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2013-09-15刘新英西玉立

世界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蒲地蓝角膜炎口服液

刘新英 杨 柳 西玉立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眼科,牡丹江,157011)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以睫状充血、红痛,角膜点状、片状、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畏光,流泪,重者合并虹膜炎症为主要表现。本病的眼部刺激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易于复发、对视力有较严重的损害[1]。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我国目前致盲的眼病之一。本病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西医治疗往往不能根治,易于复发。中药和中成药在治疗本病时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成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54例(共60只患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各30只患眼。其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85岁,平均年龄(52.36±5.36)岁;病程3 d至1个月,平均病程为(3.63±1.75)月。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2~90岁,平均年龄(49.36±5.56)岁;病程1 d至1个月,平均病程为(4.45±1.87)月。2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及发病原因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关于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聚星障的诊断标准制定如下。病毒性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1)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多有过度饮酒、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2)患者自我感觉患眼碜涩、畏光、或见光流泪、患者视力多有下降等临床症状。3)白睛抱轮红赤,或者白睛混赤、热痛[2]。4)黑睛表层生翳,呈星点状,或片状、树枝状、盘状混浊,行荧光素染色试验(+)。5)以上症状经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缓解,早期单独应用皮质类固醇点眼浸润加剧。6)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及暴露性角膜炎、免疫性角膜溃疡和Terrien角膜变性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26例患者,共30只患眼给予无环鸟苷眼液、病毒唑滴眼液等抗病毒滴眼液,以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并对每位患者的患眼的球结膜下注射病毒唑、干扰素,每周3次,每次0.3~0.5 mL,1周为1个疗程。在进行以上治疗的同时,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患者病情较重者,给予肌肉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隔日1次,共2次,加强抗病毒作用,增强机体抵抗力。

1.3.2 治疗组 治疗组28例患者,共30只患眼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的西医治疗的同时,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095],10 mL/次,3 次/d,口服。2 组患者均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所有54例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及荧光素染色实验并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自我感觉患眼碜涩、畏光、或见光流泪、患者视力多有下降等临床症状消失,角膜光学切面厚度正常,睫状无充血,无刺激症状,裂隙灯检查角膜浸润吸收,云翼形成,角膜病变区荧光素染色试验(-);好转: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肉眼检查患者患眼体征有改善,裂隙灯检查角膜浸润部分吸收,角膜病变区荧光素染色试验为阴性或阳性;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治疗组(29/30,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76.67%),且2组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2组患者视力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视力比较,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病毒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其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对视力的损害程度视病变位置、炎症轻重、病程长短、复发次数和有无混合感染而不同。角膜浅层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故该病常有明显的刺激症状,有畏光、流泪、酸痛等。角膜本属透明,一旦有病,则其透明度发生改变,患者常主诉有视物模糊。该病一般沿三叉神经发病,病变部位侵犯较深,其感觉减退,但因炎症刺激角膜病变的邻近组织,因此刺激症状仍较明显。病毒性角膜炎,病程较长,愈后且易复发。西医认为该病以单纯疱疹病毒为常见的致病原;带状疱疹病毒次之;还有在接种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牛痘疫苗病毒意外感染角膜所致;也有受腺病毒感染而发病。当身体抵抗力减退时,如感冒或高热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当身体抵抗力减退时,如感冒或高热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它是沿三叉神经末梢颞支分布,在眼睑的上睑及颞部皮肤呈带状串珠状的疱疹,且以患眼的同侧为特点,一般皮肤病变绝不超越中线。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该病,常在感冒或高热中,一般有口角或鼻翼部出现单纯疱疹。牛痘病毒性角膜炎,有接种或接触过牛痘疫苗病史。

西医对该病治疗[3],常用抗病毒眼药水,配合抗菌素眼药水,以防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有虹膜反应时,则加扩瞳药。根据患者全身体质情况,如果患者体质较差,平素易患感冒者,辅以提高免役的药物。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属于中医学“聚星障”的范畴。此所见症,黑睛风轮有星翳,或聚或散,成簇排列,一旦星翳破溃,融合成片,呈树状的图像,则中医又称“花翳白陷”[4]。该病多因肝肺郁热,复受风邪,风火相扇,上攻于风轮为患,也有肝脾湿热内壅,熏蒸黑睛罹病。常见畏光流泪,疼痛视糊,迁延不愈,日后黑睛留下翳障,视糊终身。若风邪上犯,引动内热,常以散风清热,若是肝脾湿热内结,升扰于目,发为该病,则以清热解毒,化湿退翳。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为中成药。本口服液组方中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5];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6]。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这三种草药无毒,但是苦地丁有微量的毒素,苦地丁[7]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性寒,味苦,小毒。四药联合,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功效。现代研究认为:蒲公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内毒素及抗炎作用,苦地丁素具有抗炎、镇痛、抑菌作用,板蓝根[8]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黄芩具有抗炎、抗过敏、解热作用。因此,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Hillenkamp J,Reinhard T,Ross RS,et al.Topical treatment of acute adenoviral keratoconjunctivitis with 0.2%cidofovir and 1%cyclosporine:a confrolled clinical pilot study[J].Arch ophthalmol,2001,119(10):1487-1491.

[2]车彦玲,赵德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川畸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21 ~3322.

[3]张伟,韦东.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5):229 -230.

[4]王丽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35例疗效观察田[J].河北中医,2008,30(2):18l-183.

[5]修锐,金华.中药蒲公英的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2008,23(1):11-12.

[6]吕富银.黄芩常用药对浅述[J].世界中医药,2010,5(5):353 -354.

[7]宋修云.俞腾飞.亚又志.蒙药苦地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6):449 -451.

[8]蒋敏,蒋捷,张燕.典必殊辅助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80 -81.

猜你喜欢

蒲地蓝角膜炎口服液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Meta分析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壳聚糖絮凝处理蒲地蓝三味水提液效果及机理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