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震荡和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2013-09-2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河南郑州450002
陈 腾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河南 郑州 450002)
冠心病的发病逐年递增,且有年轻化趋势,室扑、室颤和心源性猝死是其主要、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近年来有一些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如心率变异(HRV)分析、窦性心律震荡(HRT)检测、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心率减速力检测等,但对冠心病的HRT、MTWA的指标同时研究还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冠心病患者HRT、MTWA的心电图学特点,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2年冠心病患者150例(Ⅰ组),男性92例,女性58例,年龄(61.2±3.5)岁。正常对照组100例(Ⅱ组),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63.2±5.4)岁。冠心病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50%。排除先心、房颤、心脏瓣膜病和植入起搏器患者。正常对照组动态心电图中均有室性早搏。
1.2 方法 每例受检者均接受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连续检测24 h。HRT指标采用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HRT指标由计算机软件分析,直接读出。MTWA检测,人机对话,通过低通滤波去除高频信号干扰,纠正基线漂移,自动检测并排除干扰的心搏,利用移动平均修正(MMA),以时域法检测患者的MTWA,目前时域方法检测TWA的阳性参考值为 TWA >7.6 μV,信噪比≥3,持续时间≥1 min。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Ⅰ组室性心动过速(9例)、心室扑动和颤动(1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0例,0例,P<0.05)。Ⅰ组和Ⅱ组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例vs11例,P>0.05)。发生室性早搏时Ⅰ组与Ⅱ组比较(见表1),二者HRV参数有明显差异(P<0.05)。Ⅰ组MTWA阳性率明显高于Ⅱ组〔42例(25.48%)vs 6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Ⅰ组和Ⅱ组发生室性早搏者HRT参数比较(±s)
表1 Ⅰ组和Ⅱ组发生室性早搏者HRT参数比较(±s)
组别 n TO(%) TS(%)Ⅰ组150 0.60±1.74 2.07±0.69Ⅱ组 100 -0.99±0.81 5.03±1.47 P值 <0.05 <0.05
3 讨论
心血管系统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在维持心血管系统功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心脏的电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HRT是指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先出现加速,然后出现减速的规律性变化,它是人体的正常反应,有研究提出HRT可作为心源性死亡的新指标〔1,2〕。HRT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室早后动脉内压力改变,一方面通过室早的机械性牵张,作用窦房结,使窦房结频率发生改变,另一方面通过压力感受器,刺激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进而影响窦房结频率〔3〕。本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是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心脏调节能力减弱,是预后不良的表现。通过分析HRT可以对冠心病病人的病情及预后进行判断,可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
T波电交替(TWA)是指体表心电图经特殊心电信号处理技术记录到T波形态、极性、振幅或者整个ST和T波段部分的逐搏交替变化,代表心脏复极的交替性改变,是一种异常心电现象。现代计算机可检测到肉眼不能识别的MTWA,提高了TWA检出的敏感性和可靠性,近来研究认为MTWA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单独预测因子〔4〕。本研究说明MTWA多出现在冠心病〔5~7〕,发生机制主要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阈值降低,心肌细胞内、中、外三层细胞间复极差异增大,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复极不均一,出现MTWA现象;另外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兴奋,R-R间期缩短,使心肌细胞不能完全复极,细胞内Ca离子浓度变化,使各层细胞的复极更加不均一,MTWA增加。
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室速发生率高于正常人,说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肌缺血有一定关系,文献认为缺血时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心室肌自律性增高,异位起搏点的阈电位下降,缺血后心肌细胞复极延长,容易发生室性早搏,由于存在单向阻滞,引起折返,发生室性心动过速〔8〕。同时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活性减弱,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强,易发生交感风暴,自主神经系统的这种变化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室速发生率高,HRT、MT-WA指标检测有明显改变,高度提示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障碍,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1 Jurek S,Sredniawa B,Musialik-Lydka A,et al.Heart rate turbulence-a new predictor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Pol Merkur Lekarski,2007;23(133):55-9.
2 Bauer A,Malik M,Schmidt G,et al.Heart rate turbulence:standards of measurement,physiological interpretation,and clinical us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olter and Noninvasive Electrophysiology Consensus〔J〕.J Am Coll Cardiol,2008;52(17):1353-65.
3 Cygankiewiez I,Wranicez JK,Bolinska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turbulence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and number of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 in coronary patients〔J〕.Cardiovasc Electrophsiol,2004;15:731-7.
4 Nieminen T,Lehtmki T,Viik J,et al.T-wave alternants predicts mortality in a population undergoing a clinically indicated exercise test〔J〕.Eur Heart J,2007;28(19):2332-7.
5 Berger RD.Repolarizarion alternans: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reentrant arrthymia induction〔J〕.Circ Res,2000;87:1083-4.
6 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63-85.
7 张鸿青,杨 俊,和世平,等.冠心病患者T波电交替检测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0(6):411-4.
8 Bogun F,Crawford T,Chalfoun N,et al.Relationship of frequent postinfarction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to the reentry circuit of scar-relat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J〕.Heart Rhythm,2008;5(3):3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