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抑郁状态和应付方式*

2013-09-21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应付高二问卷

封 丹 安 畅 刘 盈△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 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源。研究发现,75%的成人抑郁症患者首次抑郁发作大多数在儿童期或青春期[1],纵向研究表明,儿童或青少年期有抑郁症病史者在成年早期抑郁症复发的风险比正常人增加4倍[2]。目前,抑郁情绪已成为青少年的一个常见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有 10%~ 30%的青少年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和发病年龄更小的趋势[3]。青少年抑郁与成年期抑郁、社会功能受损和自杀存在相关性。可见,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应受到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Hankin和 Abramson提出的认知易感性 -应激模型,强调了应激与认知易感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抑郁发作和复发的影响[4]。该模型提出,积极成熟的应付方式能缓解压力,有利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付方式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极易诱发抑郁。可见,抑郁症状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根据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并结合个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当遇到应激事件或压力时,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人可能比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人有更严重的抑郁水平,本研究将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探讨中学生抑郁症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抑郁水平的中学生应付方式类型的差异,以及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应付方式类型的差异,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使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区 6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4个年级全部学生,共 3124人为被试 ,男生 1478人 ,女生 1646人 ,初一 931人 ,初二 676人 ,高一 843人,高二 674人,测验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调查共发放问卷 3124份,男生 1478人 (47.3%),女生 1646人(52.7%),调查者性别分布均匀(i2=3.562,P> 0.05);平均年龄 (15± 2)岁。

1.2 方法

1.2.1 贝克抑郁量表(BDI)该自评问卷共有 21项,每项有 4种可供选择的答案,根据症状轻重按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和重度 (3分)4级评分。Beck抑郁自评问卷[5]总分为 0~ 4分,无抑郁或极轻微;5~ 13分,轻度抑郁;14~20分,中度抑郁;> 21分 ,重度抑郁,作为判断存在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状的界限值。

1.2.2 应付方式问卷[6]肖计划等人参考国外有关应付的理论研究,编制了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6个分量表,共由 62个是非问题构成。

1.2.3 人口学资料 采用自拟项目进行收集,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和学校等。

1.3 数据处理 使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和 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规定为 α=0.05。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抑郁状态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重度抑郁状态406人 (13.0%),男生 218人 (7.0%),女生 188人 (6.0%),重度抑郁状态的发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43,P<0.01),轻度抑郁状态和中度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女生 [566(18.1%),171(5.5%)]均显著高于男生 [464(14.9%),155(5.0%)](P<0.01)。

2.2 中学生应付方式类型

2.2.1 不同性别应付方式评分比较 见表 1。

2.2.2 年级间应付方式评分比较 4个年级的中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退避和合理化 4种应付方式的差异显著,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解决问题评分,初一高于高二 (t=2.51,P<0.05),高一高于初二(t=2.22,P<0.05),高一高于高二(t=3.37,P<0.01);自责评分,初一高于初二(t= 3.37,P<0.01),初一高于高一(t=3.16,P<0.05),高二高于初一(t=2.41,P<0.05),高二高于初二(t=4.79,P<0.01),高二高于高一(t=4.65,P<0.01);退避评分,初一高于初二 (t=3.37,P<0.01),高一高于初二 (t= 2.07,P<0.05),高二高于初二(t=3.09,P<0.01);合理化评分,初一高于初二 (t=4.58,P<0.01),高二高于高一(t=2.08,P<0.05),见表 2。

表1 中学生应付方式不同性别评分比较(±s)

表1 中学生应付方式不同性别评分比较(±s)

注:*P<0.05,**P<0.01,下同

?

表2 中学生应付方式年级间评分比较(±s)

表2 中学生应付方式年级间评分比较(±s)

?

2.3 中学生抑郁水平与应付方式评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无抑郁或极轻微抑郁、轻度抑郁水平的中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中度抑郁水平的中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合理化的应付方式,重度抑郁水平的中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自责、退避、幻想的应付方式,见表 3。

表3 抑郁状态与应付方式评分比较(±s)

表3 抑郁状态与应付方式评分比较(±s)

?

2.4 中学生抑郁水平与应付方式的相关性 贝克抑郁问卷评分与应付方式量表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19(P<0.01)。其中,抑郁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见表 4。

表4 贝克抑郁问卷评分与应付方式各因子的相关(r)

