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问题赏析及启示
2013-09-17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杨兴军邮编237005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中学 吴 斌 杨兴军 (邮编:237005)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是高考的重点.近几年高考已摒弃了对复杂三角变换和特殊技巧的考查,将重心转移到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考查上,分析2013年高考题中的三角函数试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纯三角问题
1.1 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例1 (2013年高考大纲卷理12)已知函数f(x)=cosxsin2x,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y=f(x)的图象关于点(π,0)中心对称
B.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
C.f(x)的最大值为
D.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
解析1 (排除法)
因为f(π+x)+f(π-x)=0,所以f(x)关于点(π,0)中心对称,排除选项A;
因为f(+x)=f(-x)=sinxsin2x,所以f(x)关于直线x=对称,排除选项B;
由正、余弦函数性质可知,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排除选项D.
解析2 (直接法)
评注 此函数不是标准型三角函数y=Asin(ωx+φ)(或y=Acos(ωx+φ)),一般不能用它们的相应结论,可用下式检验其性质:
f(a+x)+f(a-x)=0⇔f(x)关于点(a,0)对称;
f(a+x)-f(a-x)=0⇔f(x)关于直线x=a对称;
至于周期性、奇偶性可用定义判断.
1.2 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
例2 (2013年高考四川卷,理5)函数f(x)=2sin(ωx+φ)(ω>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ω,φ的值分别是( )
评注 利用图象求y=Asin(ωx+φ)(A>0,ω>0)的解析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根据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出A的值;(2)根据周期求出ω的值;(3)根据函数图象上某一特殊点(若是最值点或与y轴交点就用代入法,若是与x轴交点,可用五点法)求出φ的值.
1.3 考查三角恒等变换
解析1 (直接法)两边平方,再同时除以cos2α,解得tanα=3或-,由倍角公式得tan2α=-.
例5 (2013年高考重庆卷,理9)4cos 50°-tan 40°= ( )
评注 三角恒等变换的通性通法是:从函数的名、角、次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再利用三角变换使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高次化低次等,化角时“换元法”、“拼凑法”需强化.如考题:
2 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2.1 与数列、方程、导数的综合
例5 (2013年高考福建卷,理20)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0<φ<π)的周期为π,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0),将函数f(x)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g(x)的图象.
(Ⅰ)求函数f(x)与g(x)的解析式;
(Ⅲ)求实数a与正整数n,使得F(x)=f(x)+ag(x)在(0,nπ)内恰有2013个零点.
解 析 1 (Ⅰ)f(x) = cos2x,g(x) =sinx(过程略);
解析2 仅分析(Ⅲ),依题意,F(x)=asinx+cos2x=-2sin2x+asinx+1.
设t=sinx,F(x)=p(t)=-2t2+at+1(-1≤t≤1),借助图象利用x、t、F(x)之间对应关系可知a≠±1时,函数F(x)在(0,nπ)总有偶数个零点(不合题意);而a=±1时,情况同解析1.
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方法、思想都很丰富,综合性强,考生答题效果较差,但知识交汇方式比较新颖,值得关注.
2.2 与函数的综合
A.[1,e] B.[e-1-1,1]
C.[1,e+1] D.[e-1-1,e+1]
解析 因为y0=sinx0∈[-1,1],而f(x)≥0,f(f(y0))=y0,所以y0∈ [0,1].
所以问题化为①有解,即ex+x-x2=a在x∈[0,1]上有解,令g(x)=ex+x-x2,由导数知识(二次求导)可知g(x)在[0,1]上单调递增,所以g(0)≤a≤g(1),故选A.
说明 学生解决本题时,主要障碍是不能正确获得y0的范围以及将原问题化为①有解.
2.3 与常用逻辑用语的综合
例7 (2013年高考北京卷,理3)“φ=π”是“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sinφ=0可得φ=kπ(k∈Z),此为曲线y=sin(2x+φ)过坐标原点的充要条件,故选A.
2.4 与平面向量的综合
例8 (2013年高考辽宁卷,理17)设向量a= (sinx,sinx),b= (cosx,sinx),x∈.(Ⅰ)若,求x的值;(Ⅱ)设函数f(x)=a·b,求f(x)的最大值.
2.5 与解三角形、不等式的综合
例9 (2013年高考全国卷 Ⅱ,理17)Δ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a=bcosC+csinB.
(Ⅰ)求B;
(Ⅱ)若b=2,求ΔABC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 (Ⅰ)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
由 ①② 和C∈ (0,π)得sinB=cosB.
又B∈ (0,π),所以B=.
说明 三角题一般用平面向量进行“包装”,讲究知识的交汇性,或将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纵联横拓”,讲究知识的系统性,是高考题中必考内容,大部分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3 两点启示
3.1 “坚持以本为本”.
这不应是一句空话,2010年四川省考余弦差角公式,50万考生完全做对的不到500人,2011年陕西省考余弦定理证明,结果也很不理想,只有0.45的得分率(均分5.43分,其中的4分还是要求学生叙述定理的得分).“坚持以本为本”就是要坚持“三基”的教学,要狠抓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教学;就是要坚持“过程的教学”,注意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课本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及与它相关联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就是要坚持“数学本质的教学”,近几年各地高考命题作了些有益的尝试,如试题中出现了不少考查数学概念的本质,学生若能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把题看“化”,也就能很快看出思路、方法、结果,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效率,高考对中学教学具有反拨作用,希望老师们能关注.
3.2 坚持培养学生的审读能力.
笔者个人认为:
(1)教学中,教师决不能代替学生的读题、审题;
(2)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读题、审题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3)教学中,要逐步强化学生的审读能力的训练,逐步缩短学生审读试题所花费的时间,逐步做到对试题审读1-2遍,就能正确提取、筛选相关信息,确定好解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