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胜利油田Y176井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

2013-09-18闫昭圣周银玲彭喜明

地下水 2013年6期
关键词:洼陷孔喉井段

闫昭圣,周银玲,彭喜明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710069)

Y176井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罗家鼻状构造北翼。而沾化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部,南以滨县凸起、陈家庄凸起、垦东青坨子凸起为界,西与惠民凹陷相连,北与义和庄凸起、埕子口凸起毗邻,向东与黄河口凹陷相接。沾化凹陷自西向东依次沉积了四扣洼陷、渤南洼陷、孤南洼陷和孤北洼陷[1]。渤南洼陷在埕南大断层和孤西断层控制下形成了数条断裂带,设计井Y176井所处的罗家鼻状构造位于渤南洼陷南部,西侧紧邻四扣洼陷,东侧是渤南油田。本研究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储层物性研究方法,分析总结研究区沙四储层的特征,对该研究区及类似油层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沙四上岩性组合:上部为灰色含膏泥岩、石膏质泥岩与深灰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下部为灰色细砂岩、泥质细砂岩,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灰色,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紫红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2,3],与Y176区沙四段上部为含膏地层、下部为砂泥互层的特征一致。Y176井钻遇沙四段储层厚98.27m,占钻遇地层厚度的28.4%,储层单层厚度最大7.20m,一般1.00~4.70m,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胶结较疏松。岩心全岩X衍射分析表明,细砂岩及粉砂岩的成分以石英为主,斜长石次之,为长石石英砂岩,粒度分析多为不等粒砂岩,标准偏差位于0.72~2.0之间,分选中等—较差。

1.1 储集空间特征

从取心情况看,储层中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局部可见小的溶蚀孔隙,次为溶蚀孔。从岩心看,岩石含油性与泥质含量和砂岩粒度有密切的关系。泥质含量高的地方含油丰度低或不含油,泥质含量低且粒度较粗的岩石含油丰度较高[4,5]。

2 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

2.1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根据岩心录井核磁分析,第一、二次取心3686.1~3701.3m核磁共振谱图都呈单峰型状(见图1),表明孔喉大小的分布比较集中,孔喉分选较好,从T2累计频率曲线上看,拐点位置较高,表明储层孔喉为细歪度型。第三次取心3791.10~3799.40m核磁共振谱图既有单峰型(见图2),又有双峰型,单峰型谱图的峰也较宽,表明孔喉的分选要比第一、二次取心井段的孔喉分选差,而T2谱图的主峰在截止值的两则都有出现,所以大小孔喉的分布比较分散,T2累计频率曲线上的拐点位置有相对较高的,也有相对较低的,表明孔喉既有细歪度型的,也有粗歪度型的。

图1 第一段取心部分岩心样品的核磁分析T2谱图

图2 第二段取心部分岩心样品的核磁分析T2谱图

由于Y176井取心井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与樊家地区岩性粒度相似,因此,利用核磁共振分析的T2值对取心井段储层的储集空间参数进行了计算。从表1中可以看出,3686.1~3701.3m井段储层的孔喉分选系数都小于0.393,平均为0.123,说明孔喉大小均一。其T2几何平均值小于6.5 ms,平均为3.01 ms,表明孔喉较细,平均孔喉半由于Y176井取心井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与樊家地区岩性粒度相似,因此,利用核磁共振分析的T2值对取心井段储层的储集空间参数进行了计算。从表1中可以看出,3686.1~3701.3m井段储层的孔喉分选系数都小于0.393,平均为0.123,说明孔喉大小均一。其T2几何平均值小于6.5 ms,平均为3.01 ms,表明孔喉较细,平均孔喉半径为0.486~0.907m,平均为0.611m,属于微细孔喉。平均排驱压力为1.755 MPa,平均中值压力为9.487 MPa,排驱压力较大。3791.10~3799.40m孔喉的分选系数为0.05~0.669,平均为0.391,说明孔喉大小相差较大,分布不集中。其T2几何平均值为2.355~14.598 ms,平均为6.401 ms,平均孔喉半径为0.532~1.209m,平均为0.835m,同样属于微细孔喉,但要大于第一、二次取心井段的储层。

