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中南地区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

2013-09-17李红梅李文治郑宝智

中国果菜 2013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料菌丝食用菌

李红梅,李文治,郑宝智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邢台 054000)

杏鲍菇又名雪茸、刺芹侧耳。属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层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为稀有食用菌品种。杏鲍菇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粗纤维、粗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大量的寡糖。长期食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抗癌,并有美容作用,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深受消费者欢迎食用菌品种之一。

1 杏鲍菇的生长条件

1.1 营养

营养是杏鲍菇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及构建自身有机体的物质基础,杏鲍菇所需要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氮、无机盐、维生素等。在栽培过程中,碳主要来自于木屑、棉籽壳、玉米轴、花生枯等。氮主要来源于麸皮、米糠、玉米粉、尿素等。无机盐主要包括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铁、铜、锌、钼、硼等。

1.2 温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是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0~20℃。最适宜温度为12~15℃,子实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17℃,温度超过20℃时,子实体生长快,瘦长,菇体组织松软,品质差。在10℃以下子实体生长缓慢,子实体的颜色加深,呈灰黑色。

1.3 水分与湿度

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最适宜的含水量为60%~70%;含水量低于55%时,将不出菇,含水量高于80%时菌丝生长缓慢,且生长不整齐,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才能健康的生长,原基形成期间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在采收前,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可降低子实体内水分,有利于保鲜。

1.4 pH值

杏鲍菇菌丝生长适宜的pH值是5~6,子实体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及代谢产物积累使培养基质酸化,所以在接种前,培养基质的pH值应调成偏碱性7.5~8。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料配制

按照杏鲍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氮、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确定培养主料、辅料配合比例即为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搭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杏鲍菇的产量和栽培效益。培养料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就地取材。根据本地条件,采取如下配方:①棉籽皮90%,玉米粉8%,石膏1%,石灰1%。②粉碎玉米秸或者玉米轴颗粒74%,麦麸10%,牛粪10%,尿素2%,石膏2%,石灰2%。③棉籽皮40%,木屑20%,玉米芯20%,玉米粉18%,石膏1%,,石灰1%。④木屑70%,棉籽皮25%,钙镁磷肥复合肥4%,石灰1%。

2.2 栽培料处理

2.2.1 培养料发酵 将主辅料加水混合均匀,含水量在65%左右,建堆发酵。把培养料堆成高1m、宽1.5m的长堆,四周用直径5cm的木棒打2排通气孔,间距30cm左右。发酵时当料堆中心温度升至65℃时保持12h,翻堆,复堆,料65℃保持12h,重复3~4次,注意翻堆时的含水量和pH值,及时补水或者石灰水。发酵好的培养料,无粪臭味、异味。含水量65%,即手握培养料指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pH值偏碱性,为7~8。另外,建堆时料堆的方向应该为南北走向,这样料堆受光照均匀,发酵均衡,腐熟程度一致。

2.2.2 装袋灭菌。栽培袋一般规格为17cm×33cm或17cm×38cm聚丙烯筒膜栽培袋。培养料装袋后要及时灭菌。料袋的灭菌常采用常压灭菌,即将料袋置于常压灭菌灶内100℃保持12h以上,停火焖一夜后次日出锅冷却。

2.3 接种培养

菌种是生产杏鲍菇的关键环节,应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引种。室内接种,采用栽培袋两端接种方式进行无菌操作接种,之后发菌。

2.4 出菇期管理

依据杏鲍菇所需的生活条件,掌握湿度、控制温度、注意通风。菌丝长满菌袋后,继续培养10~12d,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去除袋口厚老化菌丝。温度在10~17℃条件下形成菇蕾。继续培养就可出菇,出菇期间要求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培养料水分保持在60%~65%。棚内温度保持在10~17℃。注意通过换气,保持新鲜湿润的空气,一般现蕾后15d左右,当菌柄长至1Ocm、菌盖达4~5cm时即可采收。

[1]李月梅,采俊香等.不同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J].北方园艺,2012(07):177-179.

[2]姚祥坦,张敏等.大鹏杏鲍菇双层覆土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67.

[3]郭惠东.万鲁长等.棚栽杏鲍菇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3):44-46.

[4]刘瑞璧.杏鲍菇栽培技术探讨 [J].食用菌,2006(5):53-54.

[5]李爱玲.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栽培技术生产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62-163.

猜你喜欢

培养料菌丝食用菌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草菇出菇为何怪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