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民穿得更好:仪化公司服务民生系列故事

2013-09-18俞春华翟瑞龙通讯员

中国石化 2013年10期
关键词:涤纶纤维

□ 本刊记者 俞春华 翟瑞龙 通讯员 张 健

浩瀚长江,千回百转。

扬子江北畔,西距六朝古都南京60公里、东去淮左名都扬州30公里——江苏仪征市胥浦镇,有过春秋名将伍子胥过江脱险、浣纱女跳水相救的动人传说,也是历代的古战场。上世纪70年代末,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当一幅描绘化纤城的蓝图在这块沉寂多年的土地上铺开后,这里又一次沸腾起来——国家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决定在四大化纤基地的基础上,在仪征建设一个更大的化纤工程。上世纪80年代,仪征化纤公司成立。

从让人民有衣穿,到让人民穿得更好,从量的发展,到质的提高,每一点进步都昭示着仪化公司正在努力提供让人民满意的产品。本期《关注》栏目将向各位读者讲述仪化服务民生的那些事。

故事一:我国化纤工业的重大决策

服装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百姓的衣着,实现了从短缺到充足,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单调统一到色彩缤纷,从突出共性到彰显个性……百姓衣着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进步,也记录了中国石化“衣被天下”梦想成真的历程。

吃饭穿衣是国计民生大事。按照传统,中国人的穿衣问题,靠种植棉花取得原料后再缫丝或毛纺解决。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粮棉产量较低,如果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就会占用更多原本就不足的耕地资源;可是不种棉花,如何解决人民穿衣问题?

一种名为的确良的布料进入了中央领导的视线。“石油可以造棉花”。这种以石油为原料制造的化学纤维,可以替代布匹,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解决穿衣问题,是十分可行的途径。

□ 仪化博纳公司土工布生产现场。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央提出了“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这是把发展纺织工业的重点放到发展化纤工业上来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当时,我国化纤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化纤工业才刚刚起步。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人造纤维工业,建立了引进万吨设备的北京维尼纶厂。1972年,经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决定在上海金山、辽宁辽阳、天津大港、四川长寿分别建设4个以石油(天然气)为起始原料的大型石油化纤企业。1977年6月,轻工业部又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五五”计划期间扩建金山二期工程和再建一个特大型化纤企业的发展目标。1978年,经过国务院批准,仪化公司列入国家重点引进项目,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批准的22个重点引进项目之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穿衣问题、缓解国内化纤的供求矛盾、改变中国化纤工业落后面貌的战略性措施。

1990年,仪化公司一、二期工程竣工后,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生产线年总产量达50万吨,相当于1000 万亩高产棉田的产量。涤纶纤维与棉花混纺制成的产品,可以为11亿中国人每人每年提供两套新衣。仪化公司的建成,为解决我国“粮棉争地”的矛盾、实现“衣被天下”的梦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2年,是仪化公司恢复开工建设30周年,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推动发展,仪化编辑出版了老同志回忆录——《奋斗的足迹》一书。公司老领导龚伦兴撰写了《仪化建设回顾与思考》一文,在“建设过程回顾”这一章结尾写道:“最值得仪化人自豪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两大贡献:一是首创了特大型工厂借债建厂的路子,这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国家财政很少投入的情况下,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化纤生产基地;二是在国家实施取消全国棉布凭票定量供应的民生工程中,也有我们仪化人的重要贡献。”

故事二:“衣被天下”梦想成真

涤纶,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中国人俗称的确良,因为挺括耐穿且可以免烫,上世纪70年代,深受老百姓青睐,风靡全国。

1977年,蒋士成受纺织部委派参加了仪化基地的总体规划,承担设计总负责人,1980年以后,又兼任仪化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与数万名建设大军在仪征这片热土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会战。在荒凉的农田上,在简陋的工棚里,在用煤球取暖的冬夜里,绘制了一幅幅壮美的蓝图。

1990年,仪征化纤一、二期工程竣工。蒋士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聚酯工业发展迅速,但中国聚酯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成了“洋设备”的“博览会”,这种长期受制于人的状况与中国聚酯工业的持续发展极不相称。向国外垄断技术挑战,走消化吸收、创新之路,涉及产学研和国内设备制造等多个环节,这个头谁来挑?蒋士成的大胆想法得到了公司领导和纺织部的支持。1992年7月,仪化拿出一条聚酯生产线,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纺织部工业设计院和南化集团化机厂对仪化聚酯八单元进行30%增容改造。当时,压力是相当大的,干不成,现有的6万吨的聚酯装置将报废,但仪化从创业初期就流行这样一句话:“压力并不可怕,各种分子只有在一定的压力下才能聚合成新的物质,产生质的飞跃。”历经3年奋战,八单元改造一次成功,实际增容达到50%。1996年,当仪化人在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上宣布这一喜讯时,外国同行向仪化人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仪化公司短纤装置职工精心检查半成品。

