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化研究进展

2013-09-18苗元江高红英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化心理健康

苗元江 胡 敏 高红英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所谓健康就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而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老龄化”所表达的含义却比“健康老龄化”更为广泛,2002年在马德里举行的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其核心理念为“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支柱,这与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的观点是一致的〔1〕。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机会,不断努力自我实现,发展并利用他们自身的潜能并以此提高和完善生活意义,达到自身幸福感的真正实现〔2〕。

1 老化的概念

老化的心理学内涵。“老化(aging)”的概念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不同的界定。老年生物学创始人之一Cowdry认为:老化既可以看作是内源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外源的过程。内源观认为老化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导致了细胞向不利方向发生变化,这种不利的变化不断积累最终就表现为衰老;外源观看来,衰老是由于感染、事故或外在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损害而造成的结果。Elder〔3〕提出的老化定义来自于社会科学的视角。他指出人们通常根据一个由各种年龄常模所构成的社会时间表作为标准来评价个体的发展状况,他假设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时间表存在着共识,但是这张社会时间表可能会因为社会的变迁而发生改变。

心理学研究借鉴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老化定义阐发了一种非时序性发展结构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年龄取决于他(她)在环境要求下所做出的反应,而老化是个体逐渐接受适应自身生理功能水平和社会地位变化的适应性行为方式的过程〔4〕。

2 积极老化的概念

所谓积极老化(positive aging)就是老年人在身体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处于完美,并能够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相关公民事务的良好状态。积极老化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尊严老龄化、幸福老龄化、效益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的必经之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成功老龄化”观点主张老年人应该继续保持中年人的活动和价值观,这是对老年人社会角色关系退出的一种回应。80年代的这一理论演变为“生产性老龄化”,强调老年人仍然能够从事一些适应性活动。直到1990年“健康老龄化”的出现,解释为老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完善的理想状态。2002年积极心理学运动盛行,世界老龄化大会提出“积极老龄化”,内容比“健康老龄化”更加宽泛,强调老年人仍可利用自身优势像以前一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完善自我,创造价值。

3 积极老化的相关研究

3.1 积极老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积极老化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对积极老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相当丰富。Gergen等〔5〕研究阐述了老年人老来有用的思想,并得出了老年人个体幸福模型,不同的因素之间的交互对提高老年人幸福的作用。Vaillant等〔6〕对积极老化的老年人健康区分测评方面做出了有效性措施。Shenk等〔7〕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对老化的积极适应情况做了对比研究,促进了积极老化的发展。Hori〔8〕认为老年人的学习对老化有着积极的贡献。Shenfil〔9〕通过对9种语言国家的老年人的研究提出老年社区的建立有助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积极老化概念的提出,得到我国各地区老年研究机构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推进。积极老龄化强调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状态〔10〕。国内学者关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研究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高红英等〔11〕的研究发现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幸福感的5大因素;Woo〔12〕研究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对积极心理学对老年人积极老化的影响。同样社会学科老年人相关的研究对国家政策向老年人利益的倾斜有莫大的影响。积极老化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面广且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整合,同样也缺乏一套完整的积极老化测量工具。

3.2 积极老化主要影响因素

3.2.1 老年保养 目前缺乏关于人类寿命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可以看到基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项研究中的第一个变量就是老年保养方法。Vaillant〔13〕研究认为老年保养对后期生活的适应存在着弱相关。特殊的基因在预测那些减少寿命的特殊疾病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可能会有延长寿命的其他基因。但在给定的某个个体身上,可能有很多好的或者坏的长寿基因在遗传的效果方面达到平衡。

3.2.2 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全体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的社会集团,同一社会集团成员之间态度以及行为和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不同集团成员存在差异性。关于社会阶层和心理健康重要性已被很多的研究所验证,这些研究显示了工作威信与身体健康有关的社会阶层之间强大的横向联系。

3.2.3 压力源 对个体具有一定威胁的刺激一般被称为压力源,在应对压力时,不同的个体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压力源是各种各样的,它既可由外界事件引起,也可由主体内部事件引起。研究表明压力源作为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许多人认为压力有损健康,心理学的观念来说,50岁前有较强压力经历的人在75岁时的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4〕。

3.2.4 成熟防御 所谓成熟的防御体系就是对个体自我防御的所有记录,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编制的DSM-Ⅳ防御功能量表采用9级评定积分(1=最具有适应性,9=最不适宜)。成熟的防御体系是要化大为小,以能够很好地接受应对。有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能够随心应对许多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成熟的防御机制在快乐满意型的老年人中比较常见。成熟的防御体系能够预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从而能够摆脱客观身体病态的困扰。

