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演艺秀场的现状与未来
2013-09-19韩金涛
韩金涛,陈 威,季 瑜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
1 什么是演艺秀场
“秀场”在中国一般理解为举办灯光秀、服装秀等小型表演的场所。“演艺秀场”的概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阐述的演艺秀场,又称旅游秀场,是旅游文化的衍生品,根据场地条件可分为室外实景演出和室内演艺秀两种。室外实景演出是国内演艺秀最初的发展形态,主要是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以真山真水为舞台,融入高科技元素,表现当地民俗和文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受气候和演出时间的制约,室外实景演出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室内演艺秀应运而生。与传统的歌剧院、戏剧院、话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等演出场所相比,室内演艺秀场特点鲜明,它不是用于巡演剧目,而是演出某一主题的固定剧目,配套的建筑、舞台设备、周边设施都为该剧目量身打造,主题性和独特性很强。
2 发展条件
2.1 政策引领
我国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2012年5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发布,规划中提出要树立“文化中国”新形象,“十二五”期间将推出100部以上优秀保留剧目和精品剧目,其中有一部分剧目适合演艺秀场,因此,笔者相信,会有新的演艺秀场伴随精品剧目而涌现。
为响应国家政策,各省市相继出台了鼓励演出行业发展的地方政策。以北京为例,在未来5年内,斥资330亿人民币的天坛演艺区、150亿人民币的天桥演艺区①、500亿人民币的水舞间国际剧院②、120亿人民币的北京文化硅谷③将分别落户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房山区,其中不乏一些演艺秀场项目。
2.2 经济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调整期,我国传统制造业依靠投资和外需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的问题充分显现。在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可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高6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 052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2.75%④;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 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增加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5%⑤。按此发展速度计算,预计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为非公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途径。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开始启动或扩大演艺秀场的投资,如万达集团、宋城集团等。
2.3 大众需求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原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提出: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迅速增长、物质消费比重逐步趋缓的阶段。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5 432美元,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长强劲。
演艺秀场作为旅游文化的重要依托,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演艺秀场剧目的声光电多媒体表现形式及其体现的地方文化特色,契合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观赏需求。演艺秀场剧目受到民众的喜爱和追捧,越来越多的旅游公司也把演艺秀场作为其旅游线路的目的地之一。
2.4 旅游业推动
据全球传媒机构尼尔森公司调查,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年均增长10%,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计划把节余的资金花在休闲旅游上。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是2002年的3倍;国内旅游总收入1.93万亿元,是2002年的近5倍⑥。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庞大的旅游人群是演艺秀场的潜在观众。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带来了旅游演出的繁荣,旅游演出如同景区的名片,又反过来提升了旅游的品质,增强了景区的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演艺秀场一般在晚上演出,可以将游客留宿在景区,带动了酒店、餐饮、商业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已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驱动力。
3 演艺秀场的发展现状
3.1 全国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已建成大型演艺秀场60多个,
图1 全国演艺秀场分布
图2 全国主要省份的演艺秀场数量
图3 演艺秀场分类比例
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红色和蓝色标志分别表示该区域内有实景演出和室内秀场。不难看出,我国演艺秀场发展较不均衡,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密西疏的局势,其中以广东、浙江地区最为发达,几乎占全国演艺秀场总数的25%,其他沿海省份、中部各省和西部经济发达的几个省份发展较为均衡,但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及东北三省,演艺秀场发展相对落后,几乎没有影响力大的演艺秀场。图2为全国主要省份演艺秀场的数量:
在所有的演艺秀场中,室外实景演出的数量约占总数的40.3%,室内秀场约占59.7%,见图3。无论是实景演出,还是室内秀场,只要因地制宜,精益求精,都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3.2 出品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演艺秀领域吸引了一些投资企业,也涌现出一批创意团队和制作单位,演艺秀场正呈现出系列化或品牌化的发展态势。
