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2013-09-20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地职业高职

马 鹏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今天,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与增强。社会对高标准的人才需求愈来愈强烈,高标准的职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学实践基地。当前,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理论文章很多,但大都从政策层面、国外借鉴等方面阐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分析,认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要从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来探讨。

一、职业教育及其属性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追溯职业教育的历史发现,最早的职业教育是以师徒制为主的教育模式,即学徒制。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以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模式出现了,也就有了“职业技术教育”或者“技术教育”等称谓。

职业教育的专业其本质是职业,是职业分析整合的结果。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必须环节,因此它具有职业属性;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一方面是为服务社会而设置的,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具有服务社会的属性,另一方面开展职业教育不仅是为某个单位或者企业服务的,而且是为整个社会的人才需求服务的,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都有责任甚至是义务来共同完成职业教育,最终培养出的人才要为全社会服务,因此它具有社会属性。

二、教学实践基地

(一)教学实践基地的意义

教学实践基地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深化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获得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接受职业环境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及独立工作能力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实践基地的分类

根据教学实践基地的意义和属性,将教学实践基地分为三类:认知教学实践基地、专业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和顶岗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认知类基地范围大,它包含专业类和顶岗类,也就是专业群,甚至是相近专业群均可使用认知类教学实践基地。而专业类教学实践基地只适合于专业群内专业使用,即专业类教学实践基地必须是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者单位,否则就超出了其职业属性。通过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有些学生的专业素质或者能力已经得以表现,已经筛选出真正的职业人才,这时顶岗类教学实践基地开始发挥作用,部分顶尖人才已经具有相当的职业能力,部分学生因为专业选择问题可能表现出其他方面的才能而愿意从事非所选专业的职业,因此这类顶岗实习基地要求大部分是对口企业或者单位,极少部分是在认知实习阶段接触到的企业。三类教学实践基地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实践基地分类

三、现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2004年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走向进行了定位,高职院校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上的教学方式偏理论教学,而在教学实践环节却显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企业实际运作环境的理解,学生对企业宏观管理认识不清、微观实践理解不深刻,短期也很难形成实践操作习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难以形成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认识不到位

姜大源在《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中提出“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同样,职业教育学也具有与普通教育学不同的类型特征。但长期以来,学科地位的确立,总是以知识层次的角度为依据。”通过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可知,大部分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所使用的教材也是本科教材的缩减版,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脱节严重,几乎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

师资方面也有这一问题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既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过硬的动手能力。但从高职教育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仍远远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主要原因有:

(1)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四种途径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教师来源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来源渠道仍占很大比重,占85%,而从企业调入的占8%,其他来源所占比例仅有7%。尽管大学毕业生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毕竟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不熟悉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教学规律,缺乏高职教育的经验,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如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等都处于弱势。企事业单位的教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相对数量很低,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2)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在德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是博士毕业,在企业工作5年后才具备任职资格。我国教育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80%。

(3)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企业顶岗机制不健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授业就是强调要有技能,要求教师不但具有很深的理论水平,还要求具有实践技能。技能从何而来?只有通过顶岗实习才能获得。所谓“顶岗实习”就是要求一线教师针对专业深入社会或企业的某一岗位进行一段时间的岗位学习、锻炼。目前情况是教师对顶岗的积极性不高,对口的顶岗实习单位不愿意提供“岗”让教师来“顶”,即使有岗可顶也是走过场走形式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职业的“职业性”,放不下自己职业的自我优越感。其二,高职院校配套制度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其三,受办学模式制约,学校一般由政府和学校联合,企业几乎不参与,这就造成了企业没有义务或者责任让教师来顶岗。

2.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认识不清

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着职业教育首先是社会的,是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的,培养出的人才又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因此社会主体,无论是政府、行业还是企业,甚至是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协助学校把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上去。在这方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校存在的问题

第一,合作对象的选择过于追求形式。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合作企业选择中应该坚持长期合作、稳定、实效等原则。然而在现实中,由于体制的原因,学校选择合作对象过于注重形式、追求数量,而如何搞好基地建设却成为附属工作,这就导致了学校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处于被动一方,而企业却可能处于一种半推半就的状态,只能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推动合作的发展。

第二,教学实践管理不规范。一是教学实践的管理部门不明确,有的学校直接划给二级教学部门直接管理,从基地的寻找到学生的实习,整个环节没有统一的部门去规划协调,缺乏监督机制,难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责任相互推诿。

第三,与企业合作没有取得双赢效果。学校拥有一定的智力优势,但是不少学校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智力优势,没有很好地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为教学实践基地的合作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进而未能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收益,缺乏继续推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充足动力。

(2)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对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双赢意识不强。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从表面上看,受益者是高校及学生,企业似乎除了在人、财、物等方面付出之外,并没有收益。正是停留在这种认识上,不少企业对与高校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持消极被动态度,基本上没有长期合作、持续发展的意愿。事实上,企业与高校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其收益是明显的,如接受学生实习可部分缓解企业用人紧张状况,只要加以科学配置和管理,学生可以成为现场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学生接触专业工作情境,感受企业文化,会成为企业的忠诚宣传者,有助于树立本企业在行业内部及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可以发现和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加快新员工成长速度。