1997年,蒋士成又作为第一研制人,组织了我国第一套10万吨/年国产化聚酯项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项目攻关,该项目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攻关项目和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1999年底,蒋士成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殊誉。2000年12月8日,该项目在仪化一次投料开车成功,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蒋士成对身边的助手缓缓说出了一句话:“终于没有把遗憾带到21世纪。”

该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这样一个重大国产化项目,大大降低了化纤项目建设的技术门槛和投资成本,带动了中国大化纤的跨越式发展。蒋士成被我国学术界誉为中国“的确良之父”。

2004年4月1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决策咨询》第一期“聚酯技术自主化和装备国产化的成功启示及建议”一文上批示:“聚酯技术自主化和装备国产化的成功是宝贵的。要认真总结经验……从政策、机制、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我国聚酯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聚酯装置国产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引进的同类装置相比,可节省约50%的建设投资,为推动国内聚酯行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基础和条件。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2年,国内有130多套大型聚酯装置相继投产,新增产能2700万吨以上,初步估算可为国家节约资金数百亿元。

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在《国事续述》“筚路蓝缕,衣被天下”这一章写道:“我曾经讲过一个观点,现在的衣食住用行几大类生活要素,解决得最好的是穿衣问题。国内国外、城市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穿衣水平差别不大。”在《中国石化三十年》一文中写道:“1983年,中国生产的化学纤维只有40万吨,2012年已发展到345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大国,城乡人民的穿衣日益丰富多彩。在‘记者走基层’的电视专题报道中,西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吃住行用的条件都很差,唯独男女老少的衣着都温暖、得体。”

故事三:涤纶短纤编织时尚生活

“仪化作为国内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希望为中国高档涤纶缝纫线业提供优质原料”。11年前一个客户的建议,成为仪化开发涤纶缝纫线系列品种的动因,目前,仪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涤纶缝纫线原料供应商。

涤纶缝纫线用于缝合各种服装产品,具有实用与装饰双重功能。涤纶缝纫线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缝纫效果及成衣品质,而且影响成品的外观。我国是服装生产和需求大国,每年涤纶缝纫线需求量几十万吨。

过去国内制线企业生产高档涤纶缝纫线大都使用进口原料,为了填补国内空白,结束高档涤纶缝纫线进口的历史,仪化锲而不舍地顽强攻关,成果显著。该产品开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开发跨度长达10年。目前,仪化的两个品种已经替代进口产品T333、T353,成为世界制线名企在中国工厂和部分国外加工基地的首选原料,销售量从最初的每年千吨,到现有每年20多万吨,产品的附加值从零到现在根据品种不同,在500元/吨到1000元/吨之间。升级产品FR211成为高端用户首选。

2009年以来,仪化出现有光涤纶缝纫线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仪化有光缝纫线型短纤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达40%以上。国内制线名镇湖北汉川马口有80%的纺织企业制线使用仪化的原料。湖北汉川市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在今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希望仪化继续稳定产品质量,实现地方发展和企业效益的共赢。

为满足用户需求,优化短纤品种结构,同时分散风险,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仪化从2002年开始与合作单位共同努力,在常规棉型短纤生产装置上研究开发出适应水刺非织造用途的专用涤纶短纤维。

水刺无纺布广泛应用于服装衬布、皮革基布、湿巾、卫生巾、婴儿尿布、手术罩布、手术衣和一次性用品等卫材。1997年国内总产量只有3500吨,到目前产能达到40万吨左右,每年需要涤纶短纤近20万吨。

水刺无纺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卫材领域,决定了水刺专用短纤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必须适应更加严格的标准。仪化以消费者健康和满意为唯一标准,不折不扣地改进生产现场环境和员工行为习惯。对断裂强度、疵点、含油率、耐环境性等指标提升了标准。

台湾一家在水刺无纺布行业处于龙头企业的生产商,产品大部分销往欧洲、美国和日本。去年12月,仪化生产技术及服务人员多次前往这家台商在浙江的独资企业交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生产参数做了特殊调整,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家企业放弃使用多年的台湾知名厂家生产的水刺专用短纤,改用仪化产品,扩大了仪化在水刺领域的知名度,也获得另外一家浙江企业的青睐。