3.2.5 适度烟酒使用 减少酒精滥用在许多研究中发现是预测老年人心理与身体健康的有利因素,Vaillant〔13〕研究发现酒精滥用会增加生活压力,抑郁而且还会具有一定的社会传播性。酒精滥用会导致自杀、谋杀、癌症、心脏病和削弱免疫系统,酒精滥用的减少对积极老化是一大帮助。烟对积极老化是一大威胁,重度的吸烟者过早死亡人数高出不吸烟活着或较少吸烟者。吸烟对老年人群健康的影响与酒精滥用是一样的。

3.2.6 身体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延迟老化,获得积极老化的成功尤其需要运动。运动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身体疾病的发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研究发现运动还能够使老年人血脂水平向有益于健康的方向变化,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而且运动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心理干预技术。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一定程度地减轻焦虑以及抑郁的发生〔15〕。运动还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主观幸福感有积极的联系。

3.2.7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与积极老化的健康有着间接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能更好地自我保健、自我关注,有一定的毅力能够消除不适当的生活方式。获得的教育越多,他们越可能停止吸烟、合理饮食和适度饮酒。所以,一部分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健康下降比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仅所受教育少,而且缺少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相比,几乎有两倍的可能滥用酒精,抽烟过度,几乎有3倍以上的人体重超标。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收入、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老年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16〕。

4 积极老化的测量评估

4.1 积极老化成功评定标准 通过评估老年的健康来判断积极老化是否成功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主观健康和客观健康。

4.1.1 身体健康 随着衰老的进行,多数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和体内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降低,体力下降导致一些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常见性老年病困扰着老年人。老年人长期受疾病困扰严重阻碍积极老化的进程。经常运动的老年人,虽人已步入衰老之年,但身体各器官仍可保持相对“年轻”。运动是延缓衰老,增进健康的良方,身体健康是积极老化的第一步,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为积极老化提供坚实的后盾。

4.1.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老年人心理健康相比于身体健康,也有不可小视的地位。研究发现高龄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等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16〕。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出现会对身体健康,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产生巨大的影响。让老年人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避免一些心理问题的困扰。国家在大政方针上处处关心老年人,消除养老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对社会充满期待,提高主观幸福感。

4.1.3 主观健康 主观健康就是老年人自我认为自身的健康水平。Vaillant〔13〕的日常生活工具性活动的15点自评量表,测量的是老年人是否相信仍有可能像先前一样从事绝大多数的日常活动,例如,球类运动、农活、爬楼梯、驾驶等。除此之外,还有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觉知,认为现在生活是否满意,苗元江等〔17〕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MHQ)9个维度,50个项目,并且在多个群体中运用效果良好。主观健康主要是自身的看法,需要客观的量表测量才能得知。

4.1.4 客观健康 积极老化成功的第4个维度,良好的客观健康能够客观地反映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客观身体健康主要通过老年人行动是否方便,是否积极参加一些活动体现。客观的社会支持也是成功老化的重要标志,拥有良好社会支持意味着与他人有着亲密的联系,能够从朋友亲人那得到归属感从而维持客观健康。

4.1.5 客观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健康老化的一个重要维度。良好的社会支持被定义为与妻子、孩子、兄弟姐妹、伙伴(例如:扑克牌和麻将)、宗教团体、社交网络(例如:俱乐部和群众组织)和知心好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良好社会支持的老年人,在积极老化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完成自身的老化过程,找到精神寄托。

4.1.6 主观生活满意度 主观生活满意度即对生活各方面的主观评价,能够反映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因素对个体生活的影响。对这项研究开发出的一种量表对幸福感进行量化,即一个主观生活满意度量表。生活的9个方面通过两次连续问卷调查得到评估。每一个项目都以过去的20年为评定范围,从非常满意(2.0分),一般满意(1.5分),有点满意(1.0分),不是很满意(0.5点),一点都不满意或“并不适用于我的生命”(0分)5级计分。问题涉及工作、孩子、友谊、爱好、社区服务活动、宗教、娱乐等。最终的分数能够反映个体主观生活满意度情况。

4.2 积极老化交互作用模型 积极老化过程中有这四种影响因素,社会关系资源、积极心理状态、身体健康以及社会活动的参与。这四种因素之间互相存在着交互作用(见图1),从而积极老化模型存在六种交互作用。下面将对这六种积极老化交互进行详细的阐述。

图1 积极老化模型存在的六种交互作用

4.2.1 社会关系与身体健康 老年人长期与家人朋友在一起,身体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容易被观察,最近胖了还是瘦了、气色怎么样、有无生理疾病等都被很快发现。同样在亲属的积极关心下,老年人自然而然会更注重自身的健康与形象以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给老年人带来美好的生活,有助于处于康复期间的老年人的恢复,能够减少老年人酗酒成瘾的概率〔18〕,在老年人面对失落,孤独的时候能够给予良好的情感依附,幸福的婚姻生活同样可以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4.2.2 社会关系与积极心理 积极社会关系能够提升自信心,改善自我价值观点,提高自我精神境界。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积极的交流方式,能够养成许多的积极的品质,如宽恕、爱、感恩等。积极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可以拉近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频繁社会接触的人倾向于获得更多的支持、照顾、关心,得抑郁症的概率相对减少。没有结婚或者离异以及分居的人们生活满意度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19〕。