如华侨城集团的欢乐谷系列秀场,宋城集团的《千古情》系列秀场,万达集团系列秀场等;还有以《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等剧目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秀场;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泰山封禅大典》、《刘海砍樵》、《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剧目为代表的山水文化系列秀场;以《梦幻漓江》、《少林魂》、《功夫传奇》、《海边的梦》、《喜玛拉雅》等剧目为代表的天创国际系列秀场。这些秀场种类繁多,节目各异,但基本上是以历史文化或自然景观为创作基础,以传统舞美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呈现。
3.3 演艺秀场与景区的关系
演艺秀场是旅游文化的核心产品之一,可以提升景区的品牌,拉动景区消费,其自身的发展运营也要依托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量,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演艺秀场一般建在旅游景区或景区周边的城市内,截止到2012年10月,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公布5A级旅游景区141家,分布在全国101个城市周边,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只有30个城市或景区内建有演艺秀场54个,还有70%的城市或景区内没有演艺秀场。
另外,我国现有4A景区948个,3A级景区456个,基本涵盖了全国333个地市级城市,相对已建成的60多个演艺秀场,市场需求量很大。
3.4 存在的问题
(1)项目匆忙上马,节目缺乏创意,效果不佳,市场运营压力大。由于有些演艺秀场项目整体定位与工期计划过于主观,前期没有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市场分析与艺术定位模糊,为满足特殊需求仓促上马,又受到投资限制、创意时间不足、制作周期过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演出的艺术性和技术水平不高,模仿多原创少,简单拼凑堆砌,市场反响一般。
(2)没有充分发挥导演的统领作用。个别秀场的导演只负责艺术创意与节目编排,不负责舞台设备、舞美道具制作过程中的质量与成本,项目资金统筹安排不好,没抓好重点和关键环节,使得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影响了节目质量。
(3)艺术创意与市场推广结合不够。创意思想的诠释对于秀场的市场推广效果影响很大。如果仅靠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而不挖掘其文化与科技内涵,很难激发观众兴趣。高效的市场营销离不开对节目创意的深刻理解。只有充分研究艺术创意的深刻含义,并结合当地市场的特点,才能做好市场推广,为秀场日后的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有些演艺秀场对舞美道具与舞台设备区分不明确,舞台设备质量较差。比如,要长期使用并且功能独特的舞台设备,本应大投入高标准完成,却采用传统舞美道具制作流程实施,其刚度、强度以及运行振动与噪音控制未经严格的分析计算,造成设备质量低、效果差、寿命短,不能达到艺术创意的要求。
(5)面向的消费群体差异小,缺少针对性更强的特色秀场。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喜好与价值取向也与以前大不一样,消费逐步从简单粗犷向精细鲜明发展。特色消费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改变的形式。目前演出剧目相对单一,还缺少诸如专门针对老人或儿童的主题类秀场、自然科学性强的科普类秀场等。
(6)“观”和“演”的融合程度不足,消费者缺乏互动和参与的乐趣。这类剧场对科技水平与设备系统品质要求较高,资金投入也相应较大,但使用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运用大型舞台机械与多媒体技术,将舞台、观众席甚至建筑功能一体化设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运动变化,打破传统简单相对固定的观演模式,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4 演艺秀场的发展趋势
演艺秀场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正逐步走向成熟。笔者认为,其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分布均衡化,个别区域密集化。强大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决定,演艺秀场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将加快步伐,其整体分布将趋于均衡化。受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演艺秀场发展会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经济较发达或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将呈现密集型发展的态势。
(2)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现代科技的结合,使秀场更加专业化,表现力更强。演艺秀一般是依托当地奇特的自然条件或传统的民俗文化,展现旅游目的地独有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之美。她不但要有艺术性,更要具备观赏性,只有 “新、奇、特”的演出效果,才能带给游客视听和心灵的冲击。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融入到舞台技术中,如日新月异的视频技术、全息成像技术、特种舞台机械技术、水处理技术,恶劣使用环境下的控制和供电技术等。
(3)创意差异化,市场竞争激烈化。随着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需求日益多样化,其市场运营将面临巨大挑战。缺乏创意、相互模仿,对游客和艺术家都是一种伤害。以人为本,遵循市场规律,定位准确,立足创新,追求特色,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将是演艺秀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注释:
① 汤一原,牛春梅 天坛演艺区建设全面启动,北京日报,2012年5月12日,第2版 要闻·时政
②王晓风 “水舞间” 国际剧院落户北京,中国文化报,2012年10月9日,第7版 文化科技
③祁梦竹 房山加快建设“文化硅谷”,北京日报,2012年1月14日,第6版 2012北京两会特别报道
④张贺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走向纵深,人民日报,2012年11月05日,第8 版
⑤许亚群 统计显示: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跑赢GDP,中国文化报,2012年12月13日,第2 版
⑥王小润 旅游篇:十年发展铸辉煌,光明日报,2012年10月25日 迎接十八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