第二,企业短视,合作诚意不强。一些企业把与高校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当作一项短期投资看待,过于急功近利,期望一旦投资就必须在短期内获得回报。有的企业甚至抓住学校对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期盼和困难,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与学校长期合作,只是希望通过与学校签订一个协议进行一次性博弈,获得其所需要的名誉和其他利益,并未把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合格人才作为合作的目标。

第三,企业远景发展目标不明确。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目标一定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其中包括如何与高校的合作。但是,现实中,不少企业对其未来发展并没有长远规划,更没有把接受高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参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其社会责任的重要部分。

四、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机制

(一)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先决条件

1.基地建设要遵循规律

规律就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人们要想在活动中获得预期的目的,即取得成功,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在基地建设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以及职业教育规律。

2.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四方联动

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见图2。政府在这个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对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发展方向提供政策环境,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为企业提供经费方面的支持,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基础平台。行业的职责是对行业进行规划,提出职业标准,规范人才需求,为本行业健康发展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指导。企业职责是提供岗位任务,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场地。学校是这个系统的主体,它连接着政府、企业、行业,是这个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图2 政、行、校、企关系图

3.基地建设要达到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基地的一系列实践环节要达到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发现问题要实时,具有职业敏感性;分析实践问题要准确,具有现场针对性;解决实践问题要有效,具有技术操作性;处理社会关系要得当,具有关系和谐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即善于发现、敢于竞争、勇于创新;强化执行、关注细节、承担责任;管理自我、精于沟通、凝聚团队;注重质量、降低费用、讲究效率。

(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功能设计

1.教学实践基地的过程设计

教学实践基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Learning by making(在做中学)。在干的过程中学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习、在比赛的过程中学习,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如图3。

在这六个阶段中第一、二阶段为认知实习阶段应达到的,该阶段是学生对企业基本状况有个大致了解,使其想象到其所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般关系;第三、四阶段为专业实习要达到的,该阶段要达到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工作完美的结合,使其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基地升华进而指导其工作;第五、六阶段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实习,进入顶岗实习阶段要达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在岗锻炼可以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最后实现学生身份和工作者身份的完美转变。

图3 学生实践阶段

2.教学实践基地功能设计

三类教学实践基地的要求如图4示,其功能如表2所示。

图4 三类教学实践基地要求

表2 三类教学实践基地的功能

五、教学实践基地的应用性研究

(一)四方均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均要清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均要把眼光放到战略高度,放到为国家、为民族发展大业的高度上去搞好职业教育,认真做好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二)建立合理的双赢机制

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是多招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要协调高校与企业之间在追求目标上的差异,发挥各自优势,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建立稳定、长期、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不难分析,企业深层次的需求与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点在于人才,因此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有双赢基础的,企业或者行业有必要参与学校学生培养工作。为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学校在专业的设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计划的制定甚至是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都要有企业的参与,只有这样双赢的机制才稳固、持久。

(三)建立学校与合作单位的选择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必须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要使合作能够长期进行下去。因此合作对象的选择必须慎重,必须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注意选择那些真心诚意与学校合作、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本专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以此实现互惠互利和核心能力共享的效果,将合作建立在坚实的共同利益和追求基础之上,自发形成长期合作的激励驱动机制。

(四)加强教学实践基地的质量监控机制

学校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周密的实习计划,包括组织管理、实习内容、日程安排、实习纪律、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实习纪律和安全教育。实习前与实习单位一起召开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及执行组协调会、学生实习动员会;专任教师与学校签订《实习责任书》,实习学生与专任教师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有效组织、监控实习全过程,实行专任教师全程管理、分管领导定期巡查制度,双边考核,适时总结。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实习质量标准内容撰写实习报告,专任教师撰写实习总结,完成实习质量评估。学生考核由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与专任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业务能力、完成实习任务情况等,对每位学生进行双边考核,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1.建立学生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实习效果的重要评价依据。评价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使用对象和阶段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权重。主要评价指标见图5。

图5 教学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学生实习质量监控机制

教学实践基地的质量监控机制如图6示。在质量监控机制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为学校制定实习方案和大纲,通过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形成信息反馈机制,最终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图6 教学实践基地质量监控机制

六、结束语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这样才会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才会为社会的进步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4):5-11.

[2]洪林.国外应用型大学教学实践体系与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1585-1586.

[3]王媚莎.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困境与解决办法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5-28.

[4]罗明忠.重复博弈视角下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0 -43.

[5]蒋铮.把创新体现在实训基地建设上[N].中国教育报,2006-03-07(6).

[6]朱摩西.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C]//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展创新改革第二集(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7-201.

[7]邹华,徐剑,宿恺,等.高等工科院校管理学科“基地型”实验中心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96-98.

[8]罗正祥.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1 -4.

[9]李林法,张英香.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82 -85.

[10]丁卫国,吴圆一.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的探索[J].江苏高教,2002(5).

[11]李焕锋.高职高专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04(2).

[12]霍汉平.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9).

[13]顾力平.构建校企共同发展的利益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猜你喜欢

基地职业高职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的基地我的连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