4.2.3 积极心理与社会活动 积极心理状态与社会活动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积极参加一些活动,会产生许多积极心理体验如自信,乐观等,还会产生对美好的回忆,让自身具备冒险精神,觉得生活充满意义。研究表明老年人有良好的运动计划与积极心理体验存在正相关〔19〕。空闲的时候参加一些简单的志愿工作、户外运动,参加一些宗教活动能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具备积极心理状态也就能进行一些社会活动。

4.2.4 积极心理与身体健康 老年人具备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如果个体拥有好的身体状态将会对生活不断地产生热爱,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使个体产生珍爱自身健康的倾向。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抑郁会产生一些自伤、自残行为。更多的体验积极情绪,能够降低老年人患中风的概率。更多的积极体验的老年人比处于消极悲观的老年人更加长寿。

4.2.5 身体健康与社会活动 身体健康是参加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拥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能扩大我们参与活动的范围。相反,习惯性的参加社会活动也能保证身体健康。一些心理拓展活动同样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这也是得到了一些研究的证实。利他无私的社会行为有助于自身健康,参加宗教信仰活动一样可以提高身心健康,一些多人竞技类的活动,如棋牌游戏能够避免孤独。

4.2.6 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 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能够扩充身心活动的范围,而且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方式,这样能够对培养个体的兴趣、好奇心、潜能。同样参加社会活动说明自身仍然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并且有一些社会回报,这样老年人将不会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5 积极老化研究总结与展望

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2002年在马德里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健康、参与、保障”成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此后,积极老龄化成为了解决老龄化的全球性的战略方针。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五个老有”代表了老年人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赋予老年人的权利,实践“五个老有”也是老年人应尽之义务。老年人在实践“五个老有”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与时俱进,其体现就是以积极的态度量力而行,遇事实事求是对待。做到老有所养需要不断改善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与福利制度,老有所医需要建立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确保老年人晚年身体健康;除此之外,还需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支持系统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老年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构筑老年人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平台,倡导积极老龄化战略,需要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和老龄工作机构共同努力,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关怀,保护老年人合法利益,提高其生活水平。

1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81-7.

2 苗元江,胡亚琳,周 堃.从快乐到实现:实现幸福感的概观〔J〕.广东社会科学,2011;(5):114-21.

3 Elder GH Jr.The life course as development theory〔J〕.Child Development,1998;69:1-12.

4 Freund AM.Individual age salience: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salience of age in the life course〔J〕.Human Development,1997;40:287-93.

5 Gergen MM,Gergen KJ.Positive aging:new images for a new age〔J〕.Ageing International,2001;(27):3-2.

6 Vaillant GE,Mukamal K.Positive aging in two male cohorts〔J〕.Am J Psychiatry,2001;(158):839-47.

7 Shenk D,Sokolovsky J.Introduction:positive adaptions to aging in cultural〔J〕.Cross-Cultural,2001;(16):1-3.

8 Hori S.Third-age education in Canada and Japan attitudes toward aging and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J〕.Edu Gerontol,2006;(32):463-81.

9 Shenfil S.Pathways to positive aging:a program to build an aging-friendly community〔J〕.J Am Soc Aging,2009;(33):82-4.

10 陈彩珍.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推进“积极老龄化”〔J〕.学理论,2009;(2):47-8.

11 高红英,苗元江.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199-201.

12 Woo J.Contribution of lifestyle to positive ageing in Hong Kong〔J〕.Ageing Int,2008;(32):269-78.

13Vaillant GE.Aging well〔M〕.New York:Little,Brown,2002:141-5.

14 Biddle SJH,Fox KR,Boutcher SH.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M〕.London:Routledge,2000:221-3.

15 韩 燚,卢 莉.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2):95-6.

16 Pierce RS,Frone MR,Russell M,et al.Social contact,depression and alcohol〔J〕.Health Psychology,2000;(19):28-38.

17 苗元江,朱晓红,陈浩彬.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J〕.徐州师大学报,2009;(3):128-33.

18 Myers DG.The pursuit of happiness〔M〕.New York:Avon,1993:133-4.

19 Bar Tur L,Levy Shiff R,Burns A.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and emotional engagement in off-setting the effects of loss〔J〕.J Aging Stud,2000;(12):1-17.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化心理健康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杜绝初春老化肌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