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发生的价值

2013-09-18李伟霞六盘水市人民医院B超室贵州六盘水55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斑块

李伟霞 周 宇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B超室,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缺血缺氧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粥样斑块的形成是诊断粥样硬化的最直观指标,能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超声检测不仅能了解病变血管的直径和狭窄程度,而且还能了解斑块的回声,并区分软硬斑块。其中软斑临床发展速度快,极易出现斑块的脱落甚至出血,出现脑卒中的概率较大,硬斑则相对稳定,危险性亦相对较小〔1〕。本研究主要通过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评价颈动脉斑块积分,以探讨超声检测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超声下行颈动脉超声确诊存在颈总动脉斑块的患者82例。其中临床确诊脑梗死者为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3~81岁,平均(71.5±2.3)岁;合并有高血压22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1例。临床排除脑梗死者为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52~82岁,平均(73.1±2.6)岁;合并有高血压23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仰卧肩部垫枕位置下完成检查。检查时头偏向对侧,使用阿洛卡α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选择频率7~12 MHz线阵专用血管探头扫描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并由下往上进行,在前、侧颈部行双方向连续纵、横面滑动检查,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并分析斑块总例数及斑块的性质和特征。其中颈动脉斑块积分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有无斑块以及斑块与管径的相对大小,并以30%和50%为界,评分为0~3分〔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厚于非脑梗死组(P<0.05),且颈动脉斑块积分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斑块总例数以及斑块性质比较 脑梗死组检出软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χ2=4.462,P<0.05)。见表2。

2.3 两组颈动脉斑块特征比较 脑梗死组斑块厚度厚于非脑梗死组(P<0.05),斑块面积大于非脑梗死组(P<0.05),同时截面积狭窄率大于非脑梗死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s)

组别 n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m) 颈动脉斑块积分(分)脑梗死组40 1.15±0.15 2.6±0.3非脑梗死组 42 0.63±0.08 1.0±0.1 t值 33.896 13.668 P值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斑块总例数以及斑块性质比较〔n(%)〕

表3 两组颈动脉斑块特征比较(±s)

表3 两组颈动脉斑块特征比较(±s)

组别 n 斑块厚度(mm)斑块面积(cm2)截面积狭窄率(%)脑梗死组40 3.05±0.31 0.48±0.03 63.5±10.3非脑梗死组 42 2.56±0.19 0.32±0.02 45.3±8.1 t值 15.308 8.335 11.746 P值0.000 0.019 0.006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是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平滑肌细胞以及一些炎症细胞和脂肪细胞等组成〔3〕,在超声显示下,纤维组织主要表现为强回声影,脂肪组织则呈现低回声影;其中动脉的内膜是最先波及部位,而当斑块内剪切力增加时,出现斑块的破裂甚至出血,而脂质斑块破裂后则其内部的脂质或胶原成分可被激活而进一步导致血栓的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国外研究提示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以及斑块形成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厚度每增加0.1 mm则临床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将增加1.5倍以上,尤其是低回声、易出血的纤维软斑块,更是预测脑梗死的有效指标之一〔4〕。超声多普勒检查具有无创性、方便、价廉等优点,并可直接显示病变血管的结构,其临床应用日趋普遍〔5〕。

颈内-中膜厚度是颈部血管壁纵向的超声显像图上内膜与管腔的分界线和外膜分界线之间的距离。当内-中膜增厚到一定程度,即血管高度狭窄(闭塞超过90%)阻碍了血流的通过,可以造成远端血流相对灌注不足,血流速度明显下降或者远端血管继发血栓栓塞(闭塞达到100%),没有或少有血流灌注时,血流速度也下降〔6〕。超声多普勒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手动测量可针对于颅外段的颈动脉近侧壁至远侧壁之间的多部位,而计算机的自动测量则仅限于颈总动脉远侧壁内-中膜厚度〔7〕。多数情况下,由于近侧壁部分内膜和中膜受超声伪像影响,难以清楚显示,因而不能代表内-中膜复合物,相对声束远场的管壁结构显示更清楚一些,所以大多数学者偏向于选择重复性较好的手动测量对颈总动脉远段距离窦部近端1 cm处无斑块形成的位置进行测量,以确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8〕。但是超声检查亦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如难以获得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清晰度相当的图像,对于颈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定存在一定的差别,且无固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尤其是对于钙化病灶的判断上;同时还易受颈动脉发育异常的患者以及受到肥胖等客观因素等的影响,而且结果的判定仅依赖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及主观态度。综上所述,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并判断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Baumann-Bhalla S,Meier RM,Burow A.Recognizing calcifications of the carotid artery on panoramic radiographs to prevent strokes〔J〕.Schweiz Monatsschr Zahnmed,2012;122(11):1016-29.

2 郭少琼,李炜明,罗建彬.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6):97-8.

3 Varetto G,Gibello L,Bergamasco L.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n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artery disease〔J〕.Int Angiol,2012;31(6):565-71.

4 González A,López-Rueda A,Gutiérrez I.Carotid plaque characterization by virtual histolog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related to the timing of carotid intervention〔J〕.J Endovasc Ther,2012;19(6):764-73.

5 谭 诚,邓 彦,汤庆峰.186例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26(2):157-8.

6 隗冬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直径的比值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病案,2010;11(12):24-6.

7 Sillesen H,Fuster V.Predic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from Framingham risk score to ultrasound bioimaging〔J〕.Mt Sinai J Med,2012;79(6):654-63.

8 肖静珍,肖 萤.超声评价颈动脉内4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381-4.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电图异常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DSA引导下注射聚多卡醇和鱼肝油酸钠硬化剂对比格犬隐静脉的影响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血管中膜与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同型半胱氨酸及其相关检测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