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防技击含义”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2013-09-17毛新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5期
关键词:技击实验班含义

毛新萍

(山东省武术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攻防技击含义”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毛新萍

(山东省武术院 山东济南 250014)

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逐渐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型,学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将要踏入社会的群体,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体育课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现已被大多数学校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活泼爱动的特征,与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动作恰恰相反。因为停滞不前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对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很低,选修仅仅是为完成学校所要求的课程。为了考试,考完以后几乎对整套动作没有印象,忘的差不多。所以,如何可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攻防技击含义”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太极拳 攻防技击含义 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强身健体为主,防止他人侵害为辅的情况下,太极拳的动作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技击含义”有着别具一格的特点,整套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连绵不断,长期习练太极拳可以起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等作用。太极拳的运动强度适中,适合于各种年龄段的健身群体,而且其对运动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学生在校学习太极拳时,由于太极拳动作缓慢、复杂、拳理深奥等特点,影响了初学者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教师普遍轻视对太极拳动作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使学生对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文化内涵、健身原理和太极哲理几乎无知,学生在练习中只是“依葫芦画瓢”,对动作只是一知半解。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太极拳失去兴趣。因此在太极拳教学时,应该教什么、如何教。这些都需得到进一步的研究。攻防技击含义是太极拳的精髓,它是动作基本技法的具体应用,外在表现形式,动作具备攻防技击含义是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基本特性。[2]在教学中,消除学生对太极拳的片面理解,让学生学习太极拳具备的“攻防技击含义”,提升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兴趣,发扬太极拳应有的动作风格和精神内涵。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掌握和领悟正确的拳理、拳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学校及教练所要研究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攻防技击含义”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C NKI数据库检索和在山东体育大学图书馆进行图书查阅,收集与本论文有关的相关专著和体育期刊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重点分析。(2)问卷调查法:采用开放式问卷的形式,对所有试验班的学生进行太极拳练习的兴趣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3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5%。(3)实验法: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共8周时间,对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并在实验前、实验结束时测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实验结果。(4)测量法:在完成8周的教学后,按照太极拳教学评分标准(见表2),请太极拳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所有试验班级进行双盲测评。(5)数理统计法: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对问卷所得的数据结果,利用E x c e l进行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太极拳套路中的攻防不是现实中的对抗,是意识中假设的攻防练习,太极拳练习中,每个招式应注重用意念引领,这是太极拳的独有特点,也是太极拳练习产生特殊效果。而所谓意念的主要内容就是招式的攻防技击含义,领悟太极拳一招一式的攻防技击含义,是学习太极拳的前提条件,也是发挥其防卫功能的必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发挥“精讲多练”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

2.1 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2.1.1 教学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调查

由表1可以看到,两个试验班的学生,对于太极拳的兴趣不很多相同的特征,即男、女生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有兴趣或无兴趣所占比例差不多。并且组与组之间学习对太极有兴趣的程度几乎一致,差异不是很大。这很充分的表明这两个试验班很科学。规避了因为客观原因会对新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各方面干扰。

2.1.2 对照班与实验班教学实验后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调查

结合表1、2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程度起了变化,所有人都对学习太极拳产生了兴趣。兴趣浓厚的比重较试验前有所提高,从原来的3人增加到了12人,有9人通过实验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升的比重达45%,兴趣一般保持着原来的6人,无所谓态度的学生从7人降到了2人,说明在教学中使用“攻防技击含义”使学生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易于掌握动作,对太极拳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对照组在实验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下降了。兴趣浓厚的比重下降了15%,没有兴趣的学生增加了6名,比重上升了30%。

表1 教学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调查

表2 教学实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调查

表3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情况

分析原因,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初学者带来的印象是:节奏动作太慢、没有利用价值。觉得这项运动适用于中老年人。又由于教师缺少对太极拳“技击意识”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模仿动作与接受,不明白动作技击的意义,学生心理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会失去学太极拳的兴趣。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形成及其真正具有的攻击和防守等实用价值是“攻防技击含义”教学法主要分析的。由于具有攻击和防守两种特性,可以激发、养成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抓住学生好奇的探索心理。兴趣是人对事物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是激发人们去探求知识与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的动力。

