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山舞龙迎新年

2013-09-22四川省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李贫

城市与减灾 2013年4期
关键词:龙神小韩龙灯

四川省绵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李贫

2011年的农历腊月三十,应一位羌族朋友的邀请,到他家里去过新年。

从绵阳出发,经都江堰岷江溯流而上,到汶川后沿岷江的支流杂谷脑河,一路西行,经箩卜羌寨、桃坪羌寨,目的地是理县蒲溪沟村小韩的家。

小韩是位能歌善舞的羌族青年,现供职一家歌舞剧团,因偶然相识成为朋友。年前就和他约好,到他家过年。当我们的车来到离理县县城还有几十千米的一道峡谷时,就见小韩早就在那里等候了。

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车拐进峡谷,沿着一条连让车、错车都很困难的乡村土路,向着山顶盘旋而上。陡峭的山路让我的眼睛不敢看车窗外的悬崖深谷,便不时地提醒开车的师傅,尽量把车靠着山崖里面一点开。车越往上开山路越险,有的地方纯粹就是在悬崖峭壁上炸出一条只有车身宽的凹槽。一眼望去,路的尽头就是飘着白云的绝崖。在这样险峻的山区土公路上乘车,我还是第一次。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一片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坡上。一眼望去,几十户用石片垒起的碉房,积木似的高高低低随意地散落在山坡上,称羌族是“住在云朵上的民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每年正月初六,羌人就要祭祀龙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安康

太阳的余晖为蒲溪沟村的碉房镀上一层暖暖的金黄,整个寨子像漂浮在夕阳云霭之上的远古城堡。我用最快的速度拿出相机,对准眼前这片人间仙境。可相机的快门怎么也按不下去——唉,没有电的相机,让我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观随着落日的余晖,慢慢地消失在大山的阴影里……

小韩的家坐落在靠村东的山坡上,他们原来的碉房,在5·12地震中全倒塌了,新家是父母亲与寨子里的人一起,用三个月时间全手工修建起来的。全家腊月三十那天的上午才搬进新房,我是到他们家新房来的第一个远方的客人。小韩的父母因我的到来,高兴地忙着去准备丰盛的年晚饭。

小韩的新家全是用石片和泥砌成的三层平顶房,每层高3米多,是典型的羌式建筑结构碉房。底层堆放着柴草农具,圈着一群猪和鸡,还有5匹马;二层为全家饮食聚会的主要场所,中间屋子很宽敞,有一个很大的火塘,火塘上面的望顶上,挂满了烟熏黑了的老腊肉,有些是一头猪劈成两半,吊挂在那里;三层是卧室,外有走廊。房顶平台四周矮墙上堆放着很多没脱粒的玉米棒子,房顶北边的墙正中,有一个供祖神的小神塔。整个建筑看不到一点现代建筑材料,一切都是那样原始古朴。除了火塘大屋里的电视机、大音箱和电灯外。他们的生活好像与他们远古的羌族先民停留在同一个时空里。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没改变他们古老的初衷。他们永远活在自我里,活在自信里,活在满足里……

偏僻的山寨来了一位外地记者的音讯,像风一样很快吹遍了整个山寨。天黑时,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小韩的家里,好像是他们自己家里来了客人一样。大家都为在大年三十寨子里迎来了一位外地远客而感到高兴。

一种在现代城市未曾有过的原始人性的亲情,融化了我以城市文化人自居的虚伪和丑陋。我赤裸裸地放纵了自己,与他们一起感受着彼此带来的快乐和真情。

晚饭做好了。一张红色的方桌上满满地摆了十几个菜,羌族人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如用猪血、核桃、花生等充填在猪大肠内的血肠——血肠是羌人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还有将猪血与荞麦合在一起做成血巴馍馍;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把鸡头向着家里来的最尊贵的上宾的炖全鸡;蕨台炒猪膘;山药炖肘子;一寸见方的坨坨肉……

女主人特为我在火塘边煨制了一壶蛋花酒,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和品尝到把蛋花与酒混合在一起的美酒。事后,小韩对我说,他们蒲溪羌族对高贵客人最虔诚的尊重和礼遇,就是用蛋花酒敬客人。羌民们一次次唱着敬酒歌,喊着“西思咕”(羌语:干杯)轮流给我敬酒。对他们待客的热情,我只能用“烈火”这个词来形容。

晚饭后,大家就围着火塘跳“莎郎”(羌族传统舞蹈),男女老少一轮又一轮地跳,酒盅在人们手中一圈又一圈地传递着喝,欢歌笑语此伏彼起,一浪比一浪高……跳舞喝酒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5点钟,大家才陆陆续续离开了小韩的家。真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

我没有一点睡意,拿着充好电的相机,走出了小韩的家。前一天夜里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大雪,山寨和群山被白雪包裹起来。

东方的山边燃起一片桃红。

黎明前,暗蓝暗蓝的天幕上坠着星星,几家碉楼上还亮着的红灯笼。一个穿着蓝色长裙的羌族妹子,挑着水桶从村头长着一棵古树的巨岩下,远远地走来……在这寂静的银白色的世界里,这一切,显得异常的凄美和入画。随着她的移动,我的相机快门开始不断地吟唱……

