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及对策

2013-09-18张晓婧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30007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9期
关键词:学组康复训练肢体

张晓婧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070)

脑卒中发病后,常遗留肢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早期的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1〕。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医疗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很多脑卒中患者得不到系统的康复训练,以致出现关节僵硬,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本研究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为临床提高肢体康复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例,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54~83〔平均 (65.18±7.26)〕岁。所有患者均于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5 d内入院诊治,查头颅CT后,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脑卒中。同时排除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因造成的心源性脑梗死、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情况等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等。调查员均接受统一培训,保证调查问卷收集的资料客观真实,且避免对患者造成暗示、诱导。患者心理状态的评定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4〕。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氧疗、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护,控制血压、脱水、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行康复训练。根据病情的不同,调整康复训练的强度,循序渐进,先训练其在床上运动,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随后行坐位平行训练,再逐渐过渡到站立和步行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每次训练0.5~1 h。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Brunstrom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肢体康复情况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在首次康复训练时、康复训练1、3个月进行评定。康复训练3个月,患者偏瘫肢体恢复较康复训练前提高,判定为康复成功;反之,则判定为康复失败〔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60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嗜烟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脑力劳动、焦虑状态以及抑郁状态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而性别、有无脑卒中家族史与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无关。见表1。

2.2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多因素分析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脑力劳动者为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焦虑状态以及抑郁状态是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尤其多发于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李晓华〔7〕研究发现,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早期的康复训练,能够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系统的重建,将脑卒中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由其他区域的脑组织区域代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8〕。

年龄是影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老年患者的体力等各项身体素质较差,能够耐受的康复强度较小,造成其康复训练的效果相对较差〔9〕。因此,在康复训练中,可以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特点,通过适当减少每次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强度,增加每天训练的次数,来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10〕。

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病情的康复进程有显著的影响〔11〕。焦虑、抑郁等负面的心理状态会减慢患者康复的进度。本研究的结果与陈金梅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这是由于患者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时,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了康复训练的效果,且持续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13〕,进而影响其肢体康复的进展。

本研究中文化程度高和脑力劳动患者对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较高,康复训练的效果也较好,这与戴志凌等〔1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脑卒中以及早期康复训练对其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1 Bai Y,Hu Y,Wu Y,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single-blinded trial on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on daily activities and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troke〔J〕.J Clin Neurosci,2012;19(10):1376-9.

2 吴 毅,吴军发.脑卒中康复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2):184-6.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18.

4 黄 雷,邹文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4):370-3.

5 刘 静,邢 艳,刘焕琥,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85-6.

6 Cemiauskaite M,Quintas R,Koutsogeorgou E,et al.Quality-of-life and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Am J Physical Med Rehabil,2012;91(2Suppl):S39-S47.

7 李晓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11-2.

8 Bassi A,Colivicchi F,Santini M.Gender-specific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stroke rehabilitation:potential role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J〕.Eur Neurol,2010;63(5):279-84.

9 Chen CM,Hsu HC,Tsai WS,et al.Infections in acute older stroke inpatient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2;91(3):211-9.

10 沈设芬,李 瑛,毛云英,等.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54-5.

11 Hilari K,Northcott S,Royp,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after stroke and aphasia:the first six months〔J〕.Clin Rehabil,2010;24(2):181-90.

12 陈金梅,周维智,刘晓红,等.老年急性脑卒中6个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6):557-9.

13 祁丽丽,胡亚妮,来海欧,等.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心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61-2.

14 戴志凌,刘洁欣,宋瑞军,等.影响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14-5.

猜你喜欢

学组康复训练肢体
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22年度重点学术活动计划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CORESTA2019年农学&植病学组联席会议关注可持续发展、植保、低烟碱烟草等主题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首届华夏医学胸部创伤论坛在昆山召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