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2013-09-21刘国华张桂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宜人神经质意念

刘国华 张桂英

19世纪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在个人的性格中,至少在很大一部分个人的性格中,有一种直接导致人去自杀的倾向”[1]。此后,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不但精神质及神经质的个体有自杀意念的易感性[2],而且某些特殊的人格特征,如神经质人格,使个体在遭遇生活事件后更有可能自杀[3]。

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人格结构模型[4],Costa和 McCrae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五人格问卷(N EOFFI)[5]。Duberstein和他的助手最早将其应用于自杀行为的研究[6]。已有研究表明[7-8],大五人格对自杀意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最近国外有人基于大五人格模型提出了“自杀性人格”的假设[9]。本文探讨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危机干预与自杀研究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法选取广东省某大学 6154名大学新生,其中男生 3600人,女生 2554人;年龄 14~ 25岁;本科生 5518人 ,专科生 636人。

1.2 方法 事先将问卷输入网上心理测试系统,利用必修课时间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所有学生在同 1周内完成。

1.2.1 自杀意念的测量 采用自杀可能性量表(SPS),是由Cull和 Gill编制、修订的一个标准化的自我报告问卷,共 36个条目,评估个人的主观感受或行为的发生频率。得分越高,自杀风险越大。国内学者报道其信、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10]。本研究中 SP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 0.89。

1.2.2 人格因素的测量 采用 Costa和 McCrae编制的简式量表:大五人格问卷(N EO-FFI),共 60个项目。本量表在我国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11]。本研究中 N EO-FFI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神经质 0.84、严谨性 0.80、外倾性0.77、宜人性 0.66、开放性 0.70。

1.3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有无自杀意念者的人格差异比较 见表 1。有无自杀意念者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神经质得分自杀意念者高于无自杀意念者,而其他人格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者。独立样本 t检验表明,除开放性外,有无自杀意念者在大五人格各维度的差异均极显著 (P<0.001)。

表1 有无自杀意念者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s)

表1 有无自杀意念者人格特征的差异比较(±s)

注:***P <0.001,下同

?

表2 大学生人格因素对自杀意念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2.2 大学生人格因素与自杀意念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自杀意念与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其他人格因素成负相关,且相关均非常显著(P<0.001),相关系数都接近或达到 0.3以上(除开放性外),见表 2。

以自杀意念为因变量,各人格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进入自杀意念回归方程的人格因素依次为神经质、宜人性、外倾性和开放性,4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自杀意念 20.4%的变异量,回归方程为 F(4,6149)=35.70,P<0.001。

3 讨 论

自杀行为包括从自杀意念、尝试自杀、自杀死亡的逐步发展过程,虽然不一定连续,但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自杀意念是指体验自杀行为的念头,而没有采取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为,具有隐蔽性、广泛性、偶发性的特点[2]。自杀意念的偶然体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早期研究中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 3.85%~ 69.00%[2]。本研究中,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 10.5%,这与国内最新报道(12.9%)[12]接近。

人格是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意念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非常显著,其中,自杀意念者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者,独立样本 t检验表明 ,其差异均极显著。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对自杀意念具有正向预测力,会增加自杀可能性。这与国内外的已有研究结果一致[8,13]。这是因为,与神经质相联系的人格特征是焦虑、敌意、抑郁、自我意识、冲动性和易感性等消极情感和体验,即与各种消极心理健康状况有关,是损害心理健康的强有力因素,因而会增加自杀风险[14]。

本研究的相关分析表明,外倾性与自杀意念具有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中,外倾性也进入了回归方程、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这与 Heisel等人[15]的研究结果矛盾,但与 Useda等人[16]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从人格维度的特征上看,外倾者善于交际、活泼、好动、乐观等,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情感[8],会增加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而减少自杀意念。

在本研究中,宜人性与自杀意念也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宜人性对自杀意念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能减少自杀意念。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Heisel认为[15],宜人性与自杀意念都不存在相关,也不能区分有无自杀意念者。本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宜人性与人际互动、社会合作、公民形象等相联系,宜人者更能创造快乐的生活环境,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上容易得到他人和社会支持,从而减少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放性与自杀意念也具有显著负相关,但相关值比较低 (<0.3),在回归分析结果中,开放性也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模型、对自杀意念具正向预测作用。Duberstein曾提出一个理论假设[6],认为开放性低的人的特点是认知上非常僵化、意志行为十分减退,会降低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能增加自杀意念。但还未得到实证角度的验证和支持。可见,开放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研究表明,严谨性虽然与自杀意念具有显著负相关,但没有进入自杀意念的回归方程,对自杀意念没有预测力。这与Heisel等人[15]的研究结果一致。

[1]冯韵文译.(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自杀论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3-23

[2]何兆雄.自杀病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0-26

[3]Roy A.Family history of suicide and neuroticism:A preliminary study[J].Psychiatry Research,2002,110:87-90

[4]刘继亮,孔克勤.人格特质研究的新进展 [J].心理科学,2001,24(3):294-296,289-291

[5]Costa P T,McCrae R R.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NEOPI-R)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professional manual[M].Odessa F 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2:100-100

[6]Duberstein P R,Conwell Y,Caine E D.Age differences in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uicide completers: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a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y[J].Psychiatry,1994,57:213-224

[7]V elting D M.Suicidal ideation and the fiv 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27:943-952

[8]Chioqueta A P,Stiles T C.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hopelessness,and suicide idea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38:1283-1291

[9]Rozanov V A,Mid'ko A A.Personality patterns of suicide attempters:gender differences in Ukraine[J].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1,14(2):693-700

[10]刘国华.大学生自杀可能性量表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633-636

[11]徐芬,李欢,马凤玲.大学生信任倾向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J].应用心理学,2011,17(3):202-211

[12]梁瑛楠,杨丽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特征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9(8):1010-1012

[13]于情,王礼桂,黄艳.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研究 [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05-206

[14]Costa P T,McCrae R R.Trait and factor theories.In Thomas JC,Segal DL.(Eds.),Personality and everyday functioning.Volume1 in Hersen M,Homas JCT,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pathology[M].New York,N Y:Wiley,2006:96-114

[15]Heisel M J,Duberstein P R,Conner K R,et al.Personality and reports of suicide ideation among depressed adults 50 years of age or older[J].Journal of Affectiv e Disorders,2006,90:175-180

[16]Useda J D,Duberstein P R,Conner K R,et al.Personality and attempted suicide in depressed adults 50 years of age and older:A facet level analysis[J].Comprehensiv e psychiatry,2004,45(5):353-361

猜你喜欢

宜人神经质意念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LIVING the DREAM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涓滴意念汇成河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秋食养生 炖补宜人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