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2013-04-18

奋斗 2013年12期
关键词:改革文化工作

丛 坤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研究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超越了以往的以经济为主体的改革,改为进行 “五位一体”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体制改革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这一巨大亮点和重要创新,标志着中国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一、将文化纳入 “五位一体”的改革总体设计,文化的产业地位得以彰显

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精神是 “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兴领域,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全会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这100余字的表述,指明了中国文化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及发展途径。 《决定》第11部分对此进行了更为清晰的阐释,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及针对性之强令人赞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文化发展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作过系统阐述,这次全会进一步予以明确,同时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其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同志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最先提出的。强调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党性和人民性这个早就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时,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曾出现 “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和 “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的一边”这样影响极坏的错误言论,将党和人民、党性和人民性之间的关系割裂、对立起来,混淆视听、影响极坏,这是我们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重要现实背景。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党性是人民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讲党性,深入社会基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聪明智慧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设新时代文化,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有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沐浴在高尚的精神氛围中。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均属于文化改革任务层面的重要内容,而深化改革是完成这四项任务的核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二、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改革思路清晰明确

文化体制改革在我国已经进行了10余年,目前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市场化运营的机制也在逐步深入,未来能否继续深入和推进是文化改革的关键, 《决定》对四个重点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体现了党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文化工作的清醒认识。

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方面, 《决定》指出:“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这一改革管理思路牢牢把握了文化工作的特殊性,在文化改革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进行了探索,吸收了学界近年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找出了一条既符合文化建设规律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新路子,将会促进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健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 《决定》指出: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这是此次文化改革中外界最为关注和期待的。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是此次公报中所提及的两个最重要的表述,这两项改革也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前提条件和驱动力。就文化产业而言,行政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化,将会给以下几个领域带来利好:1.与科技融合度较高的文化产业领域;2.原有市场化较高,已经具备成熟商业模式的文化产业领域;3.已经转型成功的文化产业领域。因此,在文化资源市场化运行过程中,具有良好整合能力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以及资本雄厚的民营龙头文化公司,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扶植,国有文化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能最大限度享有企业向市场化转变中的红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市场化运行良好的龙头民营企业,可以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向文化领域渗透,抢占市场先机。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 《决定》指出: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其亮点是将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保基本、广覆盖、惠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简政放权 “做减法”的同时,各地各部门在文化民生领域实行了 “做加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供给,提高服务效能,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次全会再次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化公共文化体系,再次强调政府的文化职能,预示着未来公共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方面, 《决定》指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强调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国内文化的开放水平一直相对较低,这次全会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昭示着我国未来文化的输出和国际化可能会出现提速,国家鼓励和推进政策将会持续加强。党的十八大之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是要推进国企改革,对国内文化企业采取了一些行业保护规定。根据这次全会精神,保护的领域将要适度开放。海外综合传播集团搭载国资媒体将进一步增多,今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合推出新产品,将具有不错的市场影响力,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以及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未来文化输出的规模预期将增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脉相承的, “深化”既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肯定,又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文化工作不同于经济工作,有其特殊的一面,需要持久性。而一些地方党政官员往往忽略文化工作的特殊性,习惯于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文化工作,注重捕捉 “新精神”。文化工作不能视为一种时髦,而必须讲求一种耐心的坚守。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各地文化工作的开展可谓热火朝天,但其中的不实之处尚有待改进。我们既要强调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同时还需要对文化怀敬畏、诚挚之心,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将文化工作引向深入。

猜你喜欢

改革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改革之路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选工作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