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逐“贵州教育梦”

2013-09-21刘万千

当代贵州 2013年21期
关键词:千山文论瓶颈

文Ⅰ刘万千

(作者系贵州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品读霍健康先生的《千山寻梦》,他在书中对贵州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跨越发展的论述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曾说:“教育仍然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的‘中国梦’,最重要的是靠人才、靠教育、靠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如何突破“瓶颈”,补齐“短板”?读罢《千山寻梦》,瞬间豁然开朗。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近年来贵州教育真抓实干、朝气蓬勃、追赶跨越的鲜活画面。在今天的贵州农村,我们看到的是: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教室里装上了多媒体,孩子们吃上热腾腾的“营养餐”……花溪大学城,只用两年时间,就打造出一座“新城”;清镇职教城,到2015年力争入驻院校将达20所左右,在校学生达12万人。教育“9+3”计划、“4+2”工程,这些凝聚着贵州教育人呕心沥血的历史重任与教育大业,正在黔中大地上悄然上演。

《千山寻梦》分为散文、诗歌、文论三个部分,突出一个主旨——追逐“贵州教育梦”。作者的散文清新自然,平实中透着感动;诗歌语言质朴,文字干净而情感充沛;文论展现出作者多年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书中一些俏皮话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番新的认识。如《代序》中,作者说:“教育工作不是造原子弹,不是高科技。做好教育工作,一是充满感情,二是理清思路,三是率先垂范,四是狠抓落实。”这些朴素的话语,不经意间流露出作者从教30年来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贵州教育切合实际的思考,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启迪意义。

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只有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才能不断追寻和实现我们的“贵州教育梦”。其实,梦实现之后又会有新的梦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追寻,贵州教育才能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贵州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提供人才保障。

如何突破教育“瓶颈”,补齐“短板”?读罢《千山寻梦》,瞬间豁然开朗。(作者供图)

猜你喜欢

千山文论瓶颈
杨优秀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
堵塞:绿色瓶颈如何威胁清洁能源业务 精读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诗友相陪游千山得句(四首)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