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表3中可以发现,正常教学法的学生对动作遗忘快,在学习新动作时,前面的动作已忘记了,对技术动作印象不深。要比实验班多用2周时间(4次课),使后面练习减少了,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就比实验班低了。而实验班的学生采用“攻防技击含义”教学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因为攻防技击含义包含在每个动作之中,理解单个动作的攻守含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太极拳讲究内外兼顾,追求人的身体和心境的一致。太极拳是“心意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无不表现在套路练习的每一个动作的技术攻防之中,它在太极拳教学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2.3 教学效果分析

8 周教学完成后,按照太极拳教学评分标准,请太极拳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双盲测评。对结果进行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差异性,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对太极拳兴趣上明显提高,学生成绩都在及格线以上,达到优秀与良好等级的人数有17人,占全班人数的85%,就动作的完成质量来看,动作完成正确、无停顿,3名学生达到了9~10分的要求,身体动作协调、连贯、圆活,表现出太极拳风格。而对照班在优秀、良好两个评价等级上人数都比实验班明显少,优秀与良好等级的人数只有9人,占全班人数的45%,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75%,有5名学生没有达到及格标准,且在达标过程中有3名学生不能完整完成整套动作,有5名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错误。

分析其原因,常规教学法一般是教师先示范动作,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去练习,然后教师再去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千篇一律,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使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学生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掌握只是被动模仿,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太极拳课成了简单的运动课,由于不懂其丰富的内涵,造成学生对太极拳课缺乏兴趣,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总结上述,通过在太极拳教学中进行“攻防技击含义”穿插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这证明“攻防技击含义”在太极拳教学中是有效果的,它对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套路等有很大作用,对学生正确地了解太极拳内涵及其运动特点也有很大帮助。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短时间内认识太极拳,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改变他们意识上对太极拳的误解,主动的去接受太极拳的魅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实验后实验班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明显提高,尤其是女生的提高,而对照班的学习兴趣相比较却有所下降。说明“攻防技击含义”教学法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能动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2)“攻防技击含义”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对太极拳内涵的了解,能更好地表现太极拳套路的特点和风格,能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实验班学生了解太极拳的技击含义,动作学习和掌握情况明显比对照班要好,完成情况自然娴熟,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有着强烈的求知欲。(3)教师对太极拳文化底蕴了解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正比,教师了解得越透彻,业务素质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厚。(4)太极拳中的攻防实用性是与生俱来的,在教学中穿插攻防技击含义有利于学生掌握对太极拳基本技术,能更好地达到健身健体效果。两个试验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提高,实验班相比较更加明显。

3.2 建议

(1)应用“攻防技击含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效果变得明显,在实际教学中要推广并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日后加强对太极拳的传授,在教材中添加有攻、防技击含义的拆解内容。将攻防技击含义以精炼明确的笔墨准确地解说出来,让学生更利于接触太极拳,不断更新太极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太极拳套路的教学质量与效果。(2)大力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增强培训与学习。作为教学直接组织者与承担者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生动的讲解太极拳的攻防技击含义,不但自身示范的动作要优美规范、抓住重点、生动形象的描绘、准确表达每个动作要领,还将太极拳的健身性、哲理性以及技击性全方面的认识传授学生。(3)将太极拳变成学生强健体魄的锻炼方式,营造良好学习练太极拳的氛围。若想要大多数学生在学会太极拳之后依然坚持练习,学校就要渲染一种练习太极拳的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管是在理论上告诉学生太极拳蕴涵着怎样的中国古典哲理以及基本技法中的文化内涵,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比赛,邀请校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展现极拳之美,让更多人知道太极拳健身防病的功效,打造一种学练太极拳的浓重氛围,将太极拳变成学生锻炼身体的主要以及手段,直到受益终身。

[1]陈占奎.24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曾锡银,徐芝芳.太极拳教学中攻防技击含义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9).

[3]许桂芝,路俊艳.24式太极拳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4).

[4]常青,马艳云.直观训练法用于太极拳教学的试验[J].搏击(武术科学),2007(1).

[5]薛欣.表象训练用于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G852.11-4

A

2095-2813(2013)09(a)-0132-02

猜你喜欢

技击实验班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虚荣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