3 讨 论

3.1 中学生抑郁水平比较 本研究显示,中学生重度抑郁水平的发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年级间差异不显著,这一结果与许多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不一致。国外研究显示,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更加突出,1项对瑞典某城市 16~ 17岁的 2270名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贝克抑郁问卷测试结果显示[7],在高分区(界值为 16、21、30分)女性人数为男性的 3~ 4倍。国内 1项对安徽省 12430名城乡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调查发现[8],女性抑郁发生率高于男性 (P<0.05)。卢世臣等[9]对济宁市某普通中学 800名学生(初二到高三)进行抑郁症状调查显示,有抑郁症状者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对上海市 1818名中学生的抑郁症状调查显示[10],有肯定抑郁症状者男性高于女性(P<0.01),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使用了贝克抑郁问卷对中学生抑郁症状进行评价,出现结果与同类研究不一致,可能与选择的研究工具和研究工具对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评价不同有关。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期的抑郁症状人数女性约为男性的 2倍,但是有关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尚存在争议[11]。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处于迅速生长时期,激素分泌也急剧增加,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性激素的急剧变化有关,特别是雌激素,但是关于雄激素在抑郁的发病机制中作用尚不清楚,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症状出现率,情绪低落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曾试图伤害自己或自杀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大多数时间感到内疚和无价值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2]。本研究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而轻度抑郁和中度抑郁的发生率女生均高于男生,结合相关研究发现,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抑郁水平上,这一结果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均未出现,这一结果可能与性别角色社会化差异、情感表达差异、认知风格差异有关。在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应重视和关注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男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结果不同也可能与样本差异、地区差异有关。

3.2 中学生应付方式类型比较 本研究显示,女生倾向于使用求助的应付方式,男生倾向于使用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有研究发现解决问题、求助与家庭亲密度呈正相关,自责与情感表达呈负相关,在面对困难时,家庭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和情感表达,可以使负性情绪得以宣泄,并得到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采取成熟的应付方式[13]。本研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的应付方式,可能与情绪社会化有关,即女生在遇到困难时比男生更愿意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女生比男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就可以使负性情绪得以宣泄,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其次,本研究中重度抑郁水平的发生率男生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可能与男生女生的应付方式类型有关。

本研究显示,年级间比较,高一学生的应付方式倾向于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高二学生倾向于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4]。可见,高二是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本研究中,高二学生退避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并且在贝克抑郁问卷评价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5%,高于其他年级。对我国学生来说,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学业方面,不管是自身的需要还是来自教师家长的压力,容易引起适应不良等问题,如自责、退避等。高二学生即将升入高三,学习压力加大,考试频繁,同时也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等问题,学校应给予高二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注重心理辅导,引导高二学生认识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应付方式,学会建立合理的目标,积极的应对困难、解决问题,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提供帮助,并引导其逐渐学会成熟型的应付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中,无抑郁或极轻微和轻度抑郁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这说明抑郁水平低的中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随着抑郁症状的减轻大部分应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患者趋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的应付方式 ,较少的使用“退避、自责”不成熟的应付方式[15],而中度抑郁水平和重度抑郁水平的学生倾向于使用合理化和自责、退避、幻想的应付方式,这说明中学生抑郁水平越高则更倾向于使用混合型和不成熟型的应付方式,这一结果提示,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加强中学生成熟型应付方式的训练,以期帮助中学生解决情绪问题,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抑郁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与自责、退避、幻想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均呈正相关,说明了中学生抑郁水平越低越倾向于使用成熟型的应付方式,抑郁水平越高越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的应付方式,这一结论验证了本研究中提出的根据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并结合个体的应付方式类型,当遇到应激事件或压力时,使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人可能比使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人有更严重的抑郁症状这一假设。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如果能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学生抑郁与应付方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受多种原因所限,未能对贝克抑郁问卷评价重度抑郁水平的中学生进行定式的精神科检查以确诊;在样本中,未能选取初三和高三两个年级的学生,没有对所有年级的中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

[1]Rossoim,Cintron C M,Steingard R J,et al.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v olumesin pediatric major depression[J].Biol Psychiatry,2005,57(1):21-26

[2]Jacobsrh,Reinechema,Gollan J K,et al.Empirical evidence of cognitiv e vulnerability for depression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cognitiv e science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 e[J].Clin Psycho rev,2008,28(5):759-782

[3]罗英姿,王湘,朱熊兆,等.高中生抑郁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3):274-277

[4]Hankin L B,Abramson.Rumination and 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investigating symptom specificity in a multiwave prospectiv e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Adolescent Psycholog y,2008,37:701-713

[5]周天马辛,张少平,江渝琦,等.上海市社区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332-334

[6]肖计划,许秀峰.应对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10(4):164-168

[7]Vliem J S.Adolescent coping and family functioning in the family of a child with autism[D].East Lans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9

[8]洪波,陶芳标,曾广玉,等.安徽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6):497-498

[9]卢世臣,翟金国.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J].四川精神卫生,1999,12(3):184-186

[10]周琳琳,范娟,杜亚松.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 [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3):133-135

[11]苏朝霞,康妍,李建明.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629-631

[12]张郭莺,杨彦春,黄颐,等.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临床特征调查 [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8):463-495

[13]刘西芳,欧红霞.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4):327-329

[14]张巧明,郑晓燕,王慧萍.中学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86-287

[15]李雅忠,马建华,吴国兰,等.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研究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31-1032

猜你喜欢

应付高二问卷
Task 6
2018年上海市高二数学竞赛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微信工作群手中应付工作、心中应付群众
Perseverance Leads to Success
问卷网
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问卷大调查
2014.1~2新高考高二数学必修系列配送练习参考答案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