2006年,水刺无纺布涤纶短纤维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仪化涉足水刺无纺布领域10年来,产销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稳定的质量成为生产高端水刺无纺布客户的首选产品。仪化也成为水刺无纺布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

□ 仪化公司短纤生产现场。

故事四:涤纶中空相伴健康生活

□ 仪化公司高纤中心职工精心检测产品。

人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床上用品舒适性、卫生安全等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社会上一度出现的“黑心棉”引发了人们对床上用品安全品质的担忧。

仪化采用直接纺工艺生产的涤纶中空纤维,被业内称之为“原生中空”。仪化涤纶中空纤维约80%用于床上用品,通过加强与国内家纺名企的合作,提高了中空纤维直销的比例,占据中国好被子的大半壁江山,在市场上树立了卫生、健康、重视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

据了解,中空是指纤维中间有孔,常规中空均是一孔,仪化率先开发生产的四孔、七孔、远红外、长效芳香型、有色等三维卷曲涤纶中空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三维卷曲中空纤维具有永久的立体卷曲、优良的蓬松回弹性及重量轻、保暖性好的特点,可替代棉花做被子,同时还具有远红外、抗菌、抗螨虫、阻燃等功能性特性,仪化涤纶中空纤维效益一直较好。

2003年以来,由于禽流感频发,导致大量的禽类被捕杀,羽绒制品的原料供应紧张,原料价格也出现了飞涨,我国羽绒制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人们对絮绒原料的扬尘和菌类含量指标的要求更为严格,却给类似羽绒产品的微细纤维的发展提供了商机和市场。仪化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加大微细旦“赛羽绒”的开发力度。超细涤纶短纤维具有良好的手感和优良的蓬松性,而且其制成品可反复洗涤,对储存环境要求不高,不霉不蛀,完全可以成为羽绒产品的替代品。仪化成功开发的微细旦“赛羽绒”,可以和羽绒媲美,甚至有些性能超过羽绒,抢先占领了国内羽绒制品原料市场。今年春季H7N9禽流感发生,导致羽绒原料市场供应严重短缺,“赛羽绒”是独有品种,产品持续热销。

目前,仪化通过既可生产涤纶短纤维又可生产涤纶中空纤维的柔性生产线,加快推进“赛羽绒”“赛丝棉”“超仿棉”等系列替代天然纤维产品的开发,其中“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是仪化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20多个院校、企业联合申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目前已进入工业化试生产阶段。

故事五:瓶级聚酯切片践行低碳生活

饮料业在中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这给饮料瓶、饮料瓶片市场带来无限商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内瓶级聚酯切片生产技术尚不成熟,只能提供矿泉水等一般饮料所需要的瓶片原料,碳酸饮料原料的瓶级聚酯切片,一直依靠进口,致使这一块巨大的市场被境外企业占领。仪化在1996年底就将经营眼光投向了这块市场,并把这一产品作为仪化由服装领域向非纤领域过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

称霸世界和中国饮料市场的“可口可乐”公司对瓶级聚酯切片供应商要求甚严,但一旦拿到技术认证书,产品售价就会大大提高。为了搞清楚瓶坯生产中乙醛含量的控制办法,员工不分昼夜地用剪子把瓶坯铰开并碾成碎片进行测试,坚硬的瓶坯把手磨得水泡连着血泡。1997年到1999年,经过一系列的产品实物检测、扩大试用以及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查,BG-850瓶级切片通过技术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取得“可口可乐”公司认证的瓶片品牌。在获得可口可乐的认证过程中,仪化瓶片还取得了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和欧洲经济委员会(ECC)组织的卫生认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2000年12月15日,仪化又通过“百事可乐”公司认证,取得了进入全球第二大饮料企业的通行证,也使仪化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公司双认证的企业。2000年,仪化可乐用瓶级聚酯切片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2003年,仪化开发出了高吸热碳酸型瓶级切片,产品出口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而在国内市场,尽管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销量仍几乎为零。这一市场格局的“颠覆”,得益于国内碳酸饮料业绿色低碳理念的兴起。2010年下半年起,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企业,在中国市场率先使用低碳的包装材料——高吸热碳酸型瓶级切片,于是,仪化“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高吸热碳酸型瓶级切片开始俏销。据了解,仪化高吸热碳酸型瓶级切片所制的瓶坯,与普通切片同规格瓶坯相比,能为用户两步法吹瓶机节能10%以上,成为“可口可乐”公司首选。

□ 仪化公司瓶级聚酯切片通过“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公司双认证。

2011年,仪化瓶级聚酯切片被中国饮料行业协会定为标样产品。2012年11月,Intertek天祥集团对仪化7个瓶级切片产品分别进行了“碳足迹”监测评估,最终数据表明,仪化瓶片产品已成功实施低碳排放,在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率先获得“碳足迹”证书及绿叶标签。

