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民心 惠民生以四项举措打造北疆群众文化之城

2013-09-22中共双鸭山市委宣传部

奋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双鸭山市文艺全市

中共双鸭山市委宣传部

当前,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渐凸显,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对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鸭山市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握大势、应时而上,从文化资源、文化人才、文化阵地、文化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打造村屯集结、县区联动、辐射全市的特色群众 “文化圈”,促进全市文艺文化发展轨迹产生质的飞跃,带动全民文化创造力和群众向心力大幅提升。

立足本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双鸭山市高度重视地域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明确坚决不能 “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工作要求,部署专业力量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形成集挖掘、保护、传承、发扬为一体的科学工作链条,鼓励广大文艺文化人才对其深入了解,汲取养分,创造成果。双鸭山市作为 “满源故里、挹娄王城”,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中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两处赫哲族聚居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发掘和保护意义。饶河县按照科学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举办一次赫哲民族的传统节日 “乌日贡大会”,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友谊县先后举办了 “首届挹娄文化节”和 “中华·友谊满族寻根祭祖大典”,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满族后裔身着民族服饰齐聚满族发祥地,共祭满族祖先。双鸭山市作为 “北大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早期煤炭业发展区,多年来积淀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垦荒文化、知青文化和煤炭文化,孕育出了 “特别能战斗、特别敢攻坚、特别讲奉献的”朴素精神,包括具有鲜明特色的抗联文化、湿地文化,为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精品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双鸭山市委宣传部通过定期组织采风活动,将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供全市文艺文化工作者进行艺术加工和二次创作,产生了《赫哲情》、 《挹娄苍穹》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文化精品,带动全市文艺文化创作水平跨越式提升,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内容支撑。

重心下移,发展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文化人才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保障。双鸭山市在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方面下力度、出实招、给政策、创环境,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氛围,促进全市文化人才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贯彻落实 《关于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核定县、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村和社区配备了兼职文化管理人员。积极引进含声乐、表演、创作、美术等专业在内的文化人才组建赫哲族文工团,将原有编制扩大到35人。着力培育基层文艺文化典型团体,扶持天府之声合唱团、阳光之旅舞蹈团、心音合唱团、鹤春民乐团等一批优秀基层文化团体,其中双鸭山市宝清县夹信子镇徐马村的农家乐剧团以宝清县本土文化为依托,在演员都是村民的情况下,完全依靠群众创作并表演,每年义务演出30余场,为全市群众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双鸭山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办法逐年加大培养力度,定期选派文艺文化骨干到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进修,近年来,共选派到外地进修20人次。邀请省龙江剧院的著名导演李文国、省歌舞剧院的张晓光老师等一批文艺文化名家对基层文艺文化人才进行免费辅导,在不给基层群众增加负担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服务水平。创办了双鸭山市艺术家工作室,每年培训各类业余文艺爱好者3500余人次,到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义务辅导500人次。目前,全市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0人、副高级职称109人。城乡一体化的文化人才队伍发展思路,促进全市文化供给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攀升。

加大投入,拓展基层文化服务阵地

近年来,双鸭山市逐年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拓展群众文化服务阵地范围,努力确保全市群众都能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发展步调,按照抓战略意义、抓长远谋划、抓承载能力、抓细节处理四个方面,突破发展瓶颈,着力打造集群式、覆盖式群众文化阵地。在选址评估、设施定位、功能设计上进行科学考量,将重点向建设基层文化设施倾斜,新建、改建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努力保证 “10分钟文化圈”覆盖更多群众,方便群众就近开展文艺文化活动。狠抓建设细节,在设施建设之初充分考虑文化舞台的预留或直接搭建简易舞台,电线、音响线的预埋等问题,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节约成本。统一将公共文化设施交由当地文化部门负责管理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每年固定由政府拨付经费用于管理和开展活动。目前,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共有博物馆5个,图书馆5个,文化馆5个,新华书店4家,乡镇综合文化站4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23个,农家书屋358个,村文化活动室482个 (含友谊农场)。近期,尖山区总投资1224万元设计建设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教育讲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朝鲜族风情大剧院建成。宝清县投资15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涵盖电台、电视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龙江剧院等在内的广电大厦。多年来,双鸭山市依托各大群众文化阵地,年均组织开展文艺文化活动230余场;开展文艺演出320场次;接待读者7万余人次,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有组织、有场地、有设备的良好发展局面。

形成常态,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双鸭山市以文化惠民为主题,始终坚持以贴近生活为创作手段打造文化精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活群众文化生活,牢记把握正确导向的宗旨办好各项活动,以最基层为出发点带动全市文艺文化工作纵深推进的主体要求,着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在务实中创新,在简朴中活化。抽调精干力量组建 “北大荒之都”群众文化之城文艺分队,以“三下乡”、 “四进社区”、 “文化大篷车”等形式,将演出、展览、图书、电影送到基层。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和送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的 “五进”活动,每年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演出300余场次,通过把文化送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学校课堂、百姓家中的形式,让基层群众更好地享有文化发展果实。进一步拓展文化服务范围,在抗洪结束后, “北大荒之都”群众文化之城文艺分队赴市反恐怖训练基地,为在同江市参加抗洪抢险胜利凯旋的武警官兵们献上了精彩的文化慰问演出。2013年累计开展 “城市之光”系列文化活动50余场,参与观众2万余人次,从中产生了 《欢舞盛世》、 《百花迎春》等一批优秀文艺节目,获得群众好评。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双鸭山市采取由基层切入,以村屯为主战场,联合动员县、区力量,最终形成大规模辐射全市的工作打法,真正达到了传播主流思想,惠及普通群众,凝聚社会共识,繁荣文化市场的工作效果,形成全市“一盘棋”,共树 “一面旗”的良好发展局面,为进一步做好文化惠民工作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

猜你喜欢

双鸭山市文艺全市
守望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