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石羊河的治理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2013-09-18陈志恺
石羊河是我国西北河西走廊最东端的一条内陆河,由八条发源于祁连山的河流组成,流域面积4.16万km2。区域内干旱少雨,戈壁连连。各河流流出山后即被引用,多用于灌溉。退水及回归水进入走廊平原区南盆地地下水系统,转化后以泉水形式出露,重新汇入河道,纳河流余水,分两支:东支为石羊大河,西支为金川河。东支为主,乃石羊河。
石羊河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石羊河流域治理前,区域生产总值仅为约140亿元,但总用水量却高达28.77亿m3。与水资源总量仅16.4亿m3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172%。若加上从黄河经甘肃景泰和青海门源调入的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仍高到162%。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及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评价工作成果,在全国所有的水资源三级区中,石羊河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流域。
用水量远大于水资源量,主要是因大量超采地下水所造成的。治理前,流域地下水总开采量达14.47亿m3,占总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如此之高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水开采量和供水比例,使得石羊河流域成为我国内陆河区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的流域。21世纪初,中国工程院开展了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2001年在石羊河考察调研时,看到了民勤北部荒漠化的发展,因缺水带来的沙漠入侵,导致沙进人退等现象,民众不得不废弃原来的家园迁往他乡,深感痛心。
石羊河的生态危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温家宝总理多次批示,要求“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2006年水利部与甘肃省开始了抢救民勤的应急行动;2007年12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开始实施。通过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限制地下水超采等措施,2010年该河蔡旗断面的水量从治理前不足1亿m3恢复到2.6亿m3,达到了治理规划中期目标的第一个约束性指标要求。此时石羊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流域生态状况开始转好,治理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其治理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同时,也再次引发我对水资源供需发展的思考。
我认为,石羊河流域民勤地区生态与环境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在经济发展中忽略了水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石羊河流域因上游过度用水,使得进入下游民勤的径流量锐减,20世纪 50年代年径流量为 5.46亿 m3,60年代为3.226 亿 m3,80 年代为 2.217 亿 m3,90 年代为1.483亿 m3。石羊河下游的白亭海、青土湖、潴野泽,以及黑河下游的嘎顺诺尔和索果诺尔以及疏勒河下游的哈拉诺尔等湖泊都先后干涸,形成盐滩。
“因此,缓解该区缺水的主要措施是遵照国家水资源严格管理的有关条例,在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节流和开源’并举。”
因此,缓解该区缺水的主要措施是遵照国家水资源严格管理的有关条例,在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节流和开源”并举。按 “三条红线”的要求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经济结构,通过严禁平原区地下水的超采等一系列措施增加平原区的生态需水量,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为有效缓解该地区的缺水,从大通河和黄河向该区的严重缺水区实施跨流域调水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