故事六:膜级聚酯切片科技改善生活

仪化膜用聚酯切片专用料,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印刷、胶片、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背板材料等领域,占国内聚酯薄膜市场份额的30%以上。

1万元的彩电,从日韩厂家购屏就需要8500元,本土组装的利润很低,外国产的每一块薄膜要价都会高出国产膜5倍以上,“缺屏之痛”一直困扰着中国家电业。合肥乐凯、仪化东丽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最先从事平板显示器用光学级聚酯薄膜及各种功能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仪化是两家公司光学级聚酯薄膜的供应商。

随着世界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新能源成为各国发展本国经济的手段之一。日本地震后,核能发电因其风险大,发展受阻。而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长期使用的清洁能源,广泛用于民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太阳能背板用膜是太阳能电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于支撑、固定太阳能电池,并具有持续抵御光照射的能力。与普通聚酯薄膜相比,发电用太阳能电池背板基膜有抗老化、阻隔水蒸气等特殊技术性能要求,由于技术难度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可进行生产,合计产量仅占国内市场的50%,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使用的太阳能背板50%以上依赖进口。仪化太阳能背材用切片的开发成功,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

□ 仪化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连续线生产膜级切片的成套技术。

21世纪初,聚酯薄膜行业在我国的生产热潮渐渐兴起,引进的生产线是三层共挤出生产线,速度300m/min,不久,生产线又采用新型两步拉伸工艺技术,拉膜速度超过350m/min。当时的聚酯薄膜生产商均以纤维级聚酯切片为原料,尚没有膜级专用切片的认知。仪化研究院根据国内聚酯薄膜生产商的发展和现实需要,通过一系列逐级放大合成试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连续线生产膜级切片的成套技术,实现了膜级切片系列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和销售。其产品的拉膜速度由280 m/min提高到320 m/min,继而又提高到350 m/min,完全比肩当时引进生产线的实际开车速度,技术水平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2006年,仪化膜级切片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仪化投资引进膜级切片评价的设备及仪器,建成膜片实验室。2013年5月11日,仪化20万吨/年聚酯专用料项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仪化在提高膜用和工业丝用等差别化聚酯切片产能、做强聚酯主业、加快产品升级又迈出新步伐。

故事七:两大特种纤维走进军民生活

□ 仪化公司产品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军工领域。

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与碳纤维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又称“特种纤维”,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安全防护、特种建筑、渔业、造船业等领域,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材料。

中国工程院(中工发〔2001〕96号)在给国务院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量会愈来愈大,而国际价格却不断上涨,一到关键时刻某些国家还会以战略为由予以封锁。因此,建议国家在今后几年中,应把发展高性能纤维列为投资重点,重点支持,形成规模。” 报告中还指出:“化纤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已从纺织工业的任务满足人类穿衣需要,而转变成为各行各业更多更好的新材料。”仪化瞄准高性能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这两个项目,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取得了重要突破。

过去,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技术,一直被国外厂商垄断。仪化公司会同南化集团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2007年,仪化公司“300t/a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成套技术开发”和“百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试验装置成套技术开发”被列入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2008年,国内第一条年产300吨干法纺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工业化生产线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国外每吨产品价格下跌50%左右。

近年来,仪化公司不断推进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产业化,实现了从年产30吨到300吨再到1000吨的跨越。仪化从2003年着手进行对位芳纶科研工作,在试验室搭建了试验装置,进行基础研究。2008年4月开工建设百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试验装置并于2009年2月建成投产开车成功,2010年10月通过中国石化组织的考核鉴定。百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试验装置通过不断优化和改造,在工艺技术、工程化技术、装备技术和运行管理能力等都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千吨级对位芳纶成套技术工艺包,并于2011年3月通过了中国石化组织的验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正在加快千吨级对位芳纶工业化进程,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仪化正谋划高性能聚乙烯纤维从年产1000吨到3000吨的产业化跨越。同时筹划3000吨对位芳纶项目,加速推进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打造中国石化特种纤维研发基地。随着这个基地的建成,特种纤维必将在我国国防军事和民用生活中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

猜你喜欢

涤纶纤维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涤纶十字异型色丝生产工艺实验分析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纤维的无限可能
涤纶晶体结构三级红外光谱研究
谢雪君纤维绗缝作品选
腹部纤维型纤维肉瘤CT表现2例
膳食纤维通肠道
无覆盖式带涤纶套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出口处护理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