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与化解

2013-09-19

商业会计 2013年19期
关键词:比率增长率现金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为了防止被破产和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事先的风险预警,但目前常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却很少基于现金流来设计。笔者认为,因“支付不能”的现金流风险是企业真正的财务风险,故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分析是实用的预警思路,它能有效化解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预警

预警是对于未来不利事件的预先估计,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应当以未来数据而不是历史的会计数据为主。同时,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当期、近期与中期、长期的预警。

(一)当期财务风险预警

当期财务风险表现为:“当期现金收入<当期现金支出”,覆盖时间为1-3个月,目的在于判断最短生存天数,因此应当采用绝对数而不是相对数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财务预算编制当期预计现金收入报表、预计现金支出报表。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与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相同,其差异主要在于编制基础是现金制而不是应计制,一般由公司预算小组来完成。预计财务报表所涵盖的时段根据需要来定,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至1年,甚至可以更长。其次,进行月度分析。若“当期现金收入大于当期现金支出”,则可认为当期无风险;而当该关系不成立时或稳妥起见,则需要进一步分析。第三,关键时点分析,即在缴纳税款、薪酬发放、货款支付、归还贷款本息等存在大额现金支出日期的分析,计算该日是否存在上述关系,以判断特定日期的财务风险。

在公司刚刚成立的阶段,没有收入却要大量支出的情况下,财务预警采用上述方法不妥,而应当以期初现金余额扣减月末最低现金存量后的可动用现金量代替当月现金收入后,再进行公司存活天数分析,现金流出可以简化为算术平均法,即生存保障天数=可动用现金量÷日现金平均流出量,以评估现有现金存量可以支持公司正常经营的天数,甚至是逐日分析,以判断风险发生的准确时点。

根据分析情况分别得出以下结论:当期安全、当月安全、第×周前安全、第×日前安全;否则,就应当发出第×日预警、第×周预警、当月预警、当期预警。

(二)近期财务预警

近期覆盖期间为3-6个月,其财务风险表现为:“近期现金收入<近期现金支出”,根源在于营运效果不如意。因此预警在于判断短期偿债基础上的盈利能力,一般采用常用的财务比率分析,主要涉及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

第一步,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此时不必再按天计算分析,可以采用比率分析。在各种比率中,首先,可以利用现金偿债能力比率,即偿债生存保障率=(期间现金收入-期间现金偿债前流出)÷期间偿债现金需求量×100%,以反映为偿债而准备现金的程度,大于100%为安全。其次,可以根据需要对成本生存保障率、费用生存保障率、付款生存保障率等项目进行分析。其中,成本生存保障率=期间现金净流量÷期间成本支出×100%,费用生存保障率=期间现金净流量÷期间费用支出×100%,付款生存保障率=期间现金净流量÷期间付现额×100%,期间现金净流量=期间现金收入-期间现金支出。当然,也可以采用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资产负债率等传统的比率分析,但仅宜作为参考。

第二步,盈利能力分析。基于现金流观点,盈利能力就是创造现金的能力,对此首选的应当是现金生成率,即(期间现金流入-期间现金流出)÷期间现金流出×100%,含义为每支出一份现金所产生的现金净增加份额,以反映公司制造现金的能力,如果注意力集中在经营上,则有:销售创现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100%,以评估经营工作创造现金的能力,当然还可以用费用现金比率、成本现金比率等对费用成本付现创造净现金流量能力进行分析。同样,可以进行传统的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比率的补充分析,以作为进一步的参考。

最后,运营能力分析。能够预测财务风险的仍旧是有关现金的比率,即反映公司运营效果的现金流比率,如现金增加率=(期末现金-期初现金)÷期初现金×100%,以反映本期运营导致现金的增加,同时进行收入回款率、存货销售率等比率分析。其中,收入回款率=已收现收入÷收入总额×100%,存货销售率=期间存货减少额÷期末存货余额×100%。当然也可以采用传统的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反映运营能力的财务比率进行补充分析,以判断近期财务风险之所在。

(三)中期财务预警

中期时间覆盖6-12月,财务风险为发展能力不足,表现为“未来现金流入量<未来现金流出量”。此时,需要采用增长率指标分析,目的是评估公司发展动力;该分析需要历史的财务报表和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通过历史轨迹评估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单项增长率分析。其财务比率可以采用传统比率,但数据则应采用历史数据与未来数据的结合,其通用公式为:(某项目未来数据-该项目历史数据)÷该项目历史数据×100%,具体比率有:净利增长率、收入增长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管理费用降低率,评估单项发展能力;也可以对比率进行横向对比,以进行比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比如:净利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以反映市场占有率所带来的净利润的增长率。

