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2013-09-22周毕军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周 琳 周毕军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嵌顿,因嵌顿的肠管坏死、穿孔,可导致急性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1〕。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修补方式和技术各有千秋。本研究对比观察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2〕;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无合并心、肝、肾、内分泌、血液、肿瘤、免疫缺陷等严重疾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37例,女8例;年龄15~61〔平均(47.4±2.9)〕岁;病程2~29个月,平均(17.5±2.6)个月;初发39例,复发6例;斜疝40例,直疝5例。对照组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13~61〔平均(37.6±3.2)〕岁;病程2~30个月,平均(18.5±3.6)个月;初发40例,复发5例;斜疝41例,直疝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处理,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Bassini法30例,Halsted法10例,McVay法5例。观察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脚高头低 偏健侧卧位,脐下缘做一长约2 cm弧形小切口,深达腹直肌前鞘,将腹直肌向患侧牵拉,用手指在腹直肌下方进行分离,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脐下2 cm水平腹直肌外侧缘穿刺置入2个5 mm Trocar,由脐下皮肤切口放入10 mm Trocar,建立气腹,并用镜身分离耻骨后间隙及腹股沟后间隙。在腔镜直视下游离疝囊,疝囊内翻入腹腔内或用套扎线将疝囊颈结扎,如疝囊完全进入阴囊,则无需完全分出疝囊,可在颈部结扎疝囊,并切断,远端旷置。将15 cm×12 cm补片卷曲,从套管鞘内放入覆盖全部耻骨肌孔,上缘超过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界能盖住易发股疝的股管内口。拔除套管,缓慢解除气腹,使腹膜自然回复压迫固定补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3〕(VAS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出院后均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血肿、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按计划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其他术式者。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离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 45 48.7±12.81)23.7±4.71)31.7±7.81) 6.7±1.81)对照组45 63.6±10.2 45.9±6.8 15.9±3.5 8.9±3.5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3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
组别 n 1 d 3 d观察组 45 3.7±0.6 2.6±1.51)对照组45 4.8±0.4 3.6±1.3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血肿1例,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血肿3例,尿潴留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5/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由于腹壁薄弱而导致腹腔内组织从薄弱处突出而致,传统修补术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即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缝合在一起,缝合张力大,创伤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拉、疼痛感,不利于愈合,复发率也较高〔4,5〕。因此,传统修补术不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及外科手术原则,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随着人们对腹股沟疝发病的解剖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解剖上耻骨肌孔概念的建立〔6〕,以及腹腔镜技术和疝修补材料的快速发展,为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是经脐下缘切口进入腹膜前区域到达下腹壁的后方以及髂血管的前方,这个区域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初始部位,使用大网片对其进行广泛修补,从而有效治愈腹股沟疝〔7〕。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并不进入腹腔,而在腹膜前间隙进行修补,不需钉枪固定,不受腹股沟管条件的影响,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对复发疝、巨大疝、老年人疝以及双侧疝修补的优势尤为明显,已在国外普遍开展〔8,9〕。但因其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需全身麻醉,操作复杂,掌握难度大,目前国内开展较少。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与传统修补术比较,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
综上所述,建立良好的腹膜外间隙是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成功的关键,操作时应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在分离腹股沟区腹膜外间隙时,要显露和识别重要解剖标志,放置合适的补片,正确固定补片,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和术后复发〔10〕。尽管腹腔镜手术复杂,对术者的腹腔镜手术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相信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医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必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1.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4-5.
3 付莲英,段淑云,万水珍.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9):68-9.
4 陈 杰.实用疝外科手术技巧〔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6.
5 暴福生,宫凤英,王志强.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1):143-4.
6 Paajanen H,Scheinin T,Viconen J.Commentary:nationwide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inguinal hernia surgery in Finland:a 5 year register study of 55,000 operations〔J〕,2010;199(6):746-51.
7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77.
8 伍 波,樊友本,郭伯敏,等.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46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8):843-6.
9 陈 双,杨 斌,江志鹏,等.欧洲疝学会《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指南》的解读〔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571-5.
10 李建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8):5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