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化版打动更多的人——以《荆门日报·星期天版》为例

2013-09-17严东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荆门版块古道

□严东华

(荆门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荆门 448000)

如今,很多报纸都设有文化版块,诸如文化周刊、文化前沿、文艺副刊……名字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从表面上看,文化版块确实不像新闻版块那样激烈,可以直接介入市民的寻常生活,也不像广告版块那样实在,可以为报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提升一张报纸的品位,文化版块无可替代。如今,不少媒体都已经成为传媒集团或者正在向传媒集团迈进,迫切需要一种力量把整个团队凝聚起来,焕发出更强大的战斗力,这就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

《荆门日报》,是一张十分重视文化的报纸。《荆门日报·星期天版》对开四张,是一个专业的“文化乐园”。乡土荆门、地域文化纵横谈、小城故事,龙泉、山花、金虾河、文明楼………这些都是曾经或现在星期天版设置的文化版块。将荆门市极具文化标识的龙泉、金虾河、文明楼等元素纳入其中,既贴近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又彰显了浓厚的文化韵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荆门日报》的文化版块曾经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那么如何才能把报纸的文化版块做得有声有色,感动更多读者呢?笔者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探寻地域文化资源追求一个“深”字

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有历史的。那些历史的标记可能是一座桥、一栋老屋、一块石墙,甚至可能是一声叹息……这些斑驳模糊的历史标记承载着一座城市最深厚的文化记忆。如何挖掘好这些文化资源背后的故事,这是地方文化版块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寻找荆门的都江堰”、“寻访荆门古山寨”、“尝尝荆门的风味小吃”、“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亲近自然山水,寻找美好乡村”等系列报道,通过几十期深度报道,遍访了荆门的山山水水、田间野陌……

荆襄古道是一条著名的文化古道,文化积淀深厚,五千年来承载着中国南北之间政治、军事、文化、商贸往来,历史风云,世事变迁。从2013年3月起,我们开启了探访荆门境内的荆襄古道之旅。穿越高山、密林,踏过雄关、丘陵……2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行程3000多公里,把目光投向纪山的古墓、寺庙,建阳驿的街市,岳飞城、虎牙关的烽火,长坂古战场,荆门的街道,子陵、石桥驿的古桥,乐乡关、丽阳驿的景致……通过6篇系列报道,将荆襄古道的宗教、经济、文化、战争、城市布局等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条古老的道路。

5月5日起,国家旅游地理网站以“[发现之旅]寻访荆襄古道五千年文化印记”为题,转发了本报“记者走基层·寻访荆襄古道”系列报道刊发过的20000多文字和30多幅图片,向海内外重点推介了荆襄古道雄浑瑰丽的文化风景。在这一系列报道的推动下,荆门分别向荆州、襄阳去函,拟共同开发荆襄古道的文化旅游资源。

众多的故事用文字和图片告知广大读者,读者被感动了,被打动了,他们积极参与报纸上的讨论,为开发荆襄古道的文化旅游资源献计献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发现本地文化事件追求一个“新”字

众所周知,报纸要想做出影响力,对本土文化事件的选择必须独辟蹊径。

一年一届的漳河游泳节是荆门举办的一项重大文化盛会,面对一个这么大的文化事件,当时我们可以选择的题材非常多。当所有媒体都把重心聚焦到盛大的场面、众多的选手、飘舞的彩旗等时,我们却选择了一个另外的角度:一个义工的眼睛,一个选手的感受,一个摄影爱好者的镜头。

这三个人,虽然他们每一个人看到的漳河游泳节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全面而深刻,但是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细腻而真实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记者完成采访和写作后,我们把三篇稿件串在一起,整个游泳节的比赛顿时呈现出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感。这期极具深度的报道推出后,因为角度的独一无二,表现形式的独特新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因此,在面对一个文化大事件时,在角度上精心选择,在内容上适当舍弃,最是体现记者和编辑的新闻功底,也直接关系到报道最终能否获得读者的认可。

报道文化人物追求一个“宽”字

无论在怎样的情境中,人物都是报道的核心所在,是关系报纸能否吸引人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样的文化人物我们做出来才会有味道呢?

来自基层的人物最能感动人,为此,我们做了大胆的尝试,进一步拓宽读者视野。《星期天版》的“小城故事”是我们打造的重点栏目。“小城故事”从2012年10月起为《星期天版》常设专栏。“小城故事”定位为人物专栏。人物选择范围为生活、工作在荆门城乡的普通人。为突破以前侧重文化人的局限,“小城故事”人物不拘一格选择“生活人”——生活在我们身边,用行动在进行某个方面追求的人。

有人将社会文化圈分为三层:即上层官方文化圈,下层草根、民间文化圈和中层精英、知识阶层文化圈。而《荆门日报》的文化人物报道,力求将荆门的文化人物“一网打尽”,除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报道之外,我们把目光向下,关注草根阶层、关注“民间文化能人”。

《荆门日报·星期天版》曾经推出过一个“民间文化能人”的栏目。这个栏目给那些在某方面有特长的民间人士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因为报道的都是一些奇人异事,老百姓特别爱看。栏目也因此有了一大批固定的读者群,成为当时《荆门日报》的一大亮点。

总之,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民间文化能人,只要是读者感兴趣,我们都可以不拘一格,大胆选材。■

猜你喜欢

荆门版块古道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飞行嘉年华 燃情不知秋 2018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紧张筹备中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金秋赏菊
访茶马古道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