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价值

2013-09-18贵阳市金阳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贵州贵阳55000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监测

童 挥 赵 胜 (贵阳市金阳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贵州 贵阳 550004)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病发率高、病情紧急、恶化进展快、病死率十分高等特点〔1〕。患者往往引起颅内压异常增高,最终导致病情持续恶化,甚至引起神经外科相关的综合病症发生,直至出现死亡〔2〕,在老年患者中尤为明显。因此,对该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持续颅内压监护,及时、准确发现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颅脑创伤性继发病变,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3〕。本文拟对比分析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6例手术治疗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其中,观察组年龄60~78〔平均(66.82±6.03)〕岁,男60例,女33例;对照组年龄61~75〔平均(65.12±5.93)〕岁,男59,女34例。排除头痛严重、意识模糊、血压异常等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过程中连续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定时检测尿量水平。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安置颅内压监测传感器,采用光导颅内压监护仪,对患者的额前角侧脑室、脑实质、硬膜下腔等部位进行置管后,持续监测颅内压水平变化,监测5~7 d。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评价颅内压方法,主要评价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等〔4〕。若发现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两组患者均采取及时降压的措施。

1.3 指标观察与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OS)标准方法〔5〕进行评定,1~3分为恶劣;4~5分为良好;6~10分为完全。此外,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死、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所用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GOS评分对比情况 治疗后GO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对比情况(±s,n=9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对比情况(±s,n=93)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观察组4.3±0.3 7.0±1.4 <0.05对照组 4.3±0.5 5.1±0.9 <0.05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43%vs 39.78%;22.58%vs 52.69%。P<0.05)。住院所用时间为(5.1±3.3)d,与对照组(10.3±6.6)d相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而中重型颅损伤在整个颅脑损伤中占20%以上〔6〕。相关研究表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连续监测颅内压,能够准确地掌握患者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对患者脑损伤预后、治疗以及伤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7,8〕,可以比临床更及时地发现患者颅内出血、脑疝等危险症状〔9〕。

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血流量异常减少,使患者处于十分严重的脑组织缺血状态,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0,11〕。颅内高压表现是引起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且准确地对患者颅内压进行监测是临床治疗的关键〔12〕。既往手术治疗对颅内压监测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盘水肿、呕吐等,同时考虑血压水平、呼吸及心率是否异常等,水平有限。而采用颅平扫CT以及MRI检查,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判断方式之一,但对于患者颅内压变化的掌握依然有限,并且费用较高,对于条件较差的乡镇医院来说,难以做到普及。此外,采用传统的腰椎穿刺检测颅内压,容易导致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引起术后出现血肿。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额前角侧脑室、脑实质、硬膜下腔等部位置管,持续监测颅内压水平变化,能够比头颅CT更早且更加准确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对于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3〕。刘国华等〔14〕研究指出,应用传统的颅内手术,缺乏准确有效的颅内压监测治疗方案;而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死亡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防止颅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且住院时间短,GOS评分变化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有创颅内压进行监测,能更加及时发现患者颅内压增高,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造成严重后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安全保障,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产生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效益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

1 苏国军,韩瑞璋,于 烽,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7-9.

2 丁志良,阮文华,成之奇,等.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选择性非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7(4):209-10.

3 黄 焱.重型颅脑外伤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8):1360-1.

4 谭卫国,王文华,朱胜强,等.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8):52-3.

5 吴亚萍.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6):381-2.

6 贺世明,高国栋,李永林,等.重型颅脑损伤时血糖水平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60-1.

7 蔡学见,王玉海,董吉荣,等.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脑疝的有关问题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6):455-7.

8 何建青,董吉荣,王玉海,等.小脑幕缘切开术中引流环池脑脊液对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2009;14(12):731-3.

9 罗 飚.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34-5.

10 曹顺华,姚秋辉,王东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及护理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72-4.

11 金 科,褚荣涛.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温与颅内压的监测及意义(附31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0):625-7.

12 Rossi S,Zanier ER,Mauri I,et al.Brain temperature,body core temperature,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acute cerebral damage〔J〕.J Neurol Nourosurg Psychiatry,2001;71(4):448-54.

13 王 迪,孟 伟,张文辉.颅内压监护在临床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8):40-1.

14 刘国华,朱剑锋,刘树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109-10.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颅脑监测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