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的化学的探究式教学

2013-09-16赵洪芝

关键词: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兴趣

赵洪芝

【摘 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化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所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采取多种多样的探究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探究 科学素养 全体学生 发展 探究目标 方式 兴趣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处可见。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身边的物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有几点见解浅谈如下:

一 探究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身边的化学问题,都能得到发展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位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提出化学问题。问题的解决应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如有的学生提出加碘盐为什么是菜出锅时才放?教师可以让学生查看碘盐的包装袋标签,通过查看标签,学生知道碘盐里面含有少量碘酸钾。此时学生马上想到菜出锅时才放碘盐的原因可能与碘酸钾的性质有关。而且有的学生已猜测到:碘酸钾高温易分解!之后,就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的过程了。这样做不仅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究目标符合学生的现有水平,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探究。如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比较催化剂的选择,学生可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代替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有的学生想到了红砖粉、有的学生想到了小石子、鸡蛋皮等。这时,可以趁此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皆化学。

三 探究不一定只有借助实验才能探究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但化学实验并不是探究活动的唯一方式。探究活动采用什么方式应根据探究目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决定。探究活动除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调查研究、访谈、查阅资料、交流与讨论等多种方式。讨论法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实质是在短时间内激发积极思维、培养能力的集体思考方法。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也很有帮助。讨论法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讨论教学中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迪。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思维探索活动。如通过碳酸氢铵固体的分解实验、蜡烛的燃烧实验等,结合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展开讨论。从而了解到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化学等知识;在引导学生入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探究不仅要授之以渔,而且要授之以欲

老子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不仅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要探究的思想。如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腐败和瓷碗破碎等变化究竟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食物腐败之前可以供食用,腐败之后不能食用。为什么食物腐败之后不能食用呢,引导学生得出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这样,逐渐地学生遇到问题就知道去分析、探究了。

综上所述,化学探究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实践。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入手采取多种多样的探究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兴趣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