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贷款质量分化

2013-09-22金麟

证券市场周刊 2013年51期
关键词:钢贸不良贷款净利润

金麟

一季度,银行净利润增速已经明显好于预期,这使得各机构对于2013年银行股净利润增速“前低后高”的预测显得不合时宜:要么继续维持前高后低的判断并明显提高全年净利润增速预期,要么将全年净利润增速走势修正为逐季基本相当。我们当时选择了后面一种处理。

不过即使如此,银行中报仍然给了我们惊喜。16家上市银行实现了净利润6191.49亿元,同比增长13.56%,继续比一季度提升了近1个百分点。

归因来看,手续费增长超预期以及拨备力度的小幅下降,是中报增速环比一季度提升的主要原因。2013年上半年,银行仍然受到降息周期息差同比下降的影响,但手续费收入开始摆脱2012年治理银行收费的冲击,因此中报(同样是整体法)营收增长13.45%,比一季度的13.26%略有提高。此外,大型银行贷款质量比2012年同期更为稳定,这使得拨备计提开始减弱并反哺利润。

分银行来看,中报净利润增速环比提高的银行主要是国有银行,五大行平均净利润增速从一季度的11.15%提高到了12.89%。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则从16.37%下降到15.54%,而城商行从16.94%下降到14.82%。股份制银行增速的下降,与钱荒关系有限,主要还是由于贷款质量压力导致的拨备计提力度上升。

贷款质量表现出现分化

中报显示,各家银行的风控表现出现了较明显的分化。具体来说,五大行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贷款质量优于一季度和2012年同期,但不少股份制银行出现了非常高的逾期贷款生成速度,贷款质量压力比2012年同期更大,我们判断主要与钢贸贷款风险的暴露有关。

总体而言,上半年,银行逾期贷款压力大于2012年同期 贷款质量压力明显增加。从更客观的逾期贷款生成率指标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平均达到了94BP,高于2012年同期的72BP。但更引人瞩目的是结构的变化:五大行贷款质量明显更加稳定,逾期贷款生成率从2012年上半年的62BP下降至52BP,但中型银行却从93BP显著提升至平均132BP,是三大类银行中最高的。城商行则从31BP提升至60BP,虽然明显提高,但绝对水平仍相对温和。

上半年逾期贷款生成率超过100BP的银行分别是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其中前四家通常都被认为在钢贸贷款上有较大的风险敞口。同样的,通常被认为涉及钢贸较多的平安、民生、交行、中信、光大等几家银行的逾期贷款生成率平均比2012年上半年提高了41BP,增幅明显高于同业平均。相反,贷款质量稳定的五大行虽然也不同程度涉及钢贸贷款,但钢贸在总量中的占比明显低于上述银行。这些都使得我们认为钢贸贷款可能是造成上半年贷款质量压力增大的最主要原因。

根据测算,银行单季度不良贷款生成率同样在2013年二季度创下新高,平均达到49BP,这一水平仅略低于2008年四季度,当时在监管层的推动下,各家银行集中确认了一批不良贷款。不良生成率不断走高的驱动因素很明确:首先,从2012年开始快速上行的逾期贷款远未得到充分认定,因此后续追加确认的压力不断增大;其次,在钢贸等风险暴露的驱动下,以逾期贷款生成率衡量的不良贷款实际压力也达到了阶段高点。

分类型来看,所有银行的单季度不良生成率都有同步的明显上升。不良生成率的各银行间差异远不如逾期贷款生成率来的大,原因在于前者受到了银行财务指标管理的平滑。

长三角贷款质量下滑最明显

面对逾期贷款快速生成的局面,大部分银行都通过放松了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来平滑贷款质量压力。因此,不论是根据不良贷款/逾期贷款还是(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来看,自2012年上半年之后认定的比例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

目前中型银行的贷款确认情况是最差的。不良贷款/逾期贷款低于50%的银行分别是平安银行(30.92%)、光大银行(40.67%)、民生银行(41.63%),而(不良+关注)/逾期贷款低于120%的分别是平安银行(88.97%)、兴业银行(112.98%)、中信银行(116.50%)和民生银行(119.23)。无独有偶,这一名单中大部分银行都被普遍认为在钢贸上的风险敞口偏大。特别是平安银行,其逾期贷款中至少有11.03%未确认为不良或者关注类贷款。

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在上半年普遍保持相对稳定(平均仅从年初的0.81%增加至一季度末的0.83%和二季度末的0.85%),但几乎所有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在长三角的贷款质量和经营利润都出现了明显的恶化。

上半年,9家银行在长三角(或华东,如中国银行)的不良率平均从1.19%上升到1.50%。在过去六个季度内,8家银行在长三角的不良率平均从0.75%上升到了1.50%。

由于拨备力度的明显提高(毫无疑问,最近两年这些银行在长三角地区拨备规模的增幅显著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大部分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经营利润都出现了环比下降的情况,特别是涉及钢贸的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降幅都超过了20个百分点。

贷款质量有望好转

虽然上半年银行贷款质量压力增大,或称贷款损失增加,但绝大部分银行的当期拨备仍能够有效覆盖贷款的预期损失。我们根据两个情景来计算各家银行的拨备缺口:(1)假设1:当期新增逾期的80%转换为不良贷款,而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为75%,计算各家银行存在着多大的信用成本率缺口。(2)假设1中采用了非常严格的参数假设,在假设2中我们将其适度放宽为当前新增逾期的70%形成不良贷款,而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为60%。

结果显示,2013年中期仅有两家银行存在着拨备不足的状况,绝大多数银行的利润表仍然是健康的。

不过,在150%拨备覆盖率的监管框架下,对当期拨备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覆盖当期预期贷款损失。好在大多数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仍有效处于200%以上,只有平安银行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处于180%的水平。考虑到该行沉重的不良贷款确认压力(前述的不良贷款/逾期贷款指标明显偏低),这可能在未来构成加提拨备的隐患。

虽然未来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仍将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我们预计,下半年银行的风控表现将环比出现较明显的好转。这里有三个支撑:

首先,每一年的下半年都出现了逾期贷款生成率的环比改善。除了城商行数据之外,其他类型银行的逾期贷款生成率都有上述明显特征。这意味着下半年逾期贷款生成率本来就有季节性回落的压力。

其次,钢贸贷款风险暴露高峰已过。在目前已知的各类贷款中,在长三角的钢贸贷款是最恶质的。长三角钢贸贷款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银行的过度授信,虽然总量不大,但过高的不良率和损失率导致相关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利润总额明显负增长。随着上半年各家银行在钢贸问题上风险的暴露和不良贷款的逐步确认,特别是确认比较充分的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相关压力在下半年会明显环比缓和。

最后,实体复苏提供有效支撑。为什么大银行的贷款质量表现与2012年同期相比出现改善?原因在于二季度实体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状况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环比改善。我们看到,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在二季度的EBIT/IC环比出现30BP的改善,再加上贷款利率环比温和下降,利润对贷款利息的支撑能力因此有比较明显的环比改善。此外,收现比同样出现了超跌之后的反弹,再加上投资活动净现金流的压缩,实体企业有效降低了对融资活动现金流的依赖,并保持了现金净流量为正。

作者为东方证券分析师

猜你喜欢

钢贸不良贷款净利润
钢贸行业销售返利的财务思考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沪市主板)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我国S银行钢贸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2014年净利润增(降)幅最大的50家公司
不良率农行最高
如何降低钢贸行业融资成本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钢贸危机“绑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