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的山水传奇
2013-09-21张玲玉
文Ⅰ本刊记者 张玲玉
(责任编辑/付松)
公元1638年,在广西游历一年之后,徐霞客经南丹进入黔南荔波(当时隶属独山州),然后来到都匀府。这是他在贵州的第一站。
徐霞客一进贵州,就被这里山脉纵横、层峦迭障的高原山区所吸引,特别感叹荔波小七孔景区:“其石极嵯峨,其树极蒙密,其路极崎岖。”他记录下了喀斯特地貌现象。
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荔波荣获首届“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荣誉。
站在城中的老榕树下眺望荔波,每每转换一个角度向天外望去,四周苍郁连绵的青山仿似镶嵌在浩瀚天空里的巨画。
喀斯特的奇迹——绿色
东经107°37′、北纬25°7′,这里是贵州南部的荔波茂兰原始森林。
空中藤蔓枝干重重叠叠,纠纠缠缠,地上灌木丛生,绿苔披覆,脚旁常有水流汩汩奔泄。这片森林里有各种生物2000多种,其中植物新种约4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就有掌叶木、伞花木、任木、黄枝油杉、南方铁杉、广东五针松、香果树、短叶黄杉、翠柏、穗花杉……在它们旁边,白鹇、兰翅八色鸫、大灵猫、毛冠鹿、猕猴、小灵猫、苏门羚、林麝等珍稀动物嬉戏生长。
没来过茂兰的人很难相信,30万亩茂密的森林,竟然都生长在裸露的喀斯特岩石上。地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但只要有一条石缝,就会生出一棵参天大树。
早在1989年,国际著名喀斯特学家福特和威廉姆斯就曾对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考察,并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请任何一位地貌学家来提名世界上卓越景观的清单,中国南方著名的塔状喀斯特和锥状喀斯特毫无疑问将独树一帜,应当作为世界遗产清单的首选。
喀斯特,是一种典型的石漠景观,是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碳岩河、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的地区。曾几何时,喀斯特的色调在世人的眼中,几乎等同于岩石的颜色——灰色。提起喀斯特,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石漠化和满目疮痍的植被。
1975年,在荔波县茂兰地区发现了面积达20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原生性较强的喀斯特森林。这一发现,使得喀斯特在世人眼中的颜色由单调的灰色变成了——绿色。
荔波喀斯特景观以小七孔、大七孔、水春河、茂兰为代表。其中小七孔以峰丛洼地、地表明流与地下暗河及喀斯特森林为主,融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大七孔以喀斯特深切峡谷、天生桥、地下伏流、地下湖及原始森林为主,险峻雄伟;水春河峡谷以喀斯特深切峡谷、地表河流、峡谷石灰华、喀斯特森林为主;茂兰以原生性喀斯特森林为主。
除去丰富的自然景观,荔波还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就有121种。受到严重威胁的植物有83种,特有植物41种,保护动物45种,地方特有动物48种(尤其是洞穴动物)。由于山深林密,新种的动植物还在不断地被发现之中。
2007年,贵州荔波、云南石林和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中国南方喀斯特”特征和地貌景观方面的多样性是无与伦比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代表了世界上湿润热带到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最壮观的范例。荔波和石林所展示的喀斯特特征和景观都是全球的参照地。荔波喀斯特是贵州高原和广西丘陵地带峰丛喀斯特的典型代表,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条标准:即地球演变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和生物多样性。”
这片森林并不知晓,人类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这里是北纬25度仅有的喀斯特森林。它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罕见的“生物基因库”,早已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它改变了喀斯特风景的固定模式,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与神秘幽深的绿色森林于一体,在山石峰丛之上,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因此,她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称谓——绿色喀斯特。
碧水林国
倘若说森林是荔波土地上最泼墨的一笔,那么水,则勾画了这片喀斯特森林最丰富的写意形态。
无论是大七孔还是小七孔,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那碧荧荧的水,而最让人陶醉的也还是那水。一弯碧水,迤逦向前。秀山、怪石、瀑布、青苔、古木、水潭、翠竹、芦苇……洞中有瀑,瀑中有湖、湖中有石,四围青林古木相映,温柔与粗犷,黑白与翠绿,形成色彩强烈、气质强烈的对比。
在这里,水激荡起所有的想象,那些关于水的童话和传说,彷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得到。
在拉雅瀑布和68级瀑布,高高的山上,瀑水散流在一片树丛中,从十多米高的地方向山下流泻到山脚,洒脱飘逸颇似女性的披肩长发,一绺一绺张扬起白色的水帘。
在水上森林,则是好一番“清泉石上流”的景致。经过多年的河水冲刷,已无泥沙,只有圆润的石头和树,枝枝丫丫、盘根错节,在水中在顽石上扎根、成长、繁茂。 看这生长在石头上的森林,我们该怎样去赞叹这大自然稀有与极致?
鸳鸯湖和卧龙潭一样,水都是晶蓝如翡翠。湖中心立有两棵树,至今依然青葱。湖中有小舟一尾,横斜的肆意,仿若生命的渡口,席卷千古。
在大七孔有天生桥。桥高60米,厚10多米,桥孔宽20多米,被誉为“东方凯旋门”。仰观桥孔,只见巨型钟乳悬挂,桥脚、桥侧的裂隙石缝中绿草灌木蔓生,藤萝花卉缠裹,让人为之惊叹。
小七孔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是古时荔波通往广西南丹的交通要道。沿着这条古驿道由东向西、逆水而上,位于景区之首的便是小七孔古桥。这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桥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此桥跨响水河、拱有七孔,由此得名。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繁荫翳翳,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
早在明代,王阳明就慨叹“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岩”。喀斯特的创作是即兴的,它随心所欲地雕琢出一片片茂密葱郁的森林,一道道飞珠溅玉的瀑布,一条条潺潺蜿蜒的溪流,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地缝山洼……
在荔波,我们可以领略这种种喀斯特的奇迹,当我们与他们相遇,我们的生命、文化、诗意,都将在它宽阔的怀抱中孕育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