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绘画教学中的范画问题

2013-09-18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郭晓旴

当代学前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范画引导者技巧

■ 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 郭晓旴 童 彦

谈及幼儿美术教育,总是会想到,孩子们的画“很像”老师的范画,这样是否限制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可如若不进行范画,绘画的技能技巧又将怎样传授给孩子?孩子的能力又将怎样得到提高?这成为我们许多幼教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选取了一节大班的实物观察画活动——《蔬菜》,通过在年龄和绘画水平相当的大一班和大二班的对比教学来进行研究。

实录:

大一班:老师在黑板前摆好茄子、青椒和芹菜,幼儿观察造型并分别说出其名称、特征及摆放位置。老师随后在黑板上对摆放好的蔬菜造型进行绘画示范,边画边讲解应该先画放在最前面的青椒,画茄子和芹菜要注意被有青椒遮挡住的部位线条要跳过去。随后,老师将摆放好造型的蔬菜放在每组的桌子中间,供幼儿从各自座位的不同角度去观察表现。孩子作画,有的孩子看都没看桌面上的蔬菜,直接临摹老师的范画,或是凭着自己听老师示范讲解的印象埋头作画。有的孩子则一直望着桌面上的蔬菜造型迟迟不肯动笔,好像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画起,最终还是选择模仿老师的示范画,结果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都与老师的范画相似。

大二班:老师一开始引导幼儿观察蔬菜造型,启发孩子对蔬菜造型进行有趣的联想,让孩子们对蔬菜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幼儿开始作画,每组幼儿自己选取三样蔬菜自由地摆放造型,他们兴奋地与旁边小朋友商量谁放在前面、谁放在上面,饶有兴致地坐在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还跑到旁边的小朋友座位旁从其他角度看一看。当老师观察到许多孩子画的蔬菜只画出了轮廓,于是引导幼儿认真仔细地观察蔬菜,并拿芹菜做范例,示范画出芹菜身上的粗纤维,同时展示孩子们中一幅细致地画出叶片上脉络的幼儿作品给大家看,引导大家关注蔬菜身上的细节。老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想,表扬了为蔬菜画出水珠的小朋友。果然,之后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装在盘子里的蔬菜、冒热气的蔬菜、放在冰箱里的蔬菜,等等。

分析与思考:

同样的教学内容,相当水平的孩子,在两个班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两个班的老师都出示了范画,大一班在课程开始时进行完整示范,大二班结合幼儿绘画中出现了问题进行部分示范。结果大一班幼儿的作品单一、缺乏个性,而大二班幼儿的作品画面丰富、具有创造性和童趣。

大一班作品

大二班作品

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而非传授者、管理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教师成为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大一班老师在活动中仍然高控制,采取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即老师示范—分析讲解—幼儿作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应该怎么画,都由老师一传授给幼儿,这就有悖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习者自身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且学龄前儿童自主性发展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到了大班,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不再需要老师“手把手”式的教育方式,而是要适当地放手。

相反,大二班老师从幼儿出发,调动幼儿的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充当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在帮助下逐渐形成,所以孩子既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又能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注重幼儿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多次强调:“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并指出,“把学前儿童的意识教育定位在普通艺术教育的范畴之中,强调了幼儿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学前阶段是幼儿艺术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而幼儿的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儿童潜在的创造力,期望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大一班这种老师完整示范、幼儿机械临摹的方式,就让孩子的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不利于其自主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个性得不到彰显。大二班幼儿作品之所以变化多端、创新而有童趣,则归功于老师丰富其情感、激发其兴趣,给予孩子自由选择、自主创新的机会,尊重、支持他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三)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强调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并不是否定在美术教育中对幼儿技能的培养,也并不意味着老师不用去教,而是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面临的问题有所把握,才能根据需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两个班的孩子都对实物观察画接触得较少,比较生疏,大一班老师虽然边示范边讲解,但并没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所以在后来幼儿作画过程中许多幼儿观察了却不会画。大二班通过激发想象、自由摆放等方式让孩子加深对方位的认识,遇到问题及时发现,给予幼儿技能技巧的示范指导,当看到能力较高的幼儿有了自己的创新时,支持鼓励幼儿加入创想,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 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合理运用教师范画,在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下,帮助其获得一定的技能技巧。

(一)不能只关注技能技巧,而忽视孩子自主的舞台、自我的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技能技巧的获得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要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同时,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老师的示范只是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而非方法的直接传授。正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倡导的信任和理解孩子,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发挥表现,不用成人的标准和臆断“框套”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使用范画要允许、容纳孩子好的建议和不同的想法,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作品;要注意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打开幼儿的眼界和思路,不受范画影响限制。

(二)不能只追求创新,而舍弃孩子技能技巧的提升

在美术教育中,一定的技能技巧的培养是形成幼儿美术素养的重要方面,幼儿一定程度技能技巧的掌握,有助于其更好的美术创作,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美术教育中恰当地使用范画显得尤为重要。

1.把握何时使用范画。

首先,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需要出示范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对于幼儿比较熟悉的主题或内容,且具备相应技能技巧的活动,可以不出示范画,如想象画,老师只用进行启发引导。其次,当涉及未曾接触过的技能技巧时,如表现人物画的活动中,画侧面的人、画动态的人等,老师可以进行重难点范画,这样,既掌握了技能技巧,又不影响其自主创作。再次,教师向幼儿介绍新的绘画方式,如刮画、滴蜡画,就需要老师进行范画教学。

2.把握如何使用范画。

教师出示范画根据绘画内容和主题的不同以及幼儿已有经验,选择适合的示范方式。如,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考虑到年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先完整示范再分步示范的方式来交给孩子新的绘画方式,让幼儿先有个整体认识再逐步了解。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要适时、适度地使用范画,注重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相结合,这样,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充分、尽情地展现自己。

猜你喜欢

范画引导者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指正要有技巧
智慧运用“范画”,让小学美术课堂更有效
合理运用的适时而止和适可而止
提问的技巧
用范画点亮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灯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运用范画提高课堂实效性
数学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