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哪得几回闻——聆听民族文化乐章
2013-09-21耿文福
文Ⅰ耿文福 蒙 畅
(作者系贵定县文联副秘书长 黔南州 水书 研究 所研究员 责任 编辑/霍 庆涛)
《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发源地
《桂花开放幸福来》是流行全国并且久唱不衰的经典民歌之一。这首民歌从孕育、诞生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首著名的经典民歌源于贵定县马场河乡的布依族村寨呢?
原《贵州日报》编辑罗马主编的《黔山杜鹃红》(1999年3月第一版,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书在“附录”的“催永昌”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催永昌……1950年调到五兵团(后为贵州军区文工团)……后到贵定县土改,任一区(一区即新场区,辖今天的新铺、新巴、德新、洛北河和马场河三乡两镇,马图乡即是今天的马场河乡)乡长,深入苗族村寨,搜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与罗宗贤合作《桂花开放幸福来》,一经发表得到普遍传唱,至今不衰。”
2002年10月8日,罗马又在《贵州日报》发表《〈桂花开放幸福来〉是怎样诞生的》一文。文章写道:诗人钟华率领团员罗马、王存真、王鸣、王骅等,到花溪凤凰哨,一边做宣传工作,一边收集民歌……回团后,整理采集来的歌谣,有这样一首迎接客人的歌:
桂花生在桂石崖,
桂花要等贵客来;
桂花要等贵客到,
贵客来到花才开。
这支歌不仅在花溪苗寨、布依村寨传唱多年,以后我们在黔南贵定县土改时的布依、苗寨也同样听到传唱。当时,我们的指导员、歌唱家崔永昌很钟爱这首歌,经他苦心加工,不仅丰富了歌的内容,也升华了主题。还展示了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和兄弟少数民族的情谊。崔永昌加工后的歌词增加了:
桂花好比苗家的心,贵人就是解放军,毛主席好比太阳明,照亮了苗家桂树林。山前山后桂花开,苗家从苦难中走出来。毛主席在前边走,苗家随后把花栽。毛主席呀亲人来,苗家桂花年年开。桂花开放幸福来,幸福和毛主席分不开。
优秀作曲家罗宗贤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整理和加工,不仅丰富了原歌的情韵,使它更加优美感人,而且曲谱变得更为丰富和流畅,充满了激情和赞颂。可说是二度创作。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桂花开放幸福来》这首久唱不衰的经典民歌源于贵定县马场河乡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贵定不仅是一片美丽的绿色画廊,更是民族民间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新铺乡的苗族“长衫龙”芦笙舞素有“东方探戈”之美誉、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雾镇的苗族“长鼓舞”也被称誉为苗岭文化的活化石;特别是发端于抱管乡而唱遍全县及周边县市的“布依山歌十八调”更是唱到了广西、唱到了云南、唱到了宁夏,每到一地,都获得歌赛评委、专家和当地观众的一致赞赏,2007年还被省政府公布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力在于区位,魅力在于文化。近年来,贵定县深入挖掘布依族文化,以布依山歌为载体,丰富“金海雪山”品牌内容,招揽八方游客。如今,贵定县的布依村寨,不仅仅是来了客人要唱歌,就是打雷下雨、生产劳动都要唱歌,若是遇上谁家办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那整个村寨更是一片歌的海洋。
《好花红》一个民族的标志性音乐
“好花红来,好花红(呃),
好花生在那刺藜蓬(呃);
好花生在刺藜树(呃),
哪朵向阳,哪朵红(呃)。
好花鲜来,好花鲜(呃),
好花生在那刺藜尖(呃);
好花生在刺藜树(呃),
哪朵向阳,哪朵鲜(呃)。”
这就是唱响惠水,唱响贵州,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好花红》流传于黔南自治州惠水县一带,歌曲最早发源于惠水县毛家苑乡(现毛家苑乡因此更名好花红乡)辉油寨,青岩、花溪、龙里、贵定等地区也有流传。辉油寨四周田野开阔,村寨衬以奇山秀水,片片瓦房映在一片片桔林之中。这里的布依人,热情好客,形成“无酒不成礼仪,有歌方算待客”的风俗,故又有“歌海桔乡”之称。他们以歌代言,以歌明礼,以歌抒情,以歌颂劳动,以歌表达感情。每当春暖花开时,河边、地坎以及山野路边,蓬蓬刺藜盛开,朵朵粉红色的刺藜花,带着湿润芳香的气息,盛开在翠绿色的刺藜蓬中,水灵灵,活鲜鲜向着太阳,艳红可爱,当地的布依族群众便集体创作了《好花红》这首歌,几百年来布依山寨世代流传,久唱不衰。
1953年,以辉油寨歌手王昌吉演唱的《好花红》为母本,我国著名作曲家罗宗贤与贵州省歌舞团的黄江帆、曹玉枫等文艺工作者,将歌曲进行二度创作,从那以后《好花红》这首布依族民歌走出了山门。
1957年,歌手秦跃珍、王琴惠入选贵州省文艺代表队,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会演,在舞台上演唱《好花红》,这朵“刺藜花”开始绽放出绚丽的色彩。2001年,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贵州代表队又以《好花红》冠名演出,夺得了舞美金奖、创作金奖、演出金奖。
《好花红》旋律简洁朴实,曲调悠扬,抑扬顿挫,只有四句两个乐段,是一首典型的羽调式民歌。整首曲子由la do re mi so五音组成,在唱词方面采用了七字四句的形式,曲调传承了布依族山歌的特点。歌头相同结尾各异,以歌引歌,即编即唱,爱情婚姻、劳动生产、风俗习惯,甚至时政要事皆可表达,紧扣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词调本身简约明朗、节奏舒缓,在演唱形式上古色古香,具有布依族原汁原味的质朴性特征。表现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反映出布依族人民纯朴多情的内心世界及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从而形成了具有地域代表性山歌调式,成为布依族民歌的代表。这一独特音乐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歌词字数、乐段和韵、四声平仄等都具有固定格式,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并且《好花红》由最初的独唱、对唱形式,发展到了小合唱、大合唱、多声部合唱等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可塑性。
《好花红》成为布依族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性。它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时代性等基本特征,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历程。而它鲜明的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识,是布依族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相结合所创造出来文化体现。所以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标志性音乐。如今,《好花红》不单单是一首布依族民歌,已经发展成为了民族文化品牌。
为了努力抢救、保护这一民族文化,1998年,贵州省布依学会将《好花红》定为学会会歌,同时刺藜花又作为图案会徽。2008年《好花红》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获得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民歌授予“WHI世界民间音乐遗产保护范例”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