快10点钟了,寨子里家家户户的碉房上才飘起了淡蓝色的炊烟,沉睡的山寨醒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初四,是寨子里祭龙山的日子。全寨人在释比(汉语叫端公)的带领下,带上自家精心准备的各种肉食和酒类,到寨子后面龙山上的小庙里,祭祀龙神,祈求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祀完毕后,大家在山坡上就地而坐,开始享用自带的佳肴美酒。

初六,全寨人再次聚集在后山的小庙里,释比把大红公鸡的鸡冠咬破,把鸡血滴在扎好的龙身上。用神秘的宗教仪式,把一碗神水供在神龛上,请下天上的龙神。释比拿着点亮的腊烛为龙开光、点相,让龙在人们心中复活。远古的羌人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予着羌人期盼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龙神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就成了羌人祖辈每年新年的重大仪式活动。人们用竹、藤结扎做骨架,外用绸缎或布匹做龙皮。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所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或十三节等)。龙头部分一般重量约30多斤。龙的口里系一颗龙珠,每一节龙身里点一支蜡烛,所以它们被称“龙灯”,而不点蜡烛的称作“土龙”。

整个腊猪头,让龙神到自己家里来除邪避灾

被释比复活的龙,有着无边的法力,能为人们驱邪避灾。所以,寨子里的每户人家都会在自己的家门口,供上五谷杂粮、腊猪头、美酒、香腊肉,虔诚地恭候龙神的到来,叫接“龙”。当“龙”来到自家门口时,由主家的一个男人点燃火炮,以此隆重地迎接“龙”的光临,而最长的男性老人则要对着“龙”头叩三个首,并且烧起一些黄纸。紧接着,“龙”就会进入主家堂屋。进屋后,“龙”要对着神龛叩三个首,并且在屋内和橱房里转三圈。然后,以“龙”的尾部开始向外退出。在舞龙头的会首带领下,舞龙队伍要去寨子里每户人家。羌人是万神崇拜,龙灯队伍所经过的桥、大树、神山、道路、水神、日月之神,都要朝拜。

每年各寨的龙灯都会到五龙寨来汇龙对宝.以示和睦相处

会龙是羌族舞龙灯的高潮,就是各寨的龙灯队伍相聚在一个宽敞的大坝里,不同寨子的两队龙灯同时比试舞龙的技法。由于每队舞龙的会首不同,舞龙的风格和技巧也就各具特色。舞龙较常见的动作有:“单龙戏珠”、“双龙戏珠”、“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子”(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舞龙时,不论表演哪种花样动作,十几位舞龙者都得用碎步起跑,每一个动作,都要和耍宝人与舞龙头人协调一致。龙头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龙身随即翻滚飞腾,忽而高耸,飞冲云端;忽而低伏,入海破浪,蜿蜒腾跃,煞是好看。当两队龙比武达到高潮时,观看的人们就会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舞龙的人更是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最后,两条龙要在两个耍宝人的带领下,将宝和龙平行在一条水平线上,叫对宝。两个耍宝的人在对宝时,若一方将宝抬高于另一队舞龙的宝,双方就要打冤家,因为谁的宝高于对方的宝,谁带领的龙就是公龙,低的一方就是母龙,被认为是母龙的这个寨子里所有的人,都会受到世人的耻笑。因此,被认为是母龙的一方,不甘心受辱,就会和对方大打出手。昔日,常有在双方对宝时,因高底不平衡,两个寨子的人常年打冤家的事发生。而今,对宝更多地带有娱乐的意趣。

舞龙活动要连续进行三天

在一个叫龙门的峡谷石台上焚烧龙皮

寨子里的舞龙活动要持续进行到初九,叫倒灯。届时,释比通过占卦的方式,选出来年舞龙的新会首。寨子里每个青壮男子都会因能被选为会首而倍感荣幸。当选出会首后,人们就开始把舞过龙灯的龙眼、龙角、龙口中的龙珠和扎龙的骨架取下来,送到新会首家里。新会首会把龙眼、龙角、龙口中的龙珠贡奉在神龛上。最后,释比把剩下的龙皮,拿到一个叫龙门峡的河谷焚烧,并将烧过的残灰抛进河里,意为让龙归海。等到来年春节祭龙起灯时,由释比再将龙王请回羌寨,保佑族人的康泰年丰。

羌人的人文传承的节日民俗,没有因地震造成的巨大天灾而断代。羌人不变的信仰一如从寨子前流过的杂谷脑河,亘古不变,一代又一代地向着东方流淌……

猜你喜欢

龙神小韩龙灯
舞龙灯
卡片背后的故事
龙神Ⅱ360一体式水冷体验
风吹蜡烛
龙神湖的四季
真实的爱,不将就
传承化龙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舞龙灯
日本怒龙“升天”祈雨300年
合作共赢,龙神助力中职大赛发展
——专访珠海市龙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苏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