Y176井取心井段核磁录井得孔隙度为3.77%~12.46%,渗透率小于4.22×10-3m,测井孔隙度2.739%~11.729%,渗透率 0.012 ×10-3μm2~6.355 ×10-3μm2,岩心常规分析孔隙度为5.4%~16.4%,渗透率为(0.034~16.9)×10-3m2(有两个深度样品存在裂缝,其孔隙度分别为 38.8×10-3m2、127 ×10-3m2),综合评价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低渗储集层。

表1 取心井段核磁分析计算储层物性数据

测井资料表明,沙四上亚段砂岩孔隙度位于2.7%~15%之间,渗透率在 0.2×10-3μm2~20×10-3μm2之间,属于超低孔—低孔、超低渗—低渗储集层。

2.2 沙四上储层物性变化特征

Y176井与Y290井同属埕南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它们的岩性组合都为泥质岩类与砂质岩类不等厚互层。对于单层厚度大于2m的储层,它们的测井孔隙度都介于4%~16%之间,属于特低孔~低孔储层,变化范围与Y176井相似。说明该扇三角洲中同相带的储层物性比较近似。Y171井与Y176井不在同一扇三角洲中,岩性组合与Y176井相似,其实测孔隙度为4%~25%,平均值为11.5%,属于超低孔~低孔储层(图3)。尽管这两口井不在同一扇体中,但其沙四上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似,储层的储集空间大小也相近。而北部的Y285井距物源较近,其储层岩性多为砾岩。常规孔隙度一般为1%~5%。其储层物性要差于Y176井和Y171井及Y290井。由此可见,无论是埕南陡坡带扇三角洲还是孤岛凸起西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的储层物性要大于近源砂砾岩储层的物性,但其孔隙度都大于1%,仍属于有效储层的范围。

地质院研究认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孤西凸起的物源富含变质岩岩屑成分,埕东凸起物源相对富集岩浆岩岩屑成分,陈家庄凸起物源富含沉积岩岩屑成分,因此认为Y171、Y172井沙四上亚段沉积物来自于埕东凸起。但由于埕东物源所统计的点较少,且孤西物源所覆盖的区域包含了埕东物源区[6,7]。所以,在目前的统计情况下,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岩屑类型三角图并不能有效区分埕东物源与孤西物源。

图3 Y171井岩心常规分析孔隙度直方图

3 沙四上储层平面展布

从沙四上储层厚度图上可以看出,Y176井区沙四上扇三角洲前缘储层的最大厚度位于Y176、Y171、Y290和Y173井一带,呈西西南—北北东走向(图4)。其北部外侧应是埕南陡坡带近源砂砾岩沉积,南部外侧是孤岛西扇三角洲沉积。

储层分析表明,埕南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砂岩储层多以细孔隙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存在,个别砂层以大孔隙为主。储层多以束缚水为主。这可以从多口井的试油成果得到证实。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都为有效储层,对集储油气有利。在扇三角洲前缘,水道是储层比较发育的部位,储层物性较好,而水道间储层则相对不发育,储层物性差。

图4 Y176井沙四上亚段储层厚度等值线图

4 结语

(1)沙四上亚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其次为溶蚀孔,微细孔喉,属于超低孔—低孔、超低渗—低渗储层。

(2)Y176井沙四上亚段属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3)埕南陡坡带扇三角洲前缘砂岩储层多以细孔隙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存在,个别砂层以大孔隙为主。储层多以束缚水为主。

[1]王世虎,夏斌,陈根文,等.济阳坳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讨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4(28):428 -434.

[2]毛曼.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研究方法及成藏认识[J].石油地质.2013,3:151-144.

[3]董明,郝志伟,师涛,等.济阳坳陷渤南-邵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有效储层发育规律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4:126-129.

[4]苗建宇,祝总祺,刘文荣,等.济阳拗陷砂岩次生孔隙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2):154-158.

[5]朱筱敏,王英国,钟大康,等.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空隙类型与次生孔隙成因[J].地质学报.2007,2(81):197-204.

[6]陶宗普.济阳拗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及典型沉积的储层分布、隐蔽油气藏形成规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7]张金亮,张鑫.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与油气分布[J].沉积学报.2008,26(3):361-368.

猜你喜欢

洼陷孔喉井段
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中国近海钻井液用量估算方法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及对可动流体的控制作用
WLH81-C井提速提效技术
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
无返排精细酸化技术在临南洼陷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盆缘非生烃洼陷它源油气运聚方式及勘探意义
——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为例
通过描述图像的均衡性评价储层非均质性
珠-坳陷北部洼陷带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
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