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
2013-09-16杨云竹
杨云竹
【摘 要】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实践作为中介形成的,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信心 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笔者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与同仁共勉,希望得到同仁更多的指点。
一 认真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教学前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读懂、读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加强自身业务素质提升,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作业的布置方式,进行分层作业,如优秀生每天增加两道拓展习题,后进生完成部分作业外,每天增加几道口算练习。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另外,还要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二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天赋,都有培养的价值,学习的困难是暂时的,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首先要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要树立所有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因材施教,想方设法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
三 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学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时间一长,学习学没有了劲头,还容易形成惰性心理。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根据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学挂图、投影、直观教具、实物、课件等,让数学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思考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创设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新鲜事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帮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尚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上有些懒惰,往往需要老师经常关注,经常提醒。特别是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导致对学习无兴趣。数学知识连贯性很强,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掌握,对后面接踵而来的新知识更是茫然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有了学习兴趣,甚至厌学。所以教师要加倍关注后进生,给予学生鼓励与赏识,相信学生能学好、能进步,还要帮助学生消除心理上的压力。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需要老师的信任,需要老师的关爱,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一个语态都可能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因此,教师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地接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微笑挂在脸上,让表扬常留嘴边,让鼓励撑起一片天,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五 做好转化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每个班级都有个别较差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很多老师都感到头痛,最后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放弃。但笔者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其实每位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不但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热情,而且更需要有耐心,甚至对他们讲话语速都要慢一点,教学讲解需要更清楚、更详细。对他们所讲的问题要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如有些几何语言、数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不厌其烦,作为数学教师,在辅导学困生时要特别注重组织教学的技巧,问题分析要透彻,解题思路一定要简洁清晰,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有一位老师曾说过:“教师的天职就是让每一只鸟儿都歌唱,让每一朵儿花都开放。”教师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呵护幼小的心灵,相信付出了、努力了,会有收获的。
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