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

2013-09-19毛晨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医师

毛晨佳,董 颖,黄 建*,彭 菁

(1.杭州市滨江医院;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医学教育是由医学院校基础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组成的连续统一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的要求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在某一认可的医学专科中的合格医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是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保证临床医师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又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大功能。患者量大,病种丰富,疑难杂症较多;且带组医师有丰富的带教经验,有利于住院医师积累经验、迅速成长。获得卫生部批准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4个,其中15个基地浙江省卫生厅备案,另有检验、康复等三个专科为浙江省卫生厅批准的住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本文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接受培训的“单位人”为对象,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中得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

(一)培训规模较大。

在我院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单位人”,除了新入院的浙医二院本院职工以外,由于我院同时负责杭州市滨江医院筹备阶段所有医务人员和浙江大学附属义乌医院筹备阶段部分人员的培训,这两类人员一并纳入浙医二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培训人数逐年上升(见附表)。因此,科教部管理人员优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流程,保证培训顺利有序的进行,对培训重点环节实施监控,提高培训质量尤为重要。

附表 2008-2011年“单位人”在我院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人次数

(二)参培人员学历较高。

近5年来,由于招聘要求的提高,新进入浙医二院和委托浙医二院培养的两所医院工作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医生已经达到95%。他们中的大多数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工作认真、富于进取的创新意识等良好个性特点,且多数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管理人员针对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单位人”具有较高学历背景的特点,根据学位性质、学历以及既往有无临床工作经验等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期限,轮转期限1-3年不等。如:科学学位的硕士培训3年,而专业学位的硕士则培训2年,若以往在三甲医院工作1年则减少半年的培训期。值得一提的是,医院为这博士学历的医务人员安排了3个月脱产的科研轮转,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定期开展科研培训讲座、提供实验室平台,并为其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三)多部门协作保证培训流程顺畅。

住院医师入职后先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介绍、医院职能科室介绍以及礼仪、消防演练等内容。医务科集中组织CPR等技能培训、医院感染科进行医院感染专题讲座。然后由科教部统一协调、监督、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过程(见附图)。包括审核轮转期限和轮转科室,组织各种考核,协调临床科室轮转衔接等,并进行详细的过程记录、归档、备案。住院医师进入轮转科室后服从科室安排,参加科室中的诊疗和业务学习以及医院科教部、组织的继续教育并要参加医院医务部组织的医德医风、病例书写规范、抗生素使用等全院性的培训。住院医师应及时、客观、详细地将每日完成的培训内容,包括参与诊疗的各种病例,参加的病例讨论、主任查房、专题讲座等培训教学活动,专业学习、阅读等如实填入《住院医师培训登记手册》,完成每个科室轮转时及时写好出科鉴定。参加出科考核、“三基”考核、执业医师考试以及由浙江省卫生厅举办的住院医师培训考核且成绩合格,最终取得“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附图 住院医师普通专科培训流程

(四)培训过程实施监控改进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3]。我院科教部是主要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部门。科教部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住院医师在轮转科室在岗情况不佳的情况。科教部决定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改善现状,于是组织召开临床科室负责人、住院医师代表的座谈。发现以下几点存在问题:(1)制度:科教科管理缺乏力度,缺乏政策扶持。(2)人员:①轮转医师思想上对专科医师培训认可度不高,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主动性差,认为轮转培训学不到什么,轮转可有可无,浪费时间,还不如早进本学科学习。②培训科室没有专人负责轮转医师的培训工作,对轮转医师的轮转表现缺乏管理、劳动纪律无考勤,眼睁眼闭,放任姑息。③轮转医师外出开会未及时办理请假手续。(3)环境:有些临床科室人员紧张。于是出台了《关于加强住院专科医师培训管理的补充规定》从制度上规范考勤。科教部管理人员加强在岗情况抽查,若出现缺勤,则具书面警告,保证制度落到实处。轮转科室在岗率从原来约90%提高到97%,轮转医师不在轮转科室成为偶发性异常。临床访谈科主任、住院总普遍反映轮转医生在轮转科室医疗组工作表现良好。针对以前出科考核流于形式,不重质量的问题,科教部也根据PDCA循环改进原则制定了《住院/专科医师临床轮转出科考试管理办法》、《住院/专科医师临床轮转出科考核通知和登记说明》两项制度,规定了三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出科考试,需在医院临床技能中心进行,对出科考核全过程及成绩进行登记,抽查轮转科室出科考核责任老师到场率从75%提高到80%。规范了出科考试流程,保证了考核质量。

(五)培训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教学步伐。

我院邀请美国、香港、台湾和上海等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专家作有关住院医师教学培训实践的讲座。派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者去上海等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选拔我院住院医师临床带教老师去浙江大学、香港大学、UCLA、等学校进行教学培训。旨在学习交流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建立、经费保障、人事制度配套、晋升政策、质量控制以及基地资质认证等先进经验,探讨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和相关政策。

(六)信息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我院住院医师的轮转期限和轮转科室安排、考勤均实行内网填报和审核。大大节省了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反馈时间,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二、体 会

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对住院医师培训标准提出培训后应达到6项核心能力:病人照料;医疗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改进;人际关系和沟通技能;专业精神;基于系统的实践[4]。不难发现这六大核心能力是贯穿整个医生职业生涯的所需具备的能力,一名医师若能在从业初期养成良好的诊疗、学习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我院一直努力实行并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一套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实际的规章制度,临床科室负责人和住院医师本人对轮转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并紧密联系实际,各种基本技能操作得到规范,使得轮转培训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提高低年资医生诊疗水平、学习能力、使医学院校基础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顺利衔接的手段,从而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5]。

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会碰到制度的或者实际的问题需要不断解决与完善。我院对于住院医师德正向评价、考核流程比较完善,而住院医师对临床科室的指导者以及行政科室的管理者的反馈机制比较薄弱。以前只是不定期召开小型座谈,了解住院医师对临床指导和管理工作的想法和评价,反馈的信息可能比较局限和片面。目前,我院刚建立了对行政科室管理者的评价系统,每一位住院医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管理者工作进行评价,反映培训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将来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指导者和管理者的工作评价等工作的反馈,使得该项工作做得更加系统和细致。

[1]王德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2.

[2]阚永丰,游凯涛.高学历青年外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2003(5):59-60.

[3]高 恪.持续质量改进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10):19.

[4]General Competencies.http://www.acgme.org/outcome/comp/compmin.asp.

[5]吴 东.协和住院医师培训经验[J].中国卫生人才,2010,26-27.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规范化医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