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斯的经济学遗产

2013-09-22陈宇峰叶志鹏

证券市场周刊 2013年51期
关键词:科斯交易成本外部性

陈宇峰 叶志鹏

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全球经济大危机时,有两个年轻的英国人分别写出了两篇影响巨大的划时代作品。不过,其境遇却完全不同:一篇立即得到了理论界与政府政策制定层面的热烈回应,另一篇则一直冷落至60年代才被人重新发现和研究。这两篇作品分别是凯恩斯出版于1936年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及科斯发表于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凯恩斯的著作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并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科斯则领衔了一场影响旷日持久的新制度经济学革命,并重新改造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经济学发展都围绕着这两条研究主线展开。

科斯理论的命运可谓是过山车,经过20余年的长期沉寂,其价值逐渐被人发现并直接奠定了交易费用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科斯另一篇发表于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更是被广泛引用,当今炙手可热的产权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以及法和经济学理论无一不是起源于科斯的经典著作。

《企业、市场与法律》收录了科斯教授《企业的性质》、《联邦通讯委员会》和《社会成本问题》等几篇最重要的论文,而由此所开创的“直面真实世界”这一经济学研究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捧。这位刚刚以102岁的高龄驾鹤西去的老人应该高兴的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学的“科斯时代”。而今,当我们再次重温科斯教授的这本经典著作以及已成绝唱的论文时,不仅在于缅怀这位巨人深邃思想的潜藏逻辑,更为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其思想及其中国意义。

寻找企业的最优边界

科斯思想的革命性力量,在于打破常人的固定思维,并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重要特征。19世纪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在其名篇《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中反复提醒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中不能忽视那些“看不见的”机会成本。科斯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打破了“运用市场价格机制零成本”的新古典主义信条,从而将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带回到主流经济分析当中。从发现交易成本到开启新制度经济学流派,科斯所做的只不过是使得经济学重新回归到真实世界,将那些不切实际假设变得更为真实且易为处理。

科斯所倡导的直面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方法论,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学的分析视野和解释能力。在对企业的边界理论研究中,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能够有效节省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但与此同时又增加了企业内部运行的组织成本。所以,企业的最优边界应当是介于节省的交易成本和增加的组织成本之间的均衡点。因此,从科斯的理论来看,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运行机制显然是难以持久存在的,因为中央计划经济取消了市场交易但却需要承担不断递增的组织成本,过高的内部组织成本将严重阻碍经济体内部的正常运行并最终摧毁中央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垮台充分印证了科斯的思想。

产权理论:两害相权取其轻

科斯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由源于其在1937年和1960年两篇经典论文当中的贡献,其中后一项研究提出了拥有强大理论生命力的“科斯定理”并直接开创了现代产权理论。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科斯的讨论源于福利经济学所论述的外部性问题,传统的理论认为,外部性问题凸显出市场失灵因而可以通过政府征税或者补贴等方式进行干预。但正如科斯所指出的,实际上外部性的程度并不容易衡量,且政府也难以获得必要的私人信息。通过对传统思维的背叛,科斯认为外部性反映的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共同困境,关键是找出其中的平衡点。事实上,外部性问题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正常现象,按照传统的观点,难道我们要对美女进行补贴对丑女进行征税吗?况且,我们每天都在遭受着无处不在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北京的雾霾、堵车等现象都是活生生的外部性例子。我们究竟如何看待这种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外部性?

科斯提出,解决外部性问题必须遵循一项基本原则,即“两害相权取其轻”,关键是要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科斯定理”便由此而来,即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配置无关紧要;当交易成本大于零时,产权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在科斯看来,如果当工厂的烟尘所造成的损害小于因工厂搬迁所造成的损失,那么产权应当配置给工厂,并通过科斯谈判给附近周围的居民予以补贴。

打破传统的市场-政府二分法

科斯理论的独到之处还体现于看待政府和市场的全新视角。传统的古典经济学以斯密“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确立了市场的基础地位,而政府的职能被限定于提供安全防卫等基本功能的范围之内。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革命,并在强调市场失灵的前提下赋予政府干预经济的“合法性”。此后,美国70年代的滞胀以及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等事件又产生政府失灵论和市场失灵论,在不同的“理论市场的需求”条件下先后占据主导。可以说,市场-政府二分法作为一条逻辑主线始终贯穿于整个经济学思想史当中。

然而,在科斯的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当中,市场和政府都是一种组织形式而具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制度特征,任何一种极端的市场失灵或者政府失灵论都有所偏颇。实际上,科斯试图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至如何有效运用市场和政府两者组织形式的最优组合来形成保障生产的制度基础,而非传统的市场-政府二分法。这样的思路最早来自于《企业的性质》,通过引入交易成本,科斯认为市场运行的价格机制和企业运行的企业家协调机制都会发生成本,而最优的状态就是两者的组合而非完全替代。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容易引起误解,但科斯的本意毋宁在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协调关系而非替代关系。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也折射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企业和政府本质上都是对市场交易的替代而增加了组织成本,因此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最低点也就成了企业和市场或者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有效组合。

需要指出的是,科斯的思想对新古典价格理论的继承性,因为在价格理论中的边际法则(任何一种商品的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所体现的也是一种最优结构的思想(人们不可能极端的只消费一种商品)。科斯的贡献无非是在价格理论中融入了制度要素,并认为企业、市场、政府等制度要素也存在类似的边际法则,即制度保障生产的重要性与其制度运行的成本(交易成本或者组织成本)之比相等。因此,科斯的经济思想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干预主义或者自由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分界线。

基于科斯思想发展而来的产权理论继承了这一思想,比如中国学者对上世纪80年代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制度的分析,都提醒我们不能先验的认为私人所有一定会比政府所有更具有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科斯显然同意萨缪尔森的混合经济主张,即最优的经济制度总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之间的混合与平衡,尽管这一结论是建立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学方法论基础之上。

对科斯理论的常见误解

科斯思想的重要魅力在于,其理论存在自始至终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从早期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到对市场组织的研究,再对产权制度的研究,贯彻其中的核心是增进对“生产的制度结构”的理解。因此,科斯思想并不羁绊于自由抑或干预等意识形态的争论,而是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保障国家的生产以及社会福利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科斯显然是现代的斯密,他们都将如何增进国家的富裕程度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伦理准则”,只不过科斯更前进了一步,深入思考如何促进国家富裕背后的重要制度基础。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学界尤其是国内学界对于科斯的理论贡献及其核心思想的理解存在偏颇之处。比如,不少人过于强调对科斯定理(交易成本为零时的产权无关性)的批评,而忽略了科斯实际上是要强调当交易成本不为零时的产权重要性。又如,一些人认为科斯为在产权确立过程中的政府干预提供了背书,错误的认为科斯的产权理论是建立在政府干预的前提之下。但正如我们所指出的,科斯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诸如交易成本、科斯定理等经济学讨论的逻辑起点,更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左左右右”的意识形态人为划分方法,科斯所开创的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制度主义经济时代。

科斯及其继承者们的重要理论贡献也为许多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思想来源。因此,作为科斯思想的“信徒”们,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学的“科斯时代”。对科斯思想多一分的了解与少一分的误解,应该是我们纪念科斯最好的礼物吧!

作者任职于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科斯交易成本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真实世界的法律金融学——金融法研究的科斯方法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