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气污染,也会“污染”我们的健康

2013-09-17窦颖

中华养生保健 2013年8期
关键词:颗粒物死亡率心血管

窦颖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由于大气污染死亡,大气污染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13位原因。可见,大气污染不仅会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更会“污染”我们的健康。

危害健康的元凶

是颗粒物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存在一定时间以后,就会出现伤害人类、植物、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以及干扰人类舒适的生活环境的现象。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属于大气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气中直径比头发丝还要小三十多倍的颗粒物是空气污染中最具危害性的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主要原因是这些颗粒物因为体积小,所以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较长,被输送的距离也会相对远很多,而且这些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人体如果长期吸入这些颗粒物,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颗粒物越小

对健康危害越大

大气污染颗粒物的大小决定了它们最终在呼吸道中的位置,从而决定了他们对健康的危害大小。较大的颗粒物往往会被纤毛和黏液过滤,无法通过鼻子和咽喉。但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就可以穿透这些屏障到达支气管和肺泡,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就是细颗粒物(PM2.5),比表面积大于它的PM10,更容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质,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而且由于体积更小,PM2.5具有更强的穿透力,被吸入后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更小的微粒,比如直径小于等于100纳米的微粒,则会通过肺部传递影响其他器官,包括我们的大脑。

大气污染

不仅伤肺更伤心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表明,大气污染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具有多方面危害。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哮喘、肺癌等疾病;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加速其进展,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衰,促进血栓形成,导致血压、血脂、血糖等升高,因此被称为新的、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美国心脏协会(AHA)根据201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对“空气污染和心血管疾病”作出了一个科学声明,明确论断颗粒物(PM)空气污染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AHA的结论,如果暴露在PM2.5污染的环境中数小时至数周,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和非死亡事件,暴露时间越长,心血管病死亡率越高,预期的寿命越短;相反PM污染水平下降,心血管死亡率也会随之下降。另据《欧洲心脏杂志》报道,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吸入每立方米含有10微克PM2.5的空气,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就会上升20%。

其他一些研究还发现,除了对人体肺脏和心脏的危害外,大气污染还会导致人类的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

污染指数偏高时

做好防护措施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如此巨大,那如何才能尽量避免,如何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呢?这需要我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改变锻炼时间,因为早上九点以前和傍晚时分PM2.5的污染相对较严重,因此要避开这两个时间段进行锻炼;当空气中PM2.5的含量指数偏高时,我们应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少暴露在室外污染的空气中,必须出门时要戴较厚实的口罩减少PM2.5的吸入;外出回家后,要清洗面部及裸露的皮肤,清除残留的细颗粒物;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多吃润肺的食物,比如梨、莲子、百合等,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白开水。当然,这些措施只能让人们保持相对安全,要想彻底远离大气污染,远离PM2.5,还需要政府、社会、民众共同努力,一起去治理大气污染,防范PM2.5的伤害。

猜你喜欢

颗粒物死亡率心血管
精细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浅谈冬奥会前期朝阳市空气质量及细颗粒物变化及成因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洗牙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吃坚果可降糖友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测定大气颗粒物的甲胺类及其氧化产物
气象条件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分析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