其次,综合盈利分析,以测试公司经营应对风险能力的弹性。一般采用本量利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析、保本点分析、安全边际分析、敏感性分析,以评估公司产品利润对外界压力的承受程度,从而判断公司发展内在动力的可变动程度。

最后,公司总体、行业内的对比分析。如多变量的“Z计分模型”、比较杜邦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等,从业内公司间对比,探求处于业内竞争中的公司抵抗风险能力。

长期预警则要延伸至一年以上,本文暂不分析。因为只要公司能够准确预知自己一年内的经营情况并有效化解财务风险,那么该公司一定能够化解更为长久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化解

(一)当期财务风险化解

当期财务风险是当期的“支付不能”,是前期工作失误在当期现金流量方面的显化;因风险已经爆发而不可能事前控制,只有现时补救,其化解方法只能是现金的增收节支。增加现金流入可以出售短期证券或管理层甚至职工借款。减少现金流出,首先是货款延迟支付,但应当对信誉损失进行权衡;其次延迟发放工资,但易引起员工心态的波动;最后延迟付息还本或者缓交税款等方式,但是这将引起银行、税务机关的关注,且还要经过一定程序,如此一来必将损害公司外部形象,由于其对公司的重要性,非万不得已不宜采用。

由于这些风险来之突然,应对方案可能对各方利益冲击比较大,甚至要进行合理却“违法”的举措——应急而向个人的临时借款,可能招致“非法借贷”的风险。2003年的孙大午事件、2011年的吴英事件都是例证。而延迟付款,有可能将刚刚建立起来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形象毁于一旦。比较而言,管理层借款给企业是最好的方法,但管理层私人资产此时通常都无款可动用了。因此,公司应当对各种增收节支方式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每增加一个确定事项重新分析一次,以求用最低代价度过支付危机。

(二)近期财务风险化解

由于近期财务风险尚具有一定的缓冲期,因而其应对策略可以从事先、事后两方面来进行,其方法仍旧为增收节支,但不像当期风险以现金为唯一指标,而是现金流与经营效率并举。在增收方面,基本为事后补救,主要措施:将闲置资产变现,应收账款催收、质押借款与售卖等;对于存货,采取存货抵押借款、易货贸易、存货抵款等方式。虽然这些举措会带来一定损失,但是公司盘活了资产,延迟了风险,形成有效的现金流入,而损失抵税又可减少现金流出,应当说对公司是局部不利而总体有利。

在节支方面,主要措施为对成本与费用的事中控制。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以需求为支持的采购申请责任制度,对于采购量较大的采用招标方式,对于数量较少或金额较小的,可货比多家以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费用,同时尽可能采用赊购方式,延迟现金流出;对于费用控制,可以采用费用中心考核方式,完善费用报销制度,加强费用支出与个人利益的联系,从而提高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贡献。通过强化成本费用支出管理举措,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创造盈利能力,实现近期财务风险的控制。

(三)中期财务风险化解

中期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发展动力缺乏,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原地徘徊、发展停滞,或仅仅属于账面的发展:会计利润增长率>现金净流量增长率。在行业内部的比较,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收入增长率低于竞争对手,成本费用增长率超过收入增长率,导致公司净利率不断下滑。在行业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市场竞争加剧,逐步从领导者蜕变为追随者、边缘化为被收购对象,甚至沦落为股权无人过问的破产者。

因中期的时间性,使得公司能够事前整体控制,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竞争力。首先,应当进行SWOT分析,并据此制定创新产品研制计划、富有竞争力的销售政策。其次,根据分析及其结果,实施预算管理,落实研发计划、促销方案,同时进行以会计政策选择为核心的税务筹划,通过制度管理全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与经营效率。最后,实施资本运作,通过规模扩张形成公司发展的核动力。利用股权投资寻找新的现金流量增长点,进行债务重组盘活存量债权,实施利润转移提高现金流。这样,一系列层次分明的措施计划,实现公司现金流增长点的扩展,全面实现财务风险的事先筹划,达到“现金净流量增长率>会计利润增长率”的效果,全面避免财务风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猜你喜欢

比率增长率现金
被饭店套牢
被饭店套牢
被现金券套牢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羧酸酯酶比率荧光传感
台2016GDP“成功保1”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谁窃走了现金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