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联合消渴丸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50例的疗效观察
2013-09-23黄仲娴黄德仁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9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医院广东江门5900
黄仲娴,黄德仁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9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医院,广东 江门 59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需终身治疗的疾病。随着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而2型糖尿病占总数的90%,如何更好地控制高血糖,减轻由此引发的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并发症,显得特别重要。笔者对50例年龄<65岁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与消渴丸联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65岁,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有明确的肝、肾、心功能损害、酮症、高渗性昏迷、眼底病变等急重症及慢性并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50±3)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48±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糖、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在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胶囊30 mg,1次/d,消渴丸5粒/次,三餐前半小时口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胶囊30 mg,1次/d,格列本脲片2.5 mg/次始,三餐前半小时口服,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连续服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体重变化情况。用药期间还需监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变化。予全自动型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服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 FBG、2hBG、HbA1C、TC、TG检测结果比较:两组经治疗后FBG、2hB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更显著(P<0.05);而治疗组TC、T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较之对照组 TC、TG稍下降(P<0.05);两组HDLC、BMI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比较(x ± s,n=5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变化(x ± s,n=50)
2.2 其他指标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尿酸等均无明显改变。
2.3 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其中治疗组3例出现下肢水肿,2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低血糖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依赖性组织(主要是肝与骨骼肌等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生物效应减弱(“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缺陷而形成的以空腹以及餐后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从发病学方面讲,糖尿病是一类极具异质性的疾病,各种致病因子在各个患者中所发生的相互效应各不相同[1]。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每年发生率为5% ~10%[2],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棘手问题。磺脲类药物在达到最大剂量一半时,量一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如何减少胰岛素抵抗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SUs的用量,最大限度利用内源性胰岛素,保护β细胞功能,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关键[3]。消渴丸中格列本脲(每丸0.25 mg)是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其降糖作用强大而持久。而中药方中黄芪有防止肝糖原分解、保护肝脏的作用;可能使冠状动脉、肾血管扩张,有强心利尿、降压作用;还对低血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山药益气养阴、健脾补肺肾,与天花粉配用,可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五味子能改善机体对糖的利用,敛肺补肾、扶正固涩、生津止汗。消渴丸中诸药配合,扶正祛邪,中西结合,双管齐下,对糖尿病实行标本兼治。其中中药尽显传统本色,易被患者接受,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属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选择性激活过氧化物轻酶体增随物激活受体r(PPPAPr),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刺激外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也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吡格列酮与消渴丸联合应用,除有西药间不同类降糖药物的协同作用,还尽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互补作用。本文观察显示,早期联合应用吡格列酮、消渴丸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有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中格列本脲的剂量较对照组更能对血糖进行很好的控制,这对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早期联合应用吡格列酮、消渴丸用于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能显著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并借助中医药的辅助作用,减少磺脲类药物用量,更好地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残存的β细胞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血糖长期稳定控制,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是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重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是糖尿病治疗方法中值得探讨的对策。
[1] 王 姮,杨永年.糖尿病现代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2.
[3] 袁全东.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治疗2型糖尿病36 例[J].右江民族学院学报,2009,5(1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