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化解舆论监督下的恐慌症

2013-09-22尚飞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15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敬畏

文/尚飞

近年来,舆论监督正以其灵活、高效的形式深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充分说明舆论监督的重要性。然而,部分官员在舆论监督这道“紧箍咒”面前,或多或少地患上了恐慌症。

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在诸多的监督形式中,舆论监督具有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都无法替代的特质,就是它直接面对公众。那么,政府官员如何化解舆论监督下的恐慌症呢?

对舆论监督要有敬畏之心

敬畏不是害怕舆论监督,只有那些保护小团体利益的人、以假冒发展地方经济为名实谋一己私利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害怕舆论监督。敬畏也不是对舆论监督敬而远之,躲避舆论监督。有些地方出现“防火,防盗,防记者”的顺口溜,这都非应对舆论监督的明智之举。

敬畏是官员应该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当今信息日益发达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处处都有监督。社会舆论成为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面对舆论监督,作为公众人物的官员应坦诚以对,主动回应,不和媒体玩“躲猫猫”游戏。和媒体玩“躲猫猫”游戏,自以为很高明,到头来只能是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

新华社曾经报道过一篇《盖楼超标3000万,举报十年无结果——长沙工商局超标建办公楼调查》的文章,反映的内容是湖南省长沙市工商局办公大楼建设中违规使用3500余万元公共资金,招投标项目结算远高于中标价等问题,曝光半年后依然毫无进展。新闻媒体及公众对幕后真相的热切期待与有关部门的冷处理,形成强烈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公众的关注度自然降低了,却不知政府的公信力也就这样被“拖”没了。

对舆论监督应心存感激之情

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的不足及时进行舆论监督,可使他们及时改进工作,及时遏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只要反映的问题和矛盾是真实客观存在的,那么,政府官员就应该及时去解决,而不是对舆论进行粗暴干涉,试图利用手中的权力屏蔽信息。如果为了一己私利,对舆论监督释放出来的民意表现出不屑和漠视,等到矛盾激化发生官民冲突时才后悔则晚矣。从这方面看,舆论监督是“预防针”,对我们党和政府的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能不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也往往反映出官员的心胸宽不宽,眼界远不远。如果一个官员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心地无私,他们又怎么会将舆论监督拒之门外呢?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里就告诫党员干部,“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007年,湖南郴州市针对舆论监督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新闻媒体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主动通报情况,建立向新闻媒体通报情况制度。二是热情提供服务,为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遇记者采访时,只要不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不可披露的信息,均可坦诚地向新闻媒体提供。三是虚心接受监督,把舆论监督当作改进工作的动力。对新闻媒体转来的舆论监督线索各地各部门要派专人核实处理,并以书面形式及时回复。四是真诚尊重记者,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设立新闻宣传奖和舆论监督奖,奖励对象不仅包括中央、省级媒体,也包括市级媒体。

在这些建议中,反响最强烈的是设立新闻宣传奖和舆论监督奖,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和认可。由此可以看出,舆论监督奖,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奖励,也表明了一种善待和感激舆论监督的姿态。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敬畏
雪中放牧新风景
敬畏自然 敬畏设计
一些敬畏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敬畏一粒米
敬畏“签字权”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网络反腐——舆论监督的利器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