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CA 153和D-二聚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2013-09-25刘玉含刘红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23期
关键词:二聚体特异性血浆

刘玉含 刘红春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2]。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如何判断手术效果及其对预后进行判断日趋收到重视。CA153被公认为是乳腺癌较为特异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同时,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原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稳定的终末降解产物,是一种能够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又能反映体内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本文对1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CA153和D-二聚体浓度进行检测,并将观察的142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平均年龄53岁(32~71岁),所有病例均行改良或根治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15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无肿瘤病史,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无溶血性疾病,无高脂血症。

1.2 标本采集

患者均于手术前、手术后14 d自肘静脉采血,血浆D-二聚体监测采血1.8 mL,保存于枸橼酸纳管,在4 h内3000 rpm离心10 min后测定,血清CA153检测采血4 mL于普通管中,37℃水浴10 min后,3000 rpm离心10 min后测定。正常女性对照组于清晨空腹采血,方法同上。

1.3 检测方法

血清CA153测定在Beck man Coulter DXI 800上以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测定,试剂由贝克曼库尔特商贸公司提供。血浆D-二聚体在Sysmex CA1500上以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试剂由日本积水医疗株式会社提供。所有校准、检测及质控均严格按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CA153:35U/L;D-二聚体:1.0ug/m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均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乳腺癌组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乳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2.2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术后14 d时,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有腋窝淋巴结或/和器官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153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1),见表2。

表2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2.3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

乳腺癌患者CA153和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结果呈正相关(r=0.933,P<0.01)。

3 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由于癌基因的表达而形成的抗原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可在肿瘤患者的体液中检出,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不产生或产生微量。肿瘤标志物的监测已成为继影像学诊断和病理诊断之后临床最常用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其中CA153被认为是诊断乳腺癌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它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分子量为4×103的粘液样蛋白,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3]。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的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从而导致细胞表面抗原凋落,使血清CA153含量升高,它对人类乳腺脂肪球膜抗原具有特异性,对乳癌细胞膜等片段亦具有特异性,即具有器官和肿瘤两种特异性,因而它对乳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价较特异性的指标。有研究认为CA153可作为乳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也可作为治疗后随访及转移的监测指标[4]。本组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在术前血清CA153水平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治疗14 d后显著下降,表明CA153是诊断乳腺癌和监测术后疗效的最佳指标之一。

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水解,FⅩⅢa活化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特异性反映继发性纤溶酶活性的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标志着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5]。D-二聚体所具有的特异性并不单指在某一种特定的疾病中的表现,而是针对具有纤溶和凝血过程的一大类疾病共同的病例特点[6]。已有研究发现肿瘤患者有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倾向。10%~3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中以肺癌、结肠癌、乳腺癌患者发病率较高[7]。

本研究结果表明D-二聚体水平对于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反映了乳腺癌患者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或是器官转移。

通过上述研究可得出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与正常女性对照组,对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1] 刘睿.CA153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196-2197.

[2] 张宁,罗志明,邓洁明.妇女乳腺癌发病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6-8.

[3] 魏魏,药泽蓉,时加伦.乳腺癌相关抗原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2):1895-1896.

[4] 汪瑞,周军,沈俊.乳腺癌手术前后检测血清CA153、HCY和VRGF的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3(6):341-343.

[5] 黄媛,陈建魁,于农,等.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9):79-81.

[6] 赵瑞春,冯秋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11,26(3):110-111.

[7] 侯明,刘新光.恶性肿瘤相关的血栓栓塞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0):1594-1596.

猜你喜欢

二聚体特异性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BOPIM-dma作为BSA Site Ⅰ特异性探针的研究及其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