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围“最难就业季”——贵州多项举措应对就业难

2013-09-21

当代贵州 2013年21期
关键词:小贷贵州省毕业生

文Ⅰ本刊记者 岳 振 朱 江

(责任编辑/姚 远)

今年全国有699万高校毕业生需要找到“饭碗”,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正在逐年增大”, 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季,贵州的压力也不小。省委、省政府认为,受观念、体制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一,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工作任务繁重。但高校毕业生是贵州省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到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仅仅是整个就业大军中一个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生态移民以及其他特殊就业群体。就业工作任务很重,4月底,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意见》,各职能部门也纷纷就全省就业工作作出不懈努力。

为大学生就业铺路

今年贵州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96634人,比上年增加6398人,贵州省要求确保初次就业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不低于85.67%的去年本省同期水平。

从国家整个就业环境和指导政策的层面看,支持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岗位是就业工作的一个重点。随着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城乡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继“大学生村官”之后,今年我国将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或村就业,已经成为贵州省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的一项长效机制。省委、省政府要求,在乡镇及村社会管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农业服务、城镇建设等领域,要大力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岗位,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并实施更大范围和更多对象的公务员乡镇培养计划,省、市、县三级机关每年有5000名左右的招录计划面向社会优秀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考录,新考录人员安排到乡镇和村工作。

自2013年起,在基层工作津贴、职称评定、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学期间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方面,到基层就业大学生都享有充分的、极具吸引力的政策红利。

很长时间以来,贵州经济总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非公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岗位不足以吸纳所有劳动力就业,即使是本省生源的大学生,回乡工作的愿望与动力都不强。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的体制环境有较大改善,大学毕业生对贵州发展现状与前景的认同度有了很大提升。

在鼓励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分不同情况,政府提供了对企业产业发展项目以“贴息为主、补助为辅”的优先专项资金支持,出台由同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社保费用进行补贴的政策、对奖励补助吸纳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以及视情况减扣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减免政策。

同样,在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中,有降低准入门槛比如高校毕业生申办企业不受出资额限制、注册资金实行分期到位的原则等规定;刚出校门的年轻人如果希望创业,其启动资金可以得到财政贴息的小额贷款等金融政策的扶持;税收减免、补贴奖励政策也非常具有实际操作性。

重视返乡人员创业就业

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也是贵州各地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贵州省要求各市州以及县区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贵州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庞大,仅在温州就有80万贵州人。他们不但带回数额不少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外积累起了各行各业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素质,为返乡创业打下亟需的知识和技术基础。

不少在外贵州人选择回乡创业就业,得到当地政府的热情欢迎和大力支持,很多外出返乡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进入当地建筑行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有些在家门口“重操祖业”,搞起了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有些农村返乡的青年人把在外务工赚得的钞票投入种植、养殖业,当起了专业户,“家庭事业两不误”。

根据贵州省的总体要求,要紧密结合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积极引导和鼓励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入科技创新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现代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创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贵州省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图为第一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上,应聘者当场填写简历。(本刊记者傅泊霖/摄)

返乡人员在运输、商贸、餐饮、旅游等领域发展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以及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等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帮助其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在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诸如工商、财税、融资、征地及项目落地等服务方面,全力支持,并且在户籍管理、子女入学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策上,要给予适当倾斜。

创业对于任何人群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之艰辛很难被外人理解,社会舆论也一直在呼吁政府要呵护和善待创业者。贵州省政府要求,对创业成功并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的返乡人员创业项目,各地政府部门要及时妥善解决其扩大生产所需的用地等问题,以鼓励其长期投资、稳定发展。

就业工作“负重前行”

截至今年5月底,贵州省工商系统累计发展扶持微型企业30230户,累计带动16.5万余人就业。今年1~5月,全省新增微型企业达到了10230户,已完成年度目标发展数的51.2%,带动就业53952人,私营企业和从业人员总量净增1.88万户和11.72万人,其中微型企业贡献率达到54.41%和46.03%。

据贵州省就业局的数据,1~5月,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91亿元,新增扶持创业人数达1.57万人,新增带动就业3.94万人。

今年1~6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15万人,同比增长25.75%,完成年目标任务50万人的50.30%;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8.12万人,同比增长24.92%,完成年目标任务10万人的81.2%;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4万人,同比增长29.38%,完成年目标任务5万人的82.8%;产业园区新增就业11.25万人,同比增长64.23%,完成年目标任务20万人的56.25%。

从以上数据看,全省各项就业指标任务完成近半或过半,但当下正值难关,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贵州省就业局分析认为,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城镇每年约有65万人需要工作,但目前的岗位每年仅能解决大约50万左右人就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另外,劳动者技能素质偏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其次是就业专项资金不足。2009年以来,贵州省就业资金使用量逐年加大,到目前,省本级和各地历史结余资金基本清空。如果要完成2013年就业目标任务,全年需要就业资金超过25亿元,按照2012年中央补助12亿元、省内各级筹集8亿元左右测算,存在5亿元的缺口。

再次是小贷担保基金担保额度告罄。3年来,贵州省通过就业专项资金和各级财政两个渠道筹集小贷担保基金近7亿元,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分别为3.5亿元、16亿元、35.7亿元。由于财政部对小贷担保基金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比例进行了调整,各地小贷担保基金担保额度已基本用完, 小贷担保基金出现缺口。

最后是就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贵州省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仍未实现全覆盖,已设立的乡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少、办公经费紧张、大部分工作人员属兼职性质,基础设施落后,基层就业信息服务等功能还不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贵州省就业工作可谓“负重前行”。尽管困难重重,但2013年的就业目标不能落空: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万人,产业园区新增就业20万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亿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小贷贵州省毕业生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国内小贷公司融资现状和思考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鉴赏
“新规”将出台,小贷公司喜忧参半
小贷公司被新规戳中痛点:金融机构身份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