发展和行走中,我们遗失了传统文化中一些珍贵的品质。有一部分人开始反思,有一部分人开始找回。茶人服,即茶服,始于汉,是一种有着千年历史,专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作为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承袭了古时人们的悠游心态和旷达志趣,它的寻回、它的复兴是茶人的独享幽趣。
“我们的设计师扎根于传统经典的服装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史书上记载的各种中式服装为灵感来源,经过改良并赋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把茶文化与服装融合在一起。”杭州泊园茶人生活馆经理黄立向前来体验的茶友介绍道,“泊园茶人服立意于茶文化,风格闲适自然、清新淡雅。力求相符于茶文化中清淡自然、不执不妄的中和之道。”服饰设计上的随性、别致,在不着意的表现中,凸显了着装者的生活情致和文化内涵。
道家主张“五色令人目盲”“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泊园茶人服在艺术上亦是追求素雅之美,偏爱黑、白、青等平淡素净之色。多采用棉、麻等视觉上粗糙、朴实的面料,以拙制巧,以朴示秀,展现超脱不凡的气质。
穿上一袭质朴风雅的茶人服,闲静落座。身着汉服的茶艺师,为你煮水泡茶,优雅献上一盏香茶。端起杯,饮下一味先苦后甘、舌尖生津的滋味,仿若“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的隐士之清雅。此刻,心与茶的契合,人与服的交融,“不可言,不可说”,只愿静静沉醉。
“气韵本游乎于心”,道家强调自然流畅的气韵。泊园茶人服采用宽松平直的裁剪结构,追求流畅柔和的自然线条。通过多层搭配,强调服装与人的立体空间形态,为人在行为举止中营造出一种空灵的韵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茶人服的这份灵动飘逸,相符于古典审美所追求的“神妙能逸”的美学境界。尤其是那些恰到好处的手工盘扣和绳结为服饰更平添了一份灵性。
据泊园茶人服服装设计总监介绍,在茶人服的设计上应用儒家“善”的理念,以整体为美,调和人与相处环境,呈现出儒家庸和的风范。因此,茶人服打造的主要印象是感受优雅、感受自然,具有“静、清、柔、和”的特点,能反映出茶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
冬日暖人,不可辜负,一众茶友来到生活馆的三楼。楼梯的尽头是一处小景,像是门前的庭院,铺满白石子,散落些许红叶,安置几块青石,有种踏雪归来轻煮茗的冲动。一旁靠墙设计的转角置物柜,点缀着茶饼、插花、茶具……细细观赏,颇有些茶香肆意、禅宗浓厚的韵味。
进入楼顶的茶室,麻色竹帘柔和了近午的阳光,盘腿席地坐于蒲团之上。长长的茶席上放着些水果和精致点心,吃一些下肚,接着喝茶。茶艺师打开音乐,古琴悠扬,泡一杯普洱,在茶香中谈论古今,延续风雅。
泊园雅生活,一天的体验下来,敬茶芳的友人喜曰:“热闹处难得一处清雅幽静的吃茶地,在茶香袅袅中,为疲惫的身心找到栖息之所。心静即安,泊心于园。”
冬意渐浓,何不携友杭州茅家埠泊园茶人生活馆思古、赏芦、品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