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013-09-21余金聪韦威全王增珍曹慧平王冬明彭月华
余金聪 韦威全 王增珍△ 曹慧平 王冬明 肖 杨 彭月华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截止 2008年,全国共计有中等职业学校 14767所,在校学生达 2056万人[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技术人才的基础[3]。国内对青少年学生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初、高中生,而针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的大部分被试都是卫校学生[4]。本研究选取非卫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本研究结果与全国常模间的差异,深入剖析问题,为中职学校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 2012年 3-4月在广东省肇庆市某中等职业学校抽取的 1262名学生。其中 2011级(秋期 )20个班 797人(57.6%),2012级 (春期)10个班 423人(42.4%);男生 703人 (57.6%),女生 517人 (42.4%);年龄 14~ 22岁,平均(16.51± 0.97)岁;非独生子女 1057人 (86.6%);744人(61.0%)来自农村;专业分布为物流 375人 (30.7%)、设计236人 (19.3%)、汽修 192人 (15.7%)、模数 190人 (15.6%)、印刷 126人 (10.3%)、幼师 101人 (8.4%)。
1.2 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该量表共 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 5级评分制,1~ 5分依次代表无症状到严重症状。按照全国常模标准,任一因子得分超过 2分即被界定为阳性,说明可能存在该因子所代表的轻度心理问题,超过 3分说明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超过 4分说明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1.2.2 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学校、专业、年级、班级、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
1.2.3 施测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 1262份,有效问卷 1220份(97.6%)。调查员由专人负责并统一培训,调查前对受试者详细讲解填写要求,受试者按要求独立完成自我评定。每班由 2名调查员负责验收,现场要求补全缺失项目。本研究方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3 统计处理 对所有问卷进行核查编码后,采用 Ep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和差错纠正,采用 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统计结果与全国中学生常模[6]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2 结 果
2.1 心理问题检出情况 见表 1。1220名中职学生中,50名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 4分(4.10%);209名(17.13%)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在 3~ 4分 (包括 3分)之间;603名(49.42%)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在 2~ 3分(包括 2分)之间。从各个因子来看,单因子得分≥2分的学生比例均较高,其中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最突出,均超过 50%;躯体化因子最低,为 18.2%;其余各因子主要集中在 30%~40%之间。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敌对、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和躯体化。中职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构成情况,见表 1。
2.2 不同性别中职学生 SCL-90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 2。男生和女生之间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生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
2.3 不同年级中职学生 SCL-90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 3。2011级和 2012级学生除躯体化、恐怖、偏执因子得分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且 2011级学生的因子得分高于 2012级。
表1 中职学生 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构成情况[n(%)]
表2 不同性别中职学生 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中职学生 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s)
?
表3 不同年级中职学生 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s)
表3 不同年级中职学生 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s)
?
2.4 中职学生 SCL-90因子得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见表 4。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躯体化、敌对因子得分低于常模,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常模。
表4 中职学生 SCL-90因子得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s)
表4 中职学生 SCL-90因子得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s)
?
3 讨 论
从总体来看,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均较高,这与晏志勇等人[7]的研究相一致。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发育不够成熟[8]。在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他们更容易发生强迫、焦虑、抑郁、恐怖、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从社会层面看,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中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对中职学生普遍采取轻视的态度,往往给他们贴上“差等生”、“坏孩子”等负性标签[9]。从学校层面看,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入学门槛低,大量文化基础差的学生涌入中职学校,在学习风气不良的环境下,他们的学习动机不强,易产生厌学情绪[3]。另外,由于中职学校专业的特殊性,常发生班级内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现象,这不利于学生与异性建立正常人际关系。从家庭层面看,中国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由于存在溺爱、亲子关系不良、家庭重大负性事件等家庭问题,导致孩子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一些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个性特征,社会能力发展不足[10]。从个人层面看,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自我认识不够全面;由于长期成绩不理想,各方面表现不够突出,常得不到家长、老师和社会的肯定,使得他们难以从积极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缺乏自我认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形成各种心理问题[11]。
女生的因子得分高于男生,这与柳宝祥等人[1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其身体发育和生理成熟都比男生早,具有胆怯、多愁善感等特点,在发展过程中考虑情感、前途、人际关系等因素更多,面对各种成长问题时在心理上易表现出更多不适应。新生的因子上得分低于高年级学生,这与胡建利等人[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新生刚进入校园不久,思想比较松懈,学习生活压力相对较小;高年级学生随着思想的逐步成熟,开始考虑自己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面对的压力更大,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国内很多研究[12,14-15]显示中职学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这与本研究结果不相吻合,因为其比较标准是全国青年常模,而本次研究选用的是全国中学生常模。本研究发现中职学生敌意水平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有研究显示广州地区的中学生的敌意水平比其他地区低[6]。中职学生与中学生人群相比,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偏执方面存在问题较突出,提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对上述三方面有所侧重。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中职学校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培养高素质专业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发心理健康动态监测系统等;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内外心理相关平台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如开展主题班会、建立心理健康相关社团、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观看心理相关录像及书籍等;再次,管理者需整合社会、学校和家庭资源,多维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其顺利渡过青春期从而走向成熟;最后,国家需加大对中职学生群体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深层剖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由于本研究样本来源集中,结果可能很难反映中职学生整体情况,但提示的问题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
[1]王静,陈杰.中专学生心理需求的特点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24-427
[2]周济.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 [R].2009-1-22
[3]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5,2(1):73-75
[4]尹文娟,荆承红,施建农.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714-717
[5]戴晓阳,张进辅,程灶火,等.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19
[6]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7]晏志勇,冷淑君.中专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医护杂志,2005,2(2):139-141
[8]王丽娜.浅析中专学生的心理状况 [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9):108-109
[9]赵建平.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J].职教论坛,2011(35):137-138
[10]喻瑶,熊忠元,王剑.“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44-47
[11]张嘉虹.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技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631-633
[12]柳宝祥,李国华,邢淑芳,等.赤峰市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中国校医,2007,21(1):72-73
[13]胡建利,方益荣,张金国.安徽省卫生学校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43-44
[14]蓝瑞琼,王鸣,赵林林.理工中专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3(4):206-207
[15]王芳玉,方